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新闻

安徽无为: 力争2024年光伏装机容量达1GW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4-02-22 09:04:46
日前,安徽省无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无为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安徽无为多个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包括比亚迪新能源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制造、苏州赛腾光伏一体化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苏州同泰光伏模块接线盒、湘能姚沟镇渔光互补、合无新能源天合光能38MW渔光互补、三峡能源陡沟镇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项目。

对于2024年光伏产业的规划与目标,无为市提出,有序推进光伏发电资源利用,推广工商业、农户屋顶光伏开发利用,增加绿电供应,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率先达峰,推广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积极做好中选的49.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服务工作,申报开发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力争2024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引导全社会加强用能管理,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详情如下:

关于无为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1月18日在无为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全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扣奋力打造“一地四区”、加快建设芜湖市域副中心发展定位,锚定“聚焦高质量、突破一千亿、建成副中心”奋斗目标,认真落实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形成的决议,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突出做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主要指标稳健增长

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8%(可比价),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1%、13.9%和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6亿美元,增长2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4亿元,增长8.5%。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落实新增减税降费4.98亿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5.42亿元,兑现公共政策扶持资金9100万元,引进高校毕业生10019人,新增市场主体11625户,其中企业2516户,增长26.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55.37亿元、增长12.57%,贷款余额581.42亿元、增长18.75%。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74元,增长6.5%。

(二)产业转型提档升级,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电线电缆、羽毛羽绒、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加快集聚,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新增3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678亿元,增长13.5%,其中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22%,占比分别为39%、4.5%、36.5%、9.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43%,其中弗迪电池实现产值235亿元,增长64.3%,成为无为史上首家产值超200亿元的企业,跻身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和制造业综合“双百强”榜单;首只20亿元新兴产业基金在我市完成注册登记。数字经济加快培育,已认定安徽省大数据企业2家,芜湖市大数据企业5家。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4.8%,新增一级资质企业6家。

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发展潜力不断释放,特种电缆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羽毛羽绒产业荣获中国羽绒行业最佳产业基地,以弗迪电池为龙头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已集聚上下游企业26家,涵盖汽车电池包零部件、充电桩显示屏、汽车内饰等多个领域。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比亚迪大二期、凯波高分子线缆材料、智络达军用光电传输线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翱兰松鼠坚果生产制造、科源传输电缆等重点项目投产。发展质效不断提高,亩均效益改革推实做深,出台《无为市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厂房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无为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升工作方案(2023-2026)》,完成规上企业和5亩以上规下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亩均税收17.55万元,增长106.5%,获批全省首批“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县(市、区),无为经济开发区入选全省首批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全面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培训,针对电线电缆等行业开展分类专题培训指导,远征电缆完成上市股改,全市上市挂牌后备库企业31家,其中省级重点库企业13家。企业数字化升级不断加快,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2个,完成50家规上工业企业“四化”诊断;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新建5G基站267个,基本实现城区、工业集聚区、中心镇和部分行政村全覆盖。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全市粮食总产55万吨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7万亩。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6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90亿元,增长10.5%,居全省县级前列;“一镇一业、一镇一园”建设加快推进,成功入选省“一县一业(特)”示范县创建名单,红庙镇、泉塘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昆山镇入选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培育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无为荸荠”“无为白茶”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无为板鸭”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荣获“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称号。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认定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陡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围国家创建名单,成功举办首届“无为螃蟹节”“无为小龙虾节”等活动。

现代服务业动能增强。实施服务业“内培外引”专项行动,制定服务业招商引资、纳规入库奖励等政策,新增入库重点服务业企业23家、限上商贸企业34家,完成“个转企”“工贸分离”45家,招引项目47个;打好促进消费组合拳,开展“徽动消费*乐享无为”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500万元,带动汽车、家电、房产消费1.96亿元。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完成5家优质农家乐、10件“无为伴手礼”、20个休闲度假村庄和100家特色食宿小店评选;A级景区再添新成员,成功创建鹤毛万年台和昆山三公山2家3A级旅游景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大地农批、无为人力资源产业园、十里电商物流产业园建成运营,五星级酒店即将竣工,万汇城商业综合体、竹丝湖北部湾旅游开发项目开工建设。

