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专访

强化科技创新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3-03-10 15:48:31  作者:王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如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能源电力行业应如何发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长期致力于能源化工领域应用催化研究与技术开发。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他。

  记者: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您所在的团队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何意义?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还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刘中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该用好化石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道路,发挥好煤炭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方面成果颇丰,持续推动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耦合转变,部分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团队利用10年时间开展科技攻关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建成并中期交工。这一项目对煤炭进行清洁利用,产生乙醇并实现量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都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中,应加强全局性顶层设计,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中长期能源发展科技路线图;构建多能融合能源新体系,促进工业结构全面升级;强化原始创新,着力突破煤化工关键技术瓶颈;发挥典型区域综合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形成低碳发展新格局。

  记者:您认为推动能源转型仍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对此您有何建议?

  刘中民:能源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能源问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范围内能源结构正处于从高碳向低碳、无碳过渡的新旧能源更替关键期,能源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人工智能叠加促进,正在形成新一轮全社会系统性变革大潮。

  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系统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领域面临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

  在守牢能源安全底线、保障“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前提下,应积极推进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能源国际合作。一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能源战略研究,加强能源基础研究以及能源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加强氢能、储能、核能、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主动融入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网络。二是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深化能源国际合作。积极发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制度优势,开展政策交流与协调、科技创新合作、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等。积极发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的作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我国优势能源技术输出模式。三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能源话语体系,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与国际能源署、二十国集团等组织合作,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强化多边合作机制,积极融入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改革进程。

  记者:在您看来,电网如何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刘中民:电力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发展满足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用电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国内企业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为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体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从供给侧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加快发展,但与常规电源相比,新能源发电具有显著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特征,电力电量平衡面临挑战;从用户侧看,很多用户侧主体兼具发电和用电双重属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各类能源转换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在能源转型中,其互通互济、协调运行、枢纽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从而能够有效支撑各类新能源开发利用和高比例并网,同时实现各类能源设施便捷接入。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您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健全多能融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示范新型举国体制的提案。您认为推动能源转型,技术攻关应在哪些方面发力?对于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您有何建议?

  刘中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推进能源革命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目标出发,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关键核心技术路径,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发挥区域示范的带动作用,在典型区域加快推进以多能融合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体系示范工程,为全国同类型区域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融合模式。同时引导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到示范工程建设中,促进大规模、系统性的技术示范工程落地,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入融合。

  在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建议建立国家级对接平台,实现对接活动制度化、定期化;实现科技成果清单化,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现对接方式多样化,务求实效性;实现服务市场化,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记者 王颂)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