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新闻

县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初显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4-01-02 09:15:06
2023年12月15日,浙江省海宁市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县域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由舒印彪、王成山、李立浧、邱爱慈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他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政企校三方联动共同推进海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全面实施,各类分布式新能源开始大量接入县域电网,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原来大量的线下供电服务转向线上服务。如何构建县域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2012年11月28日,全国首个依照国家电网公司新政策并网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3.6兆瓦海宁皮革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揭开了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大幕。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徐勇明表示,“我们试点分布式光伏群控群调系统,通过安装虚拟同步机等设备,初步解决了光伏发电波动大等问题”。

但新能源发展迅速且具有多样性。一方面,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并网,让海宁新能源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电网面临的新能源接入挑战更加复杂。另一方面,电力需求响应作为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形式被重视,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的负荷也相继兴起。仅依靠虚拟同步机已无法完全满足新形势,必须以更系统性的方式应对配电网向有源配电网转型。

王成山指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灵活性电力调节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电力供需互动水平将成为保障系统安全和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先进储能技术的应用与用户侧互动资源的挖掘,将对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平衡至关重要。

2017年12月,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在海宁启动。以此为基础,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开展有源配电网创新发展新实践。“针对新能源出力集中的地区,我们通过柔性直流互联、交直流互联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关键节点柔性组网。”徐勇明表示。

随着荷、储等更多类型资源的接入,源网荷储的形态逐渐展现。2021年3月,我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在海宁尖山挂牌成立。在此基础上,电力部门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控制大脑,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同时处理和计算百万数量级的分布式资源数据,开启“电网+资源”的数字化协同控制模式,资源分配更合理,调控更高效。

得益于控制大脑高水平的算力与调控力,电动汽车充电桩、空调负荷等“沉睡”的需求响应资源也得到科学调度与使用,储能更是作为一种优质的电网调度资源被接入,电网调节的资源池进一步壮大。更重要的是,在控制大脑协调下,源网荷储四侧资源可以互为补充,深度实现一体化的智能灵活互动。据统计,海宁新型电力系统已接入储能10.7万千瓦,可控负荷33万千瓦,在电网关键时刻发挥顶峰作用。

资源扩充、电网建设、控制大脑升级三方面齐头并进,推动海宁新型电力系统迈向纵深。截至2023年11月底,海宁全域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10万千瓦,成为浙江最大的区域新能源产供储销一体化基地。

“海宁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就是建立起一个源网荷储的体系,真正实现互动、灵活,通过控制系统对个别要素也能实现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海宁已经初具雏形了。”舒印彪说。

专家表示,海宁电网是典型的受端电网,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80%,海宁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尝试与探索,对工业园密集的沿海地区有着较好推广示范效应。下一步,要面向规模化推广应用需求,积累系统运行数据,加大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提升协调控制能力,为县域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建设提供成套解决方案。

来源:经济日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