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助力双碳变革之路 “2021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9-07 00:00:00

“2021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

□ 吴 昊 张小宝

“当前,世界各国正逐步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低碳转型将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疫’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最优方案’。”9月5日在京举行的“2021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如是说。

为了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正在加紧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1+N政策体系,各行业、地方和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其中,能源行业的清洁转型成为重要的环节。

能源转型是双碳目标“必经之路”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为实现这一愿景,能源的清洁转型是一条必经之路。在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看来,“实现‘双碳’的任务目标,需要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大力加强科学谋划,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

为此,王炳南指出,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努力推进相关国际标准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要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是与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的、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深刻进步的里程碑。”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表示,碳中和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更清晰了“能源革命”的阶段目标,也要求为能源低碳转型做出更为扎实、积极的努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能源领域里的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已经发生了转换,需要主动、创新实施能源系统性变革,否则高碳能源结构下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在王仲颖看来,我国能源领域的主要矛盾,过去是能源总量供给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现在是能源供给高碳结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过去是保障煤炭供应以满足总量供给不足,现在则是大力发展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

风光储氢将成能源“主体”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将使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王仲颖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共同道路,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中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据了解,当前,北京市正着力大幅提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比重,并通过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绿色转型。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指出,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未来市将持之以恒以降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统筹本地治污与区域协作,下大力气节能降碳,努力推动减雾降碳协同增效。

据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姜帆介绍,京能集团正在山西、内蒙古等环京津冀地区布局一批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将所发绿电外送至北京消纳。同时,鉴于强化科技创新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核心地位,京能集团还将发挥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的优势,围绕新能源利用、智能电网、氢能、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碳捕集封存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攻关,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姜帆指出,能源集团积极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氢能业务,其中,世行“阳光校园”示范项目,超过300所大中小学、幼儿园屋顶安装光伏,总装机规模超过100兆瓦,每年为首都提供超过1.1亿度绿色电力、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8.79万吨。此外,该公司还实施“氢源计划”,将全方位打造“制-储-运-加”氢能产业链。

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需要企业不断加快创新和布局,除了京能集团等大型能源国企的开发,也需要华为等高新科技企业的参与。华为智能光伏业务副总裁武磊磊表示,能源结构未来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以电为中心”,其中,发电将以“风光储”为主体,成为主力电源。他强调,未来将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届时,光储将无处不在。

数字化革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

在加速能源转型的进程中,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起极为关键的作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发展策划部主任冯凯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关键,电力在能源转型中处于关键环节,电网是枢纽平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

对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关键路径。王仲颖认为,新型电力系统将是模块化、分布式、自下而上、开放、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通信、区块链等技术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重构稳定、可靠、高效的电力系统。

在武磊磊看来,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高度数字化、高度智能化等特点,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将实现融合创新。他强调,储能将在电力系统起“蓄水池/调节器”作用,提升电网运行灵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储能系统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发展,用电力电子的可控性解决锂电池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

对此,冯凯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他强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极具开创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清洁转型与电力供应、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

据冯凯介绍,近年来,国家电网主动顺应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趋势,全面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为能源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他表示,未来,国家电网将加快电网转型发展,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适应分布式清洁能源并网和多元负荷用电需要。同时,利用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实现源网荷储全要素可观、可测、可控,以电为核心,推动电、氢、气、热、冷等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实现多能互补、高效配置、综合利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