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新闻

长沙加速拼接新能源版图 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氢能产业"三剑客"协同发力

长沙晚报发布时间:2023-06-06 09:54:29
日前,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同浏阳经开区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将总投资102亿元的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长沙浏阳。

该项目占地约800亩,计划建设全省规划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方型钠/锂离子电池、圆柱钠/锂离子电池及系统,竣工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0亿元,为长沙先进储能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作为“新型储能十大城市”之首,长沙的底气不仅限于领跑全国的锂电池产业,还推动光伏产业、氢能产业的协同发展,加之在钠离子电池等前沿领域的超前探索,凝练出长沙先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合力。

加快打造“钠电之都”

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相较于去年,今年的新能源材料的价格大幅下降,加之新能源汽车销量缩水、需求减少,对先进储能材料企业带来不小的困难,部分行业企业被迫延缓研发投入、停止市场开拓,“断臂”求生存。而在星城大地,面对周期困难,各先进储能材料企业却在主动出击,苦练“内功”,逆势求增长。

4月11日,永杉锂业4.5万吨锂盐项目二期开工仪式举行;5月19日,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正式量产;加上开头提到的海四达电源“豪掷”102亿元……记者3日从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办公室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市共引进产业链项目12个,总投资达194.7亿元,其中有3个项目列入500强项目。

“项目配备了成熟的锂离子电池产能,可面向数万亿元的蓝海市场。”海四达电源的母公司——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表示,除了锂离子电池,该项目还是湖南省内首个投资过百亿元的钠离子储能电池产业化项目。

当前,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得到提速,未来市场的空间广阔已逐渐显现,此次项目的落地并非长沙探索钠离子电池的首秀。

早在去年6月,长沙就支持中南大学、长远锂科等单位创立国内首个钠离子电池创新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高校优势、研究院所、基金等机构,通过上下游联动、企企合作、校企合作,凝聚智慧,加快推进钠离子电池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助力长沙在钠离子材料及电池领域谋新篇、开新局,把长沙打造成世界“钠电之都”。

光伏产业蓬勃发展

时间回到半年前,湖南通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携总投资108亿元的10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入驻长沙,这也是目前省内最大的光伏电池项目。

日前,位于浏阳经开区的10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林立,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个投资108亿元的项目,占地达800亩,将成为浏阳开辟新能源产业新赛道的起点,据了解,该项目采用异质结(HJT)光伏电池技术,相较传统的PERC电池,性能优势明显,能实现更高的转化效率,且具有寿命高、温度系数低、光衰减系数低、弱光响应等优势,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量高于PERC电池,有助于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发电增益。

“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正在进行地勘等工作,计划6月底启动厂房建设,8月底实现主体封顶,9月开始机电施工,12月开始通线生产,达成‘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项目有关负责介绍。

光伏领域同样传来喜讯的还有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月31日,红太阳新能源在长沙承建的鸿发印务分布式光伏发电EPC一期1.603MW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电站总装机容量2.133MW,项目分两期建设,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投产运行后,年均发电量可达186.09万kWh,每年节约标准煤595.49吨,减排二氧化碳1855.32吨。

多项氢能产品领跑行业

除了“电”“光”,氢能作为来源广泛、灵活高效、零排放的二次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加快氢能开发利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现代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长沙而言,发展氢能还将有助于长沙市优化能源和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双碳目标。

发展氢能产业,长沙有科研基础。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和部分企业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多方面研究和探索,长沙已在氢燃料电池材料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如中南大学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改性碳纸的新技术研制燃料电池实验专用材料碳纸,其各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商业碳纸水平;中驰氢能研究院初步完成电解水制氢方向十余项知识产权布局,在低铂、低铱催化材料和多孔电极材料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在产业化领域,长沙在氢能产业亦拥有广阔的市场。目前,全市拥有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创新优势突出、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群体。此外,依托工程机械领域的雄厚基础,长沙市在氢能应用端氢燃料工程车领域形成突出优势,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工程车,技术水平领先,多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早在2021年,三一集团完成全球首台氢燃料搅拌车和首台氢燃料自卸车样车下线,首台氢燃料重卡于6月下线,并积极开展成套设备研究;长沙中联重科燃料电池清扫车、燃料电池清洗车已纳入工信部第五批燃料电池推荐目录,中联重科开发的以氢燃料为动力的电动叉车处于领先水平,积极推进研制氢燃料电池泵车产品。

记者观察

事实证明,每一次油价的高涨,都会加快替代能源的发展,减少经济社会对石油的依赖。

发展新能源并非朝夕之功,讲求日积月累的技术沉淀与久久为功的市场培育,方能助推新能源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蜕变。

新能源电池、光伏电池、氢能,作为长沙新能源产业的主力军已积淀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与应用场景。作为未来产业,若要让新能源接续发展,一方面要持续厚植创新精神,跨过技术巉岩,攀登技术领域的高峰;另一方面要依托工程机械、汽车产业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不断推动技术融合,为新技术的应用、集成和迭代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来源:长沙晚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