(三)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实施“项目投资攻坚年”专项行动,强化重点项目闭环管理,开展市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工作,促进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28个,其中产业项目141个、政府投资项目87个。列入省重点计划项目158个,全年新开工项目56个,竣工项目22个。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00%、129.4%、100%,项目投资工作获省季度投资“赛马”激励。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印发《无为市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无为市镇村小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的机遇,扎实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国债项目申报工作,投资“赛马”激励机制成效凸显,全年争取上级资金50.97亿元。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绿色食品、电线电缆、羽毛羽绒四大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条,组建招商专班,制定靶向招商方案,开拓乡贤人脉,盘活存量资产,推进基金招商,精准招引项目,推动企业在无扩大有效投资,高效开展“敲门行动”。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5个,总投资85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20亿元以上项目8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总投资额450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20亿元以上项目4个。

专栏1:2023年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成就

◆工业

新开工项目:比亚迪新能源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制造、苏州赛腾光伏一体化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凯波电缆高分子线缆材料、楚江高新电材精密导体再升级、武耀汽车安全玻璃华东生产基地、三只松鼠坚果生产示范工厂、苏州同泰光伏模块接线盒、智络达军用光电传输线缆及组件研发生产、丰通特种光缆项目、阿克姆边界国防特种电缆项目、松利汽车年产300万台汽车散热器、楚江高新年产4万吨高端细线升级、中环电缆铁路机车车辆高压电缆总成、翱兰坚果生产制造、湘能姚沟镇渔光互补、合无新能源天合光能38MW渔光互补、三峡能源陡沟镇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广瑞年产6000万米化纤坯布、恒协纺织智能化缝制设备生产、国电新能源汽车专用电缆、希域智能精密仪器制造、东隆年产100万套羽绒制品、庞皓电工年产5万吨高导铝合金导体、磊达公司13.65MW分散式风电、广深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工装夹具智能装备制造、碳什科技锂电池碳纳米管导电剂等项目。

续建项目: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长三角制造中心(五期)、鑫海高导年产15万吨高端细线三期、农佳畜禽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中心、广优特航空导线电缆生产、雅轩羽绒年产8000吨羽绒羽毛及50万套羽绒制品、濡须羽绒年产8000吨羽绒羽毛、三卓韩一精密部件智造基地(芜湖)、濡洲电缆新能源电缆、东隆全品类芯被智能生产线建设、秀丰纺织年产3000万米化纤坯布、超羽体育年产3亿片羽毛片及150万打羽毛球生产线、太平洋电缆智能电网用铝合金导线及铁路信号及清洁能源特种电缆、温州展博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包高强度紧固件、姚成轻钢制品生产基地等项目。

竣工项目:翱兰坚果生产制造、科源年产5万千米热固性绝缘综合传输电缆、琛成电子智能充电桩和TFT及OLED显示屏生产、中业固废危废物处置中心、西姆顿装备式绿色建材、光明体育年产150万打羽毛球生产线、一铜新材料年产1万吨精密电工圆铜线、南洋新材料年产10000吨紫外光交联阻燃聚烯烃光伏电缆料和20000吨环保型硅烷交联电缆料、环江铜业清洗机整机及配件扩建项目二期、昊华电缆年产5000千米冶金行业专用特种高低压电缆生产线、宏新羽绒羽毛加工及羽毛球制造等项目。

◆农业

新开工项目:江苏胜道农业预制菜深加工及仓储物流、兆涌生态公司现代农业综合体、强茂生态公司坳口茶叶、薄壳山核桃生态园、陵海农业万亩稻虾综合种养、泥汊镇菌菇产业示范园、开城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

续建项目:恍城现代农业融合产业园项目。

竣工项目:御莲源莲藕种植合作社莲藕产业示范园、濡江米业有机食品加工、永福启源养殖公司智慧美丽牧场、永来种业繁育基地建设、松林生态公司曹王蔬菜基地及新建厂房、华航林牧公司年产35万只自动化养鸡场、九丰生态公司蛋鸡蛋鸭生态养殖、陡沟镇现代农业产业园EPC、瑞林农业公司精品花卉苗木生态观光园、开城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

