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书写能源低碳与安全的答卷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2-12-28 00:00:00

——盘点2022年度中国能源行业十大新闻

 

□ 周刊编辑部

 

时间如白驹过隙,却因奋力前行的身影而流光溢彩。

2022即将落幕,这一年,是华彩与阴霾同样伴随着我们的一年:当“碳中和”融入奥运主题,熊熊燃烧的氢能圣火,不仅照亮了“双奥之城”的冬夜,点燃了“铸剑为犁”的竞技场,更是人类文明新的希望;而当地缘政治冲突让能源安全的风险成为笼罩在全球的阴影,警钟的敲响再一次让我们清醒——能源危机似乎从来不曾远去。

面对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的时代之问,在即将过去的2022,能源行业书写了哪些答案?《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为您盘点年度十大新闻事件,带您一起探寻能源领域的发展与变革的轨迹。

1.北京首届应用氢能、实现碳中和冬奥会成功举行

事件:

2月20日晚间,奥运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同时也是首次应用氢能的冬奥会在北京“鸟巢”落下帷幕。本届冬奥火炬应用的氢燃料成为一大亮点,同时,1000多辆搭载氢燃料电池的汽车在零下30℃的严寒中昼夜穿梭,负责接驳运动员、观众、媒体记者及各国政要,也成为全球首次大规模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接驳工具的尝试。

点评:

氢气是一种二次能源,其本身具有热值高、能量密度大等特点,可实现完全的零排放。氢能在冬奥会的首次全面使用,不仅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也是当前我国正着力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和加快能源转型的缩影。

2.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

事件: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年~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年~200万吨/年。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点评:

当前,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规划》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对氢能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3.政策护航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事件: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强调以示范试点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化,到2025年新型储能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明确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并对其“入市”后的市场、价格和运行等机制作出部署。

点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新型储能领域政策频发,将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4.有关部门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工作

事件:

3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工作的通知》,明确通过企业自查、现场检查、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摸清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底数,严厉打击可再生能源发电骗补等行为。10月28日,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核查确认的合规项目清单由信用中国发布,此次公示第一批经核查确认的合规项目共计7344个。

点评:

从地方核查公示和企业反馈情况来看,此次核查过程之细、覆盖面之广、惩罚力度之大,堪称“史上最严格补贴核查”。本次国补核查直击行业痛点,重点核查存量风电、光伏项目,部分可再生能源企业受到冲击,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

5.《“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推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事件: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推动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同时要求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能源基地建设,建设以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的产业园区。

点评:

作为生物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件首次在顶层设计层面,把生物质能纳入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考虑,把“生物质能生产和消费体系”列为“生物质替代应用”重点发展领域的重要内容,把“推动生物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列为生物经济七大工程之一,有力推动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6.九部门首次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事件: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林草局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点评:

“十四五”是我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攻坚期。根据《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要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主力支撑。

7.国网南网共建闽粤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产

事件:

9月30日,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电力项目——闽粤联网工程正式投运,福建广东两省电网首次实现互联互通。工程将对提升闽粤两省电力余缺互济、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点评:

闽粤联网工程开创了两网合作开展电网建设运营的先河,对于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推进我国电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工程显著增强了两省供电保障能力,将更好地助力闽粤两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同时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启动

事件:

10月26日,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西部(大安)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园启动。大安项目由新能源与制氢合成氨两部分组成。其中,新能源部分拟建设700兆瓦风电项目与100兆瓦光伏项目,配套建设40兆瓦/80兆瓦时储能装置;制氢合成氨部分新建制氢、储氢与18万吨级合成氨装置。

点评:

大安项目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一体化解决方案,聚合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氢能、绿氨等多种清洁能源形式,形成电—氢—氨全产业链,投产后将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绿氢合成绿氨创新示范项目,是贯彻落实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有益尝试。

9.中国首个日产天然气破亿整装气田诞生

事件:

12月10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的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日产气量达到1.05亿立方米,可满足5000多万个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气。这是中国首个日产天然气破亿的整装大气田,较去年同期上涨308万立方米/天,创历史新高。

点评: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也是保障京津地区、内蒙古周边城市天然气需求的主力气源,属于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气田。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历经20多年风雨历程,攻克了“三低”致密气藏有效开发难题,构建了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10.全球第二大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事件:

12月20日,在建规模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至此,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长江之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点评:

随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在长江之上全面建成,6座巨型电站联合调度、协同运行,年均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将有效缓解华中、华东地区及川、滇、粤等省份用电紧张局面,为“西电东送”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