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 > 专家观点

黄震院士:能源的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处与重中之重

新京报发布时间:2023-07-18 10:33:07  作者:朱玥怡

  7月17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黄震在2023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表示,能源的绿色转型是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处,也是重中之重,这将是具有变革性与颠覆性的转型,碳中和的发展路径是从供需两侧来双向发力的。

  就能源转型的基本逻辑,黄震提出了四点,一是新能源从补充能源走向主体能源,二是化石能源从主体能源走向保障性能源,三是再电气化将成为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四是可再生燃料将与零碳电力形成二次能源脱碳的重要组合。

  黄震提到,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变革已经发生,企业最为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各自的发展机遇,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企业的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黄震。

  能源绿色转型是具有变革性与颠覆性的转型

  黄震在演讲中表示,过去两百年间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由于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人类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社会得到了大繁荣大发展,但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我国约88%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化石能源的利用过程。因此,能源的绿色转型是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处,也是重中之重。

  回顾人类历史能源的历次转型可以看到,从钻木取火到薪柴为主的能源时代,开启了农耕文明;之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开始大规模使用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进一步加大了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启了工业文明。黄震表示,我们面临的能源转型会走向何处,方向已明确,要从以化石能源为主走向以新能源为主,将引领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黄震表示,能源绿色转型是具有变革性与颠覆性的转型。看一组数据,2020年化石能源占据我国能源结构的85%,风光水电以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占比15%。按碳中和目标要求,到2060年化石能源与非能源将完全颠倒过来,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达到85%以上。

  总结能源转型的基本逻辑,黄震提出四点,第一是新能源从补充能源走向主体能源,第二是化石能源从主体能源走向保障性能源,第三是再电气化将成为碳中和的重要路径,第四是可再生燃料将与零碳电力形成二次能源脱碳的重要组合。

  黄震提出,碳中和的发展路径要从供需两侧来双向发力。在供给侧,通过电力脱碳、燃料脱碳,构建新能源为主体、化石能源+CCUS和核能作为保障性能源的新型能源供给系统,提供零碳电力和可再生燃料,在需求侧,通过过程重塑,进行再电气化,以绿电替代灰电,以可再生燃料替代化石燃料,以绿色原料替代不可再生的原料,由此实现各行各业的脱碳,走向碳中和。

  “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将从基于地下自然禀赋的能源开发利用,走向基于技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利用,通过技术进步,把更多的风光转化成电力,为人类所用,这将是大的发展趋势。”黄震表示,过去的世界,人类依赖于煤、石油、天然气等上亿年前阳光照耀的产物;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电与可再生燃料。

  双碳目标下,企业需找到自身发展机遇

  黄震表示,能源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全国性的碳市场在两年前已启动,首先是电力行业,“十四五”期间将扩展到其它七大高能耗行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造纸、民用航空。碳市场以及碳配额将为减碳赋予明确的价格信号,必然会大幅度提升对低碳、零碳技术研发的需求,而减碳技术可通过碳市场获得回报,由此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进步,促进企业的碳减排。

  此外,欧盟碳边境调节税已经正式通过,这是全球首个碳关税,意味着应对气候变化主题的国际贸易体系已经开启,涉及出口贸易的企业必须加快做好产品碳核算、碳足迹工作。

  黄震还提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正在重启中,作为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CCER交易是配额市场之外引入的自愿减排市场交易,用于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是对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有益补充,可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经济激励,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对于企业而言也意味着既是社会责任,也是发展机遇。

  黄震最后表示,碳中和是重新定义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模式,是一种理想的彼岸,变革已经发生,企业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从中找到各自的发展机遇,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企业的贡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