◆服务业

新开工项目:大润发万汇城、牛埠镇竹丝湖北部湾旅游开发等项目。

续建项目:岱森普金世纪酒店、无为鸿谷产业园、中渔小镇水产品深加工、摩恩文化旅游公司七师记忆一期、无为市电商物流产业园、宇测线缆耐火研发中心、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安徽)二期、花间小路生态园三期现代会展中心及康居养老等项目。

竣工项目:金邦紫约无为大地(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欧格德智慧仓储物流园、悦华大酒店、艾能农业特色农产品交易大市场、瑞海仓储物流中心、童颜香谷自然教育基地等项目。

(四)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市场活力加速释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先后举办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和电线电缆、羽毛羽绒、房地产、建筑业等行业企业代表座谈会;完善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管理机制,推进“一制度两窗口”建设,常态化走访联系企业,办理企业诉求近1000件,打造“最濡意”为企服务品牌。优化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率先实现市县联动跨层级、跨部门证照并销,办理证照并销512户。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和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夯实数据资源基础,统筹无为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实施《无为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方案(暂行)》,提高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质效。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机制,出台《无为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设投资者教育基地,推动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机构改革,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防动员办公室挂牌运行;稳妥推进赋予乡镇审批及执法权限改革,有序实施高沟、石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金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推动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完成权籍调查5.3万宗;持续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印发《无为市供销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开展“党建引领双社联动”工作试点,“信用+金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获评2023年度芜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标准地”改革持续深化,全年“标准地”供地率100%,调整优化开发区赋权清单,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开工建设无为创新创业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开发区在全省13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年度考核中排名第18位,在芜湖市二类载体单位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1。

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入选全国创新县(市)创建名单,成功举办第三届国家(无为)特种电缆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论坛、“科技入皖”行动全国学会协会服务无为特种电缆产业链创新发展调研座谈活动。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授权发明专利214件,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89家,完成技改投资35亿元。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收集,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2个,与安徽工程大学签约共建大健康与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无为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器投入使用。推深做实“凤还巢”工程,深入实施“智汇无为人才计划”,推动人才发展学院实质化运作,“招才引智”云平台上线运行;落实人才服务政策,制办人才绿卡147张。举办首届无为“紫云英人才日”系列活动,新引育领军人才6人、高端人才94人、高层次人才团队6支。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组织党政代表团到溧阳、宜兴等地学习考察,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上海实训,安排10名有相关专业背景或专业经历的年轻科级干部到溧阳市跟岗锻炼。加强与长三角的交通联系,上海至武汉高速公路无为至岳西段建成通车。融入长三角分工协作体系,举办“沪”促共赢,“无”限精彩—2023年“投资无为行”走进上海等大型活动,长三角羽毛球联盟同无为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沪苏浙在无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6亿元。推进高品质公共服务共享,居民服务“一卡通”累计持卡85.94万余张;围绕临床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深入推进与上海新华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开展两个批次长三角(沪浙皖)联盟地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药品117种。

(五)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人民城市建设纵深推进。入选全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名单,落实城市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印发《无为市城市更新暂行办法》,规划实施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工程,年度实施人民城市建设项目96个,总投资182.25亿元。推进城市面貌更新,实施改造棚户区580套、老旧小区31个,冷冻厂、庆衍街片区启动改造。城市交通路网持续完善,10条道路“白改黑”工程启动实施,无开路改造、支三路、高沟路等工程加快推进,景福桥建成通车,环城河内环慢道工程建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居芜湖市第一,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森林村庄,城东污水处理厂获评省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城区环城河污水治理持续推进。东部新城加快建设,站前公园、6条市政道路投入使用,西河文化公园启动建设,三所学校建设按序时推进。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年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32个,安排衔接资金3.9亿元,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建成运营。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全市脱贫人口及检测对象务工就业4.81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380个。落实定点帮扶工作,帮助引进各类资金7500万余元,消费帮扶1.4亿元。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完成“双30、双70”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26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以上强村比例达100%。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实现美丽宜居村庄行政村全覆盖,3个村入选首批全省“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完成4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农村户厕8000余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无为通用机场项目、芜湖港高沟公用码头项目前期加快推进,S449赫高路二级公路改建(一期)工程(无岳高速公路连接线)建成通车,S30铜商高速无为塔桥至巢湖沐集段工程、天天高速公路无为至安庆段工程、北沿江高速公路石涧互通出入口、宁九高速和县至无为段、G347无为市通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及S330六芜路福渡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G347横埠新后河桥及连接线工程加快推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59.3公里。投资1.75亿元实施农村配网基建项目236个,凤凰颈新站、神塘河泵站等一批大中型泵站项目,以及花渡河环城河防洪治理、五千至万亩圩口除险加固等工程完工,无城联圩防洪治理、严桥皖江灌区、红庙徐岗灌区更新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城乡供水、燃气、污水处理一体化加快推进,完成20个镇供水管网建设和全部的45个镇级水厂征收工作,18个镇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完工,17个镇政府所在地燃气正式通气。

