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市场快讯

产业链利润"下移" 光伏产业步入新节点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3-08-24 09:11:37
近日,一家名为“一米八海洋科技”的新能源企业成立,引起极大关注,因为在持股者中,赫然出现了马云的名字。马云对其间接持股10%,阿里巴巴合伙人胡晓明也持股5.5%。

不止马云,养猪大佬们近期也纷纷跨界新能源,比如,“江西猪王”正邦投资5760万元建设湖北沙洋县光伏项目;新希望已建成9个光伏项目;天邦、海大等猪企都宣布了光伏合作项目。

虽然此前很多企业跨界的光伏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影响新跨界者们,因为新一轮“光伏热”正在到来。

光伏企业也是频频扩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产业链利润的向下转移也推动着光伏企业踏上新的节点。

高速增长的光伏产业

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多项关键指标实现高速增长:

光伏发电累计达到2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0%;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新增光伏装机7842万千瓦,占全国新型电源装机的56%,同比增长154%,几乎与2022年全年持平;

截至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7亿千瓦,超越水电,成为我国第二大装机电源;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在上半年都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超过60.6万吨、253.4GW、224.5GW、204GW,同比增幅均超过65%。

鉴于此,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已从95GW-120GW上调至120GW-140GW。

上半年,光伏发电吸引投资超过1300亿元,占据了所有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一半;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最近的利好消息还有,围绕“双碳”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政策,这将进一步推动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其中,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通知,让下半年光伏产业规模呈确定性上升态势;由三部委联合发布的绿电溢价政策,则能够有效提升绿电价值。

得益于政策、资本及企业发展的多方效应,中国在光伏产业的每个环节(从原料、组件到落地应用),几乎都具备领先优势。

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所说,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无论是市场规模、技术水平,还是生产制造和产业链完善程度,都是全球第一,光伏产业正日益凸显出在助推经济稳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玩家从四面八方涌入光伏行业也就不足为奇。


产能过剩阴云不散

自“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光伏产业就步入了高速发展期,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不过,再宽的车道也难以承载超大车流的瞬间涌入。在光伏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阶段性产能过剩风险始终如影随形,低价竞争的阴云一直在行业上空盘旋。

2022年四季度以来,受价格回落影响,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利润就已开始下滑,到2023年上半年,光伏企业业绩不佳已成定数。

硅棒、硅片生产商首当其冲。京运通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883.42万元到1.17亿元,同比减少70%到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28.34万-7283.44万元,同比减少80%-98%。

2023年一季度,硅料龙头企业大全能源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跌了40.26%、32.49%。上半年,净利润和营收跌幅明显加大,净利润为44.26亿元,营收为93.2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3.53%、42.93%。

对本轮业绩下降,大全能源给出的原因是,受周期性库存消耗和新增产能释放的影响,多晶硅供给量大幅增加,价格快速回落,上半年硅料价格同比几乎“腰斩”。

在产能扩张背景下,光伏概念股也跌跌不休,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态势。2023年以来,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股价已跌逾四成,总市值跌至千亿元下方;迈为股份最大跌幅50.65%;锦浪科技最大跌幅49.6%;福斯特最大跌幅47.8%;固德威最大跌幅46.8%;隆基绿能最大跌幅44.2%。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明确指出,2023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因疫情后项目建设、集中投产等多方面的原因,新增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电力消纳和电网接入的矛盾更加明显,行业大起大落的风险也在加大。

产业链利润下移

风水轮流转。有别于上游硅料和硅片企业的“风光不再”,曾经尝过巨亏之苦的下游组件、电池片企业,如今却是一片红火。

一直以来,在光伏产业链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中,组件都是利润最薄的。但2023年上半年,受益于硅料、硅片价格大跌带来的成本骤降,多家组件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倍,部分企业涨幅甚至高达3倍。

隆基绿能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46.64亿元,同比增长2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9亿元,同比增长41.63%。

天合光能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03亿元至39.2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4.40%-241.32%;

晶澳科技预计,上半年实现扣非净利润45.6亿元至52.6亿元,同比增长约两倍;

晶科能源预计,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3.2亿元至37.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13.45%-363.26%。

谈及本轮业绩大增,很多组件企业都提到了以下原因: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先进产能稳步释放,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2022年同期大幅增长;上游硅片产能释放,产品综合成本下降,组件产品毛利率得到修复。

不只是组件,电池企业上半年表现也十分亮眼。

晶科能源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536.24亿元,同比增长60.52%;归母净利润为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

爱旭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4.8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68亿元,同比增长128.66%。

钧达股份预计,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8.5亿-10.5亿元,同比大增1330%-1670%。

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是王道

一边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一边是风云变幻的产业链竞争格局。在光伏产业新的发展节点,谁将成为赢家?

从那些高速增长的电池企业身上,或许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在技术层面,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从P型到N型的大变革。经过2年的验证,N型产品已被越来越多业主接受,最近央企部分组件招N型份额也从10%提升到50%。

那些率先布局N型技术的企业,上半年业绩已经体现出N型产品兑现的红利。

比如,从晶科能源超300%的业绩增速中不难看出,N型技术的渗透已经让其尝到甜头。某第三方机构预测,晶科能源2023年第二季度出货约16-18GW,其中TOPCon出货约为9-11GW,占比过半,环比增长60%-70%。

再比如,2023年上半年,钧达股份的光伏电池环节实现由P型向N型的技术升级,在业内率先实现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由此实现经营业绩大幅增长。

在一个高度内卷的行业中,想要持续赢得竞争,除了构建技术壁垒,还需要商业模式创新。

在最近公布的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通威集团闯进榜单,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第一家且是目前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通威能成为中国的“光伏名片”并非偶然,这除了良好的财务指标和业务表现,更得益于其在光伏领域深刻的商业洞见。

比如,面对光伏行业的典型周期性,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每个产业都有波动周期,冲高一定会回落,到底后也会慢慢走高。波动过程中,存在投资的风险、机会和回报,低点时要为高点做好准备,高点时不要穷追,在多变和不确定性中,能把握百分之六七十的正确选择,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

今天的光伏行业已走过“草莽期”,“马太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终将到来。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在通威看来,专业化分工才是核心。强者恒强,也不是一家独赢,而是通过产业协作带来共同繁荣。

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各路资本迫不及待地涌入,产业链上下游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正如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所说,“新兴企业抓住差异点来发展,也能够取得优势,但如果和优势企业进行同质化竞争,则很难成功” 。

来源:GPLP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