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 > 专家访谈

陆佑楣:我们克服了多个世界级难题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4-01 00:00:00

  本网讯 三峡集团在建设国之重器、推动改革发展的历程中,孕育形成了“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精神。它起源于三峡工程建设,是三峡人特有的红色基因和内在气质,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是三峡集团强大的精神力量。新近出版的《中国三峡》杂志“国之重器 民之三峡”特刊,为读者们带来关于三峡工程的一段段往事,让我们且听当年的工程建设者,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

  我们克服了多个世界级难题

  陆佑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1993年1月,国务院开会决定成立三峡建设委员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修建大坝,会上初步提名由我牵头负责三峡枢纽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怎么保证质量呢?

  首先,要有个标准,我们收集了国内外所有水利电力工程的规范,制定了三峡标准;

  第二,要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监理要24小时在现场,哪儿做得不行要及时发现;

  第三,要全过程质量检测,从原材料开始,层层把关。

  三峡工程建设遇到了几个世界级难题:

  第一是导流。修大坝必须见到长江的底,这就需要导流。三峡工程分三期导流。

  我们利用江中的岛修了一道墙,把长江分成左右两边,先把左边主河道围起来开挖,水导向右边的导流明渠,船都从导流明渠过。后来,导流明渠截流,水位升上来了,我们建了一个临时船闸,以保证施工过程中不断航。

  第二是围堰。要导流就必须做围堰,围堰要做到滴水不漏,才能把围堰内的水抽干,见到河底。

  

  ▲1998年8月8日,航拍三峡工程二期深水围堰。摄影:张爱忠

  围堰还要保证不被洪水冲垮,因为里面要施工。围堰的防洪标准是能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长江底是分布不均匀的大石头,在这里筑堤容易漏水,要做防渗墙。各个施工单位克服了很多困难,施工中未出现漏水渗水,工期得以提前完成。

 第三是船闸高边坡。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由山体开挖建成,两侧连续高边坡最大开挖深度176米。

  

  ▲2003年6月16日,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仪式现场。摄影:张爱忠

  每挖一层,用高强度的锚索和锚杆把上面暴露的岩石锚固住。同时辅以多种防护加固技术。多年过去了,监测显示岩石变形在设计范围以内。

  第四是机组。三峡水电站共安装了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

  

  ▲三峡水轮机制作现场   配图来源:《百问三峡》

  70万千瓦的机组是当时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机组,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水轮机制造技术。

  第五是升船机。轮船过船闸要3个多小时,过升船机就像坐电梯一样,只要40分钟。轮船开进承船厢里,水厢的门关死,然后提升。我们的升船机用的是齿轮和齿条的方式,而不是用卷扬机,为什么呢?如果船在爬升过程中出现问题,卷扬机必须靠抱闸抱住钢丝绳,这可靠性不大,船可能会飞起来了;而齿轮和齿条会卡住,船不会掉下去,安全性高。

  

  ▲三峡升船机(资料图片)

  视频摄制:三峡传媒影视中心

  视频剪辑:陈臣

  文字整理:孙钰芳 谢泽 任贤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