专栏2:2023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成就

◆市政设施工程:环城河内环慢道、巢湖流域西河无为段综合治理(西北片管网整治)、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延伸工程(石涧、赫店、十里、陡沟)、城乡一体化供水城东水厂扩建、博物馆布展、城市内涝治理等工程建成;无开路(零碑—新巢无路)改造、高沟路(新力大道-金塔路)、公厕新建与改造、太平巷道路改造、无为市应急指挥综治中心10kV供电增容、道路白改黑、通江加油站迁址新建、东部新城一期电缆入地、城乡一体化供水支管网改造、无为数字经济产业园、无为经济开发区产业升级(一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经二路、福成路、模范路)、创新创业产业园(人才公寓、创新创业中心、公共服务区)、森林湾小区棚改安置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PPP项目二期、纬七路(经七路—滨河南路)等工程加快建设。

◆交通工程:上海至武汉国家高速公路无为至岳西段、S449赫高路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一期)(无岳高速公路连接线)、普通国省干线大中修项目等工程建成;S30铜商高速无为塔桥至巢湖沐集段、天天高速公路无为至安庆段、北沿江高速公路石涧互通出入口、宁九高速和县至无为段、G347无为市通江大道快速化改造、S330六芜路福渡段快速化改造、G347横埠新后河桥及连接线(无为市境内)、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县乡道升级改造项目)、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设。

◆水利工程:凤凰颈新站、神塘河泵站、花渡河环城河防洪治理、上九连圩百子桥站、五千至万亩圩口除险加固(二期)等工程建成;花渡河无城联圩防洪治理、皖江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毛公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徐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西河马口河防洪治理等工程加快建设。

◆其他:无为中学改扩建工程二期、看守所巡逻通道建设、高沟镇养老中心、国防动员训练基地改建、2023年校舍维修、科技孵化器装饰装修、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23年度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2023年能力提升、社区食堂及助餐点建设、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联网路等工程建成;东部新城三所学校、应急指挥综治中心、昆山镇幼儿园迁址新建、“15分钟阅读圈”建设、“15分钟健身圈”建设、2023年西北及城东片棚户区改造、2023年城南片棚户区改造、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市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服务能力提升、扩建3.6万吨高大平房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乡镇水利工程更新改造、农村河流水环境治理、2023年度30个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园等工程加快建设。

(六)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制定《2023年无为市“10+3”暖民心行动实施方案》,用心办好46项民生实事,新增城市和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9个,改造城乡菜市场12个,新增托位数140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47个,培训家政服务人员7300人次,眼健康监测检查13.47万人次,维修和新建体育健身点53个。实施住宅小区物业整治提升行动,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95.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举办线下线上招聘活动175场,服务招聘企业1565家次,新增城镇就业1792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420个、就业见习岗位369个。提升保基本兜底线能力,发放低保、特困、残疾人等补贴资金3.46亿元,为分散特困人员全部签订委托照料协议,鼓励慈善组织设立社会救助专项资金,全市设立“救急难”互助社279个。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新建村级养老服务站71个,有序推进第二批9家公办养老机构改造升级,完成适老化改造550户。促进医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医保“全市通办”服务,兑现基本医疗补偿12.6亿元、大病保险补偿1.8亿元。推动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开工建设保障房项目6个1188套,发放住房困难家庭公租房租赁补贴855户。

