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竞争情报

全球能源供需失衡的根源与影响

经济日报发布时间:2022-09-30 11:45:53

  今年以来,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类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国际能源署官员指出,全球同时面临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三重危机,当前的能源危机将比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危机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全球能源供需失衡,对世界各国能源结构和电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主持人 经济日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能源供应稳定性明显降低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一段时间以来全球能源供需严重失衡的问题?

  王永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近一年来,受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能源供需严重失衡,能源市场急剧震荡,能源价格大幅飙升,特别是欧洲天然气和全球煤炭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对全球能源市场稳定以及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本轮全球能源危机发展演变过程,可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21年冬季至今年2月中旬,多国疫情防控放松、经济反弹和极端天气引发能源需求大幅上升,而能源供给受制于前期投资下滑和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能源供应出现短缺。

  这一阶段危机集中爆发于2021年冬季,欧洲处于危机中心地带,率先爆发天然气和电力短缺危机,天然气现货价格和电价飙升。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产权转让设施(TTF)天然气现货价格由2021年8月末50欧元/兆瓦时大幅升至2021年12月180欧元/兆瓦时,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上涨2.6倍。

  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三大传递效应。一是带动亚太地区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上行。普氏日韩标杆(JKM)液化天然气价格由2021年5月的10.5美元/百万英热升至2021年12月的32美元/百万英热。二是迅速波及煤炭市场。在发电领域,煤炭是天然气的主要替代能源。一些欧洲电力企业重启煤炭发电,煤炭进口量迅速增长。受疫情、碳减排和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主要煤炭产量增长缓慢,导致煤炭供给不足,印度等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2021年10月上旬,全球主要动力煤价格涨至270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3倍多。三是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上涨推动原油价格小幅上升。原油价格2021年10月涨至86美元/桶。

  第二阶段是今年2月下旬俄乌冲突爆发至6月上旬,美西方对俄罗斯能源的全方位制裁导致非俄罗斯能源供应极度短缺,国际能源价格先全面急剧攀升后有所回落。

  俄罗斯是能源超级大国,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最大石油产品出口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和最大天然气出口国、第三大煤炭出口国。俄欧在能源领域相互高度依赖。《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2021年,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原油和煤炭占欧洲进口份额分别达45%、27%和46%,而俄罗斯分别有74%的天然气、49%的石油和32%的煤炭出口流向欧洲。欧洲对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形成高度刚性依赖,难以找到替代供应方。2021年,欧洲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总量为1550亿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气14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150亿立方米。美西方对俄罗斯全面制裁和西方企业抵制俄罗斯能源产品,导致俄罗斯油气出口严重受阻和产能大幅下降,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石油增产意愿不足,导致全球能源供应短缺矛盾急剧恶化,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原油价格从冲突前90多美元/桶一度飙升至今年3月上旬130多美元/桶,在今年6月回落至105美元/桶左右。TTF天然气期货价格于今年3月上旬曾升至225欧元/兆瓦时,今年6月初回落至85欧元/兆瓦时,略高于冲突前水平。煤炭价格直线上升,3月曾升至423美元/吨,3月底虽回落至260美元/吨,但旋即呈现V形反弹,在5月底达到427美元/吨的历史性高点。

  美西方的制裁致使全球能源商品分化为俄、非俄两种类型,俄罗斯能源供应大量过剩,而非俄能源供应严重短缺,以至于出现国际能源基准价格快速上涨和俄罗斯能源价格大打折扣并存的现象。俄罗斯主要出口油乌拉尔原油与欧洲布伦特原油的价差在今年3月至5月约为30美元/桶,在今年6月收窄至约20美元/桶。

  第三阶段是今年6月中旬至今,天然气成为俄罗斯与美西方能源对抗的中心领域,俄罗斯以切断对欧天然气供应为杀手锏,导致欧洲天然气市场深幅震荡,其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屡创历史新高。

