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行业要闻

全国碳市场运行两年成交额破110亿元: 稳中有进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3-07-18 09:15:27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满两年。期间,全国碳市场共运行了484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2.4亿吨,累计成交额110.3亿元。其中,挂牌协议成交量3970万吨,成交额19.65亿元,大宗协议成交量2亿吨,成交额90.65亿元,约占总成交量80%。



“经过两年的运行和发展,全国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对促进低成本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7月16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研讨会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两周年活动上表示。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全国碳排放配额(CEA)以48元/吨价格开盘,当年整体CEA价格呈现“U型”走势,年底履约临近,收盘价上涨至62元/吨。2022年CEA价格走势相对平稳,收盘价在55元/吨至62元/吨之间。今年以来,CEA价格小幅上涨,7月14日,CEA收盘价报60元/吨,较启动首日开盘价上涨了25%。

赖晓明介绍,“从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情况来看,全国碳市场服务履约特征比较明显。交易价格随履约期上扬,后续总体保持平稳。”

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透露,生态环境部正持续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做好配额分配和履约清缴工作。《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即将发布。

据了解,《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全国碳市场监管体系、交易规范、碳排放数据核算核查等方面均做出了相关规定。该条例的出台对健全碳市场的法律体系非常重要。

另外,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6月底表示,“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一周后,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中国将组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开展集中统一交易。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仅在火力发电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节能增效等对减碳增汇有重要贡献的众多行业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减排经济回报。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碳市场政策制定必须要为市场提供中长期稳定的预期,需要根据结合形式的变化及时对法规进行修订和补充。”ICF国际咨询公司北京办公室执行总监王庶表示,“结合国情设置市场调控机制和灵活履约机制能够更好发挥市场功能。”

目前,全国碳市场已经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市场扩容工作一直是业内关注焦点。

据生态环境部此前规划,“十四五”期间,电力、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八大行业将遵循“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有序纳入碳市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今年以来,建材行业、钢铁行业、石化行业密集召开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会议,内容涉及行业碳核算边界、碳配额分配、碳核查技术等问题。

“目前,水泥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经营难,尽快将水泥纳入全国碳市场有助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真正的有效经营。”中建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碳业务总经理李恒在会上表示。

另外,在丰富全国碳市场交易产品,提升市场活跃度方面,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副总裁牛韧表示,要加快碳金融创新步伐,稳步发展碳远期、碳指数、碳期权交易等衍生产品创新研究,开展碳质押、碳回购等碳现货金融服务业务,建设碳金融的数据信息体系、碳信用评价体系及碳管理体系等。

来源:澎湃新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