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无为中学二期改扩建项目建成使用,无为八中、杏花泉中心小学东部新城校区建设加快推进,城东小学基本建成,新成立9个义务教育集团。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组建高沟镇中心幼儿园、南惠幼儿园两个教育集团,新增无城幼儿园教育集团香润分园,新增公办幼教学位630个。推进产教融合,与三只松鼠、比亚迪等16家无为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出台《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增强基础医疗服务能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完成88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6家卫生院(中心)通过芜湖市“基本标准”验收。加快推进三级医院创建,市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市中医院成功晋升三级中医医院,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市、健康市。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持续打造“15分钟阅读圈”,新建城市书房、书吧4个,无为博物馆10月正式开馆,文化艺术中心、米芾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读书阅读活动200余场,送戏进万村368场,成功举办首届民俗文化节、第二届白茶采摘节、“春韵山乡*魅力鹤毛”首届万年台全民摄影大赛等特色文旅品牌活动。完成21个居民小区、32个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补建新建工作,建成口袋公园4处、社区百姓健身房3个,成功举办2023年首届长三角羽毛球赛、首届全民趣味运动会等体育赛事。

社会治理和谐有序。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系统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全面推进“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开展2385批次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进一步强化“两品一械”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有效排查化解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完善退役军人保障,设立关爱帮扶基金。畅通信访渠道,狠抓源头治理,突出问题化解,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4.3%,化解信访积案53件,新增1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荣获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经济体量不够大,服务业存在短板,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健全,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待提升。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运行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城市能级提升还不够快,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加快建设芜湖市域副中心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从国际局势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未来我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国内形势看,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并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财政、货币等政策“组合拳”将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从我市来看,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传统产业的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一定增速。经过反复测算存量增量,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需要与可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实现上述目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和芜湖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融通、人才、服务等五个层级,坚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奋力打造“一地四区”、加快建设芜湖市域副中心。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持续提升主导产业。推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发挥头部企业引领集聚作用,加快比亚迪大二期建设,积极招引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力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值实现350亿元以上,争取纳入省级县域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名单,助力芜湖市打造世界级万亿汽车产业版图半壁江山。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推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四化”水平,以亿元以上投资改造项目为重点,全年新增“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3个和绿色工厂2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为70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四化”诊断服务,电线电缆产值实现350亿元以上。做好企业培育工作,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的成长路径,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服务业“内培外引”成效,压实“管行业要管发展”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抢抓国家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机遇,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大项目招引和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全年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30家以上。完善物流体系建设,启动建设无城综合物流园区,持续抓好十里电商物流产业园运营建设。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城乡农产品流通体系,适时发放消费券,加快推进大润发万汇城项目建设,建成运营金世纪国际酒店。完善金融服务,做好“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持续加强上市后备梯队建设,按照“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路径,力争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5家,推进紫约农业完成股改和远征电缆、国电电缆完成辅导备案,东隆家纺尽快报会。丰富旅游“精品线路”内容,启动建设沿山大道旅游一号公路。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12.5万亩。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做足做优“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机遇,支持发展本土预制菜产业,积极招引行业领军企业来无投资,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20亿元以上。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发挥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作用,打造提升无为小龙虾、无为虾稻米、无为螃蟹、无为板鸭、无为白茶、无为草龟、无为蓝莓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力争新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个、省级产品品牌6个。加快农业载体建设,持续推进开城、陡沟、昆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陡沟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挂牌,新认定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以上。

(二)聚焦有效需求,厚植竞争优势

深入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深化项目投资攻坚年活动,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20个,完成投资增长8%,争取在省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考核中获得表彰,在全省项目与投资工作赛马季度考核中获得先进位次。深入研究国家政策资金投向,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谋划项目达到可报、可批、可实施,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及省政策“笼子”和资金“盘子”。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落实“红黄绿”项目预警机制和全过程闭环管理,健全完善重大项目综合调度机制,加强项目研判,落实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及时开工纳统,早日竣工投产。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进一步完善我市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各项工作,梳理项目线索,开展精准招商,洽谈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对重大项目实行动态管理、销号推进。深度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分工体系,推进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适时举办“投资无为行”系列活动。完善招商引资考评机制,科学设置目标任务和考评体系,强化专业知识培训,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建设,2024年新引进龙头企业1-2家,亿元以上项目12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20亿元以上项目6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80亿元以上项目2个,努力实现重大产业项目招商的新突破。引导龙门和电投创兴能源新兴产业(安徽)创业等基金加大对无为的产业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大型城市商业设施建设,推动濡街、大润发万汇城、宝迪新天地等服务业项目尽快竣工运营。促进大宗消费,推进第四代改善型住宅建设,支持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抓住新能源车普及机会,实施新能源汽车领域促消费政策,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电子产品消费,推动家电更新换代、绿色智能家电普及。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发展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商业和服务类业态,满足群众基本消费需求,支持康养、家政、托育等服务消费品质化发展。加强文旅体商协同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争取举办省级及以上体育赛事。抓好节庆促消费工作,举办螃蟹节、小龙虾节、白茶采摘节、夏日消费季、年货嘉年华等品牌节庆活动。