  这一阶段危机的中心位于欧洲天然气市场,煤炭因在发电领域与天然气存在良好的替代性而出现价格高涨,原油价格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大幅回调。为削弱俄罗斯经济和军事实力,欧洲大幅削减自俄能源进口,如今年8月起禁止进口煤炭,年底禁止进口石油,年底将天然气进口量削减三分之二,并在2030年前停止进口天然气。同时,美西方讨论对俄罗斯出口的石油、天然气实行限价,而俄罗斯利用天然气“武器”应对美西方的制裁,如对波兰和保加利亚断供、无限期停止对“北溪—1”天然气管道供气等,并表示将停止向支持限价的国家出售能源,这导致欧洲天然气供应短缺加剧,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高位震荡。TTF天然气期货价格在今年8月下旬升至339欧元/兆瓦时,但在9月初震荡回落至215欧元/兆瓦时左右,导致德国、法国的电价一度突破0.7欧元/千瓦时的历史性高点。受天然气短缺驱动,燃煤价格在7月中旬、9月初先后突破430美元/吨、450美元/吨关口,屡创历史新高。受制于经济增速放缓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布伦特原油价格在今年7月至8月降至95美元/桶,在今年9月下旬跌至85美元/桶,明显低于俄乌冲突前的价位。

  欧洲的能源供应在今冬明春将面临严峻挑战,在冬季来临之前,若其天然气需求缩减幅度低于预期、天然气储备量偏低、重启煤电和核电力度不足,将可能经历更为严重的天然气和电力短缺危机。不过,考虑到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消费份额已降至9%,俄罗斯反制措施对欧洲能源供应的边际影响将逐步下降。预计未来数年,俄罗斯油气生产和出口受限将导致全球天然气供应持续处于短缺状态,加之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引发的化石能源投资意愿低迷,以及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全球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将明显降低,甚至会频繁出现轻度供应短缺危机。

  多国应对措施各有侧重

  主持人: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各国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

  何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受俄乌冲突和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影响,全球能源危机逐步加剧,对各国能源安全、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都造成严重挑战。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推高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对全世界能源安全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夏季高温天气推升额外的制冷消耗,提高了电力消费需求,对各国能源供应节奏造成干扰。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各国都采取了一定应对措施,可总结为两大方面:保障传统能源稳定供应和加快清洁能源转型替代。由于各国遭受危机情况不同,两个方面各有侧重。

  由于欧洲与俄罗斯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欧洲能源进口结构中俄罗斯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欧盟的措施重点落在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即时能源安全问题,更加关注能源多样化供给,清洁能源转型的主要目的也是让能源供给可以独立于俄罗斯。针对这一情况,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的化石能源依赖。主要措施分为两部分:一是多样化能源供给,增加来自美国、加拿大、挪威、埃及、以色列等国的液化天然气供应,继续与海湾地区的主要产油国以及澳大利亚合作,探索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石油出口潜力;二是加快新能源部署,加快推出太阳能、风能和可再生氢气项目,增加生物甲烷产量,促进工业脱碳,将欧洲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从40%提高到45%。

  美国通过多年页岩气革命事实上已成为石油生产第一大国,因此俄乌冲突对其短期能源供给影响十分有限。保供石油方面,美国最重要的举措是自今年4月接连6个月每天释放约1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石油供给紧张局面。相比短期应对石油价格冲击,转型清洁能源是美国更重要的举措。拜登政府计划在2035年实现100%清洁电力供应,进行以下措施进行转型:投资新技术研发,促进太阳能等科技商业化落地;加快太阳能、变压器和电网部件、热泵、绝缘材料以及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发展并确保新能源供应链安全;改造升级工业减碳、分散化储能和地热发电等新能源设施。

  日韩能源虽然高度依赖进口,但主要进口来源集中在中东地区,仅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同时其国土面积狭小,可再生能源储量并不大。综合来看,两国的能源政策主要侧重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新能源方面主要侧重技术研发和出口。日本政府的能源应对措施较为多样,包括开展资源外交与中东国家保持持续合作以保障传统能源供应,与产油国合作建立储备基地,大力推行节能标准、节能材料在房屋、汽车、家电中的应用,加速引入海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制氢等可再生能源。韩国政府的能源政策方向有四个方面:一是重建可行而合理的能源结构,提升核电比例,合理淘汰煤炭;二是制定资源安全特别法,建立预警系统,完善能源供应链;三是按照市场原则优化能源需求和市场结构,放松电价管制;四是加强新能源产业如核能、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出口,并利用它们作为增长引擎。

  虽然中俄经贸往来没有欧洲和俄罗斯密切,但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仍较高,尤其是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从中国应对措施来看,一方面将大力保障油气煤充足供应作为应对当前能源危机的重点;另一方面不断推动清洁能源使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扩大国内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产能;提升煤炭、石油运输能力,建设煤炭储备和天然气储气设施;推进和中亚、俄罗斯能源进口合作,多元化进口来源;稳定煤炭长协价格,确保民生用煤需求;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占比。

  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主持人:能源行业发展将呈现出哪些特点?未来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如何?

