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 > 行业分析

新能源车产业主题词:重组与创新

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4-12-24 11:03:49  作者:邓莉 夏铭

  在中国汽车发展史册的“2024年”这一页上,将被铭记下多个高光时刻:

  7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提前实现了国家设定的目标;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是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达到1000万辆的国家;在“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强力拉动下,我国乘用车产销11月首次突破了300万辆……

  在这一系列耀眼成绩之后,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大变局时代,正迎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的新格局,行业重组与创新将成为2025年的主调。

  面对2025年,中国汽车在存量竞争下,如何在健康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突围”?飞行汽车、储能等新质生产力培育如何为汽车产业找到新路径?

  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点提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等,这对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刺激汽车行业消费传递了强信心的鲜明信号。

  文/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莉 夏铭

  趋势 “两新”政策促成汽车消费新增量

  “2025年汽车行业的关键词依然将是——冲刺。”岁末年终,多家车企CEO接受记者采访时,观点不约而同地一致。在众多车企定下了来年的更高销量目标之下,“两新”政策的延续成为影响明年车市的重要变量。

  “明年的接档政策不仅事关乘用车销量,也关系到汽车经销商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表示,今年“两新”政策将拉动乘用车全年销量增加约160万辆,同比增长5%~7%。另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截至12月5日24时,以旧换新政策预计拉动广州汽车市场销售额超170亿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则指出,2025年是车市消费和工业生产的特小年,叠加需求透支的风险,2025年车市或将承受不小的压力。

  明年“两新”政策刺激汽车消费的效果将更明显

  “希望明年出台的政策举措能支持首购消费、购置新车可抵税等,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活力。”崔东树特别指出。据中信证券研报数据,我国每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仅为182.7辆,远低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的汽车保有量仍有极大提升空间。汽车“首购”市场蕴含巨大消费潜力。

  据新华社消息,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12月20日表示,在“两新”政策驱动下,截至12月19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近270万辆,汽车置换更新超310万辆。

  “‘两新’接续政策将继续起到托底作用,带动终端需求提升。”方正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文姬分析指出,“两新”政策持续性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变量。据她预估,2025年乘用车批发销量有望达到2873万辆,其中新能源批发销量1529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达53.2%。假设政策分别于明年3月或6月推出,测算对应2025年终端销量分别为2344万辆与2310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3.0%与1.5%。也即越早推出对刺激汽车消费越有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乐观判断称:明年“两新”政策带来的效果可能会比今年更为明显。

  机遇 应对“内卷”,以核心技术寻找新机会

  在2024年,有整车企业高歌猛进,也有车企离开舞台中央。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内卷”的本质是底层产品创新遇到瓶颈。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2025年将成为汽车行业品牌大整合的一年,企业与品牌间的并购提速,行业进入新的整合周期。崔东树认为,“行业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来摆脱‘内卷’。”

  “结合今年车市的表现来看,2025年造车新势力们将加速洗牌。”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看来,“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中,凡是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以广汽为例,广汽传祺目前已经拥有自研的AI智能座舱、端到端无图智驾等技术,加上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加持,2025年有望成为智驾全面突破之年。而广汽埃安的核心新能源零部件也有突破,旗下夸克电驱2.0已量产下线。据介绍,夸克电驱2.0将电机效率提升到98.5%,电机功率密度达到13kW/kg,电机转速则攀升到30000rpm,在行业处于头部位置。

  在第一代的新势力车企中,“活下来”的小鹏、理想、蔚来、零跑等头部新势力企业基本上都掌握了核心技术。持续高研发投入的新势力更有望在2025年打开“技术收费”新商业模式。在这方面,小鹏已树立了不错的“典范”:在与大众的合作中,从2026年起,基于小鹏汽车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将应用于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上。蔚来巨资投入的换电站模式,时机成熟后也有望进入收获期。

  布局 智能汽车产业将发展为聚合型智能产业

  中国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培育?不少车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12月8日,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首次公开展示,十天后,广汽全新的飞行汽车品牌——GOVY高域及首款产品AirJet发布。12月21日,长安也公布了关于飞行汽车的研究成果,此前长安在11月的广州车展上首次宣布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的战略研发动向。12月底,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开启预售……如今,在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这些时下最热门的万亿“未来”赛道中,涌入了一批汽车企业,这些新技术已经成为继新能源之后,汽车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一个趋势:‘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汽车产业正在进一步发展为聚合型智能产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新质生产力正进一步助推中国汽车的高质量发展。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还认为,2025年加快推进全固态电池、智能底盘、自动驾驶、大数据、飞行汽车等前瞻性、引领性技术,使其对我国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优势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跨界融合特点,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汽车”行动。

  业内前瞻

  中国汽车要“走上去”也要“走出去”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的密码,是创新铸魂。”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看来,中国汽车高速发展40年,今天取得的辉煌,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创新力。“而且这是一个高质量的增长,不仅仅是市场份额,还包括在底层关键技术上的国际竞争力。”

  在2025年,中国汽车既要“走上去”,也要“走出去”。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指出:“在中国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全球视角,在全球市场去创新,而且创新一定要有共赢的心态。”他认为,“出海”已是大势所趋,有意争取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应继续练好“硬功夫”。

  可见,中国车企要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科技创新,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同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才能真正赢得国际市场对中国智造的高度认可。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邓莉、夏铭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