专栏3:2024年计划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

◆工业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生产线、天易新能源电池防火密封材料、湘能100MW/200MWh储能电站、远征新能源传导集成模块产业化等项目。

电线电缆:九纬军用组件和接插件生产、华上电缆海上风电场用海底电缆和清洁能源用特种电缆建设、龙航电缆军品电缆、安徽特种电缆公司特种电缆生产、华源电缆实验中心、中邦特种电缆公司航空航天电缆及军用特种组件等项目。

绿色食品:达凯食品速冻食品和预制菜、正宏食品预制菜等项目。

羽毛羽绒:东隆家纺年产1500吨羽绒高质化利用、信远羽绒年产8000吨羽毛绒及150万套羽绒寝具等项目。

其他:天增机械非标自动化设备制造、佳利腾新材料、恒协纺织烘干设备加工、诚杰标准化厂房、同洁环保设备工业园、博宣年产300万张广告材料等项目。

◆现代服务业:金科数据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园、高沟港公用码头、无城综合物流园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租赁服务基地、中棚国际等项目。

◆现代农业:联顺现代莲藕产业园、金琛生态园、安徽坤垦农业年产1万吨荸荠深加工、强茂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等项目。

(三)聚焦区域协调,推进城乡融合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系统谋划推进省级县域中心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以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为导向,以城市片区开发为抓手,坚持“留改拆增”并举,统筹做好城中、老城区、东部新城、经济开发区建设,组织编制2024年度无为城区、无为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东部新城及泥汊、高沟、石涧等20个镇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针对2023年度已获批准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确需调整的或含有2024年度实施内容的,一并纳入2024年度计划,有序实施成片开发土地征收。推进城市更新,计划改造棚户区728户、老旧小区30个。改造城市排水管网12公里,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266套,新增公共停车位300个。开工建设米芾文化公园改造工程,提升城区景观绿化33.6公顷,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开工建设站后路、纬七路、无城西北区供电配套设施、老年大学等项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物业服务,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物业芜优”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城区治理专项行动,巩固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帮扶机制,依托省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拓展多部门协同、多渠道监测,健全数据对比筛查预警,持续降低返贫致贫可能性。加快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申报精品示范村3个以上、和美乡村中心村30个以上、美丽宜居村庄60个以上,争创全省和美乡村示范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启动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村集体经济“擂台赛马”,助力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强化产业类项目招引,重点优选“一镇一业”、现代农业园区以及农文旅等三产融合、整体性较好的项目,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内联外畅综合立体交通网,做好S30铜商高速无为塔桥至巢湖沐集段、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宁九高速和县至无为段、北沿江高速公路石涧互通出入口地方性工作,开工建设G347泥汊-泉塘段一级公路改建、S220六店至蜀山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G347无为市通江大道快速化改造、S330六芜路福渡段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建成G347横埠新后河桥及连接线工程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芜湖港高沟公用码头项目,加快无为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72公里、县乡级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240公里、农村公路村道安防提升工程246公里。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无城联圩防洪治理、马口河治理等工程进度,神塘河泵站、西河凤凰颈新站以及卫渡、临江、泥汊南、百子桥排灌站等工程建成运行使用,开工建设黄雒闸拆除重建工程、石涧河山洪沟防洪治理等项目。

(四)聚焦开放创新,培育发展动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落细落实“最濡意”为企服务各项机制,聚力打造“最濡意”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歇业一件事”改革信息化项目落地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建设,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到19件。提升政务“三化”服务水平,全面推广“全省通办”,探索市镇联动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加快政务数据归集、治理和应用。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商品和要素流通,常态化开展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排查。

