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高原盆地里的“绿色产业高地”

经济参考报发布时间:2024-08-26 09:18:53  作者:王浡

  “黄河长江发源在昆仑,柴达木井架密如林,油苗遍地似春草,风吹油味遍地香喷喷,这样富饶的地方哪里有啊,我们的柴达木是个聚宝盆……”诗人李季用一首《柴达木小唱》描绘了这个位于世界屋脊上的高原盆地所蕴藏的丰富宝藏。

  柴达木,看似贫瘠荒芜,实则“寸土寸金”,五光十色的宝藏在这里交错重叠,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柴达木盆地的各种价值逐渐被发掘出来。

  “聚宝盆”里的“聚宝盆”

  位于柴达木盆地“盆底”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因其丰富的矿藏,被称为“聚宝盆”里的“聚宝盆”,自20世纪50年代勘探开发至今,已是中国主要的矿业基地之一。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的展馆内,一张黑白照片挂在展馆的显眼位置,照片上是几个衣衫破旧、骑马前行的人,最前面的是一位牧民打扮的老人,这个老人就是给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立下汗马功劳的哈萨克族老人伊沙·阿吉。

  20世纪50年代初,为缓解我国石油短缺的情况,西北石油管理局决定组织 3个地质队、一个重磁力队和一个地震队,去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油砂山一带进行油气勘探工作。一年后,核实了油砂山、干柴沟有很厚的含油砂地层出露。

  于是,上级决定组织勘探力量,敲开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大门。1955年地质局组织了几百人的勘探队伍进军柴达木。大队人马出发前,首先由小队长和一些主要技术干部组成的先遣队前往盆地探路,在柴达木“活地图”伊沙·阿吉的帮助下,先遣队顺利寻找到被原油浸湿的沙丘,柴达木盆地油气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

  从全年石油产量不过几吨的石油“帐篷城”到现在最高日产达到6890吨的石油基地,柴达木地下的黑色资源被逐渐开发,截至2023年底,青海油田原油产量连续23年保持200万吨以上“硬稳产”,天然气实现60亿方连续稳产13年,柴达木盆地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之一。

  不仅有“光”还有“风”

  柴达木的“宝”不仅是有色的矿,还有看不见的“光”。本地人甚至有这样一个说法:“五色的柴达木里最值钱的颜色就是阳光的颜色”。

  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大气稀薄、云层遮蔽率低,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500小时以上,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大于6800兆焦/平方米,为全国第二高值区。与此同时,柴达木还拥有近十万平方公里可用于光伏发电建设的未利用土地,柴达木盆地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灿烂。

  在德令哈市郊,远远就能看到一处闪耀的高塔,这是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光热电站的吸热塔,上万面光热定日镜如同向日葵般跟着太阳的轨迹缓缓调节角度,将一束束阳光反射至200米高的吸热塔,光源在吸热塔顶端的吸热器汇聚,好似一个耀眼的“小太阳”。

  在光热电站的不远处,是连片的光伏电站。成排的光伏板蔓延至戈壁深处,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茫茫戈壁不再荒凉,炙热的阳光变成电力,从这片荒滩出发,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能量。

  “我们作为一家发展光伏发电企业,十多年前之所以选择在海西扎下脚根,就是看中这里独特的资源禀赋,现在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选择来到海西,来到柴达木盆地,为柴达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做出贡献。”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樊玉华说。

  不仅有“光”还有“风”。柴达木属狭长型开阔盆地,地形走向又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的风向一致,这里的年平均风速可达4米/秒,全年风能可用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

  漫漫风沙吹过千年,风蚀出茫茫戈壁,也吹出奇特雅丹,而如今,不知疲倦的疾风吹动一排排巨大的风电机组,风能化身绿能,吹亮了长夜,为青海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吹来动能。

  近年来,海西州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和风电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已经建成第一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累计装机达1930.6万千瓦,第二个千万千瓦级基地也蓄势待发。柴达木沙漠基地列入国家“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布局规划,规划新增新能源装机6000万千瓦。

  截至2023年底,海西州清洁能源装机规模1880.6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34%,其中,新能源装机1858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的49%。

  除了清洁发电,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也是近年来柴达木发展的新动能之一。“隆隆”的机器声响彻厂房,一个刚刚加工好的风电塔筒被吊装下线。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红祥看着眼前的产品,心里盘算着这笔风电塔筒订单的生产进度。

  年过40的金红祥是一个地道的浙江人,2011年3月,金红祥来到柴达木盆地,依托海西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扎根青海十多年,金红祥将原来的小企业发展成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今他有了新的计划:“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争取打通产业链,为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尽一份力。”

  像青海华汇一样扎根在柴达木盆地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还有很多,他们依托海西资源优势,开拓出新的产业赛道。2023年,全州规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产值突破10亿元,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助力海西发展的新动能。

  传统能源逐步变“绿”

  在绿色能源发展的同时,传统能源也在逐步变“绿”。作为青藏高原唯一一个现代化炼油厂,位于格尔木市城郊的格尔木炼油厂年原油加工能力150万吨,是确保青海、西藏汽柴油产品供给的重要基地。

  格尔木炼油厂把将生产废水治理作为经营发展的“绿色答卷”之一,不断加大废水治理投入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回用装置,对全厂的炼油及化工污水进行全面治理。

  格尔木炼油厂的污水处理系统共有三个处理池,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手段对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目前,格尔木炼油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水质好了,生态就好了。格尔木炼油厂污水氧化塘周围已形成上万亩的湿地。天鹅、野鸭等禽类汇聚于此,繁衍嬉戏,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由“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柴达木盆地绿色发展的步伐不会停下,绿色发展的故事也不会讲完,近年来,海西州不断聚焦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完善产业体系,越来越多的绿色产业在柴达木盆地扎根生长,黄色的高原盆地之上,一个绿色产业高地正逐步崛起。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王浡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