  王震(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与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行业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加速向清洁低碳发展。预计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将达80%以上。二是由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资本主导转变。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将呈现“四个必然”特征,能源基础设施必然加速升级、传统能源必然高质量发展、能源技术体系必然加快创新、新一轮材料革命必然提速。能源转型所需的稀有材料、关键矿产资源将供不应求,未来能源地缘政治焦点可能由油气转移至铜、锂、镍等金属上。三是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灵活化升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与能源生产、运输和贸易等深度融合,系统灵活性与可靠性显著提升,数字化、智能化产业规模化发展,能源设施无人化、自动化特点将更加凸显。

  今年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深刻影响国际关系,世界能源格局正在重塑,为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带来新动向。

  需求方面,2021年全球能源需求已反弹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逆转了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出现的短暂下滑。但在疫情恢复、经济疲软等因素影响下,今年石油需求复苏缓慢。受高气价影响,部分天然气需求将转为石油需求。

  供应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2年美国原油产量无法回到疫情前水平。OPEC实际产量继续低于协议目标,且增产空间有限。俄罗斯油气产量受制裁影响下降。伊核协议达成尚需时日,伊朗产能难以快速恢复。国际油气市场供需紧平衡预计将持续到年底。

  价格方面,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105美元/桶,比2021年均价上涨48%。欧洲天然气现货8月均价为68.8美元/百万英热,环比上涨33.8%,同比上涨346%;东北亚液化天然气现货8月均价为49.0美元/百万英热,环比上涨31.2%,同比上涨191%。欧洲地区电价也不断刷新历史纪录。高电价或迫使部分行业大规模减产甚至停工,未来终端用户可能继续面临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

  贸易流向方面,随着欧洲油气消费占比的下降,预计更大比例的独联体、中东油气产量将出口至亚太地区。受俄乌冲突影响,欧美联盟进一步强化,美国已成欧洲第一大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俄罗斯“东向”能源战略加速,流向美欧油气量快速下降,流向亚太油气量不断上升。

  从短期来看,能源安全成为各国优先议题。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国正在计划或已经重启关闭的煤电厂。德国最后三座核电站将延期关闭,或将保持并网发电至2023年。

  从中期来看,油气仍将维持全球主体能源地位。石油在交通燃料和化工原料中的地位难以取代,天然气在新能源时代可起到良好的调节补充作用。据中国石油集团《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数据显示,油气在2040年前仍将维持世界主体能源地位,占一次能源比重保持在50%左右,2040年后油气占比将下降,到2060年降至23%。化石能源投资愈加谨慎。今年上半年,国际石油公司利润暴增,但石油公司投资意愿并未相应增加,多数巨头选择谨慎行事。考虑到油气产量年均7%左右的递减率,投资不足或将引发未来阶段性供应不足风险。

  受疫情、俄乌冲突、制裁与反制裁、OPEC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愈加频繁,经济运行充满不确定性。前期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作用明显,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供需失衡加剧,各国通胀压力显著增大;多国经济陷入滞胀,流动性进一步收紧,欧元区二季度GDP增速低于预期,7月欧央行加息50个基点,将推升经济衰退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至3.2%。

  从长期来看,能源进入高成本时代。能源消费国更加注重安全而非单纯的效率,加大油气储备和本国油气生产,安全成本增加。碳税等环境成本不断提升,增加化石能源开采、运输以及使用成本。国际石油公司的上游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集中在30千克二氧化碳/桶油当量。若碳价按照100美元/吨计算,桶油开采成本将上涨3美元。地缘政治格局更加复杂,油气贸易资源流向由市场主导转为政治主导,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欧洲不得不逐渐舍弃价格较低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转而购买价格较高的液化天然气。发达经济体纷纷进入货币政策紧缩状态,通胀“高烧难退”,主要发达国家央行接连释放“强鹰”信号,作为传统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能源行业的资金成本也将随之提高。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