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开发区科技孵化器,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努力打造省级创新孵化平台,推深做实大健康和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新增产学研项目35个以上。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强化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健全产学研用金合作,紧扣“产业+科创”,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家以上,新登记省科技成果135项以上。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以高端、智能、绿色为主攻方向,加快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绿色工厂建设。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落实“紫云英人才计划”,持续推进“凤还巢”工程,加快实施“智汇无为人才计划”,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支以上,新增高端人才100名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开发区放权赋能改革,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厂房盘活工作,着力化解发展空间趋于饱和与低效土地、闲置厂房之间的矛盾,组织编制低效用地和闲置用地年度处置规划。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抓好高标准农田和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土地流转比率不低于80%。稳慎推进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全面完成“二轮延保”。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的优质金融服务;畅通政银企高效对接,探索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举办政银企对接会10次以上,全年新增贷款70亿元以上。

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与先发地区的对标对表学习,打造理念观念、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维度区域发展一体化模式。谋划和找准我市在区域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的定位和协同发展路径,加快融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等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以市场化形式探索与长三角核心区城市开展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深度合作。加强基础设施联通,争取北沿江高铁、合芜宣城际铁路过境无为。推动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合作,协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五)聚焦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做实《无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全社会各领域协同推进机制。加强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落实项目能评后管理,围绕年度能耗控制任务,严格节能审查和监察,对重点能耗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节能诊断,助力企业实现节能技改;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制定回收站点布局方案。有序推进光伏发电资源利用,推广工商业、农户屋顶光伏开发利用,增加绿电供应,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率先达峰,推广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积极做好中选的49.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服务工作,申报开发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力争2024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引导全社会加强用能管理,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央、省、芜湖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各类巡查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已销号问题“回头看”,巩固问题整改成果。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源头防控和科学防控,分类制定空气质量阶段性控制目标,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在82%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分阶段实施高沟饮用水水源地和西河备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持续实施地表水断面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加强农村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完成1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和5条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梳理用途拟变更为“两公一住”用地的地块,确保在土地供应前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固废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废弃矿山修复7座。

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紧盯关键环节,保持对我市长江流域非法采砂、非法垂捕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长江野生江鲜“捕运销”地下产业链,多措并举持续筑牢长江禁捕退捕防线。深入实施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启动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严格做好河湖管理,加快推进巢湖流域(无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EOD)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巢湖流域无城水环境治理(二期)等项目。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实施健康森林计划,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推进“四旁四边”绿化提升行动,完成人工造林2000亩、退化林修复30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个。

(六)聚焦民生福祉,厚植幸福底色

办好民生实事。常态化滚动实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做好安心托幼工作,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0个、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托位715个;提升办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10所;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新组建2个集团、9所分校,建设天井山小学、无为三中东部新城校区;深化“校校企”职业教育办学合作模式,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集中力量建设2-3个适应本地经济发展并在全省有特色、高水平、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专业。深入推进健康无为行动,全面深化三级公立医院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建设无为市人民医院能力提升等项目,增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现有的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全年开展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40次以上,接续实施“快乐健身”行动,改造配建便民健身设施40个,开展群众性赛事和活动40次以上,申请承办省级羽毛球邀请赛,筹办无为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安徽*无为”美丽乡村半程马拉松赛;持续推进米芾文化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组织开展大型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常态化开展各项招聘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900人次以上;持续推进扩面参保工作,依法督促小微民营企业和快递网点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丰富救助服务方式,构建基本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等综合救助格局,改造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310户,扩大残疾人福利覆盖面;升级改造养老机构7家,完成适老化改造400户,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扎实做好红十字等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巩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果,加快粮食物流仓储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坚决扛稳粮食安全主体责任。

推进平安无为建设。聚焦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领域,做实综治中心、矛调中心“两个中心”,完善矛盾风险研判处置和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两大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对涉黑涉恶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推进长江禁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犯罪等专项行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定期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演练,推动镇级应急物资储备点建设,初步形成市—镇二级的救灾物资保障体系,争创国家、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各位代表,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本次会议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坚定不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处,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为奋力打造“一地四区”、加快建设芜湖市域副中心,努力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而不懈奋斗!

来源:国际能源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