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跃居世界首位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电力缺口高达上千万千瓦,不少工厂被迫“停三开四”(一个星期停电三天、供电四天),居民用电也无法全部保证,“停电”成为一代人的记忆,煤荒、油荒也时有发生。能源短缺一度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能源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跃居世界首位,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

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从拉闸限电到村村通电

“我家通上三相动力电后,给羊加工饲料再也不发愁了。”甘肃省镇原县庙渠乡店王村村民常荣发欣喜地说:“以前我在外地打工,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在家门口干活,每月至少能挣3000元,还能照顾家里。”

镇原县是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随着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了足够的动力,农村面貌也一年一个样。常荣发在村里办起了养殖场,粉碎机、抽水机等设备全部上了阵。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偏远地区别说通动力电,就连用上电灯也是件难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产业由弱到强,实现了大发展,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种能源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197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仅为6.3亿吨标准煤,2017年则达到35.9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4.6%。

同时,各品种能源生产全面发展。2017年,原煤产量35.2亿吨,比1980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4.8%;原油产量1.9亿吨,增长0.8倍,年均增长1.6%;天然气产量1480亿立方米,增长9.4倍,年均增长6.5%;一次电力产量1.8万亿千瓦时,增长30.5倍,年均增长9.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总量,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成为历次经济社会改革先行领域,每次改革都推动了我国社会快速进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新建说,1978年至2017年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能源生产量、发电装机容量及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分别增长5.4%、4.6%、9.2%和8.6%。同期,我国GDP由1978年的3679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8248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34.5倍,年均增长9.5%。

可再生能源引领全球:从无人问津到“风光”无限

“中国可再生能源正引领全球。”谈起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赞不绝口:“中国的风能和水电新增装机容量一度占到世界一半以上,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

面对新的能源形势和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改革开放40年来,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赶超,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能源领域最耀眼的亮点,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的绿色新名片越来越亮。

“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是伴随着新中国经济发展逐步成长壮大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谢长军表示,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风电、光伏主要是解决海岛和偏远农村居民的用电问题,没有产业化。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开展风电并网示范研究,开启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化道路。与改革开放40年同步,我国风电、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产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成长之路。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光伏、风电、水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不仅为我国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全球能源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增长了1.4倍、4倍和168倍,直接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国家在体制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如国家能源局专门成立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众多相关法律和政策,包括总量目标、强制上网、分类补贴、专项资金保障等制度,以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可再生能源产业从无人问津,到形成了全面发展的开发格局。

科技创新实现突破:从依赖进口到全面赶超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电网大部分主设备都是国外引进的。”回顾起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国电科院首席技术专家班连庚说,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要求电网建设必须同步跟上。

通过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在建设750千伏线路时我国已开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800千伏以上特高压时,实现了全面赶超,并带动了我国电力设备、设计技术、运维技术全面飞越。“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国输变电行业长期跟随西方发达国家的被动局面,确立了国际领先地位,成为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班连庚说。

除了电网技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遍地开花,实现了多点赶超。“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能源技术体系全面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肖新建说,经过40年发展,我国能源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部分领域已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产业,部分能源技术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能源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煤炭综采设备需要从国外引进,煤电大多是单机30万千瓦以下煤耗高、污染重的小机组;核电站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国外帮助下建成,大型水电机组长期依靠进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台多项能源科技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升。

煤炭绿色开采、机械化开采、重载铁路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石油天然气复杂区块和难开采资源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华龙一号”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开工建设,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高效燃煤发电、水电站设计建设和设备制造等技术均位居国际前列……中国这个曾经发电设备基本靠进口的国家,正在昂首阔步向能源科技强国迈进。

主办单位: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苹果手机  网站运营:江南网页登录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跃居世界首位

作者:王轶辰  发布时间:2018-11-12   来源:经济日报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电力缺口高达上千万千瓦,不少工厂被迫“停三开四”(一个星期停电三天、供电四天),居民用电也无法全部保证,“停电”成为一代人的记忆,煤荒、油荒也时有发生。能源短缺一度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能源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跃居世界首位,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

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从拉闸限电到村村通电

“我家通上三相动力电后,给羊加工饲料再也不发愁了。”甘肃省镇原县庙渠乡店王村村民常荣发欣喜地说:“以前我在外地打工,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在家门口干活,每月至少能挣3000元,还能照顾家里。”

镇原县是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随着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了足够的动力,农村面貌也一年一个样。常荣发在村里办起了养殖场,粉碎机、抽水机等设备全部上了阵。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偏远地区别说通动力电,就连用上电灯也是件难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产业由弱到强,实现了大发展,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种能源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197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仅为6.3亿吨标准煤,2017年则达到35.9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4.6%。

同时,各品种能源生产全面发展。2017年,原煤产量35.2亿吨,比1980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4.8%;原油产量1.9亿吨,增长0.8倍,年均增长1.6%;天然气产量1480亿立方米,增长9.4倍,年均增长6.5%;一次电力产量1.8万亿千瓦时,增长30.5倍,年均增长9.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总量,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成为历次经济社会改革先行领域,每次改革都推动了我国社会快速进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新建说,1978年至2017年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能源生产量、发电装机容量及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分别增长5.4%、4.6%、9.2%和8.6%。同期,我国GDP由1978年的3679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8248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34.5倍,年均增长9.5%。

可再生能源引领全球:从无人问津到“风光”无限

“中国可再生能源正引领全球。”谈起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赞不绝口:“中国的风能和水电新增装机容量一度占到世界一半以上,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

面对新的能源形势和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改革开放40年来,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赶超,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能源领域最耀眼的亮点,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的绿色新名片越来越亮。

“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是伴随着新中国经济发展逐步成长壮大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谢长军表示,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风电、光伏主要是解决海岛和偏远农村居民的用电问题,没有产业化。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开展风电并网示范研究,开启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化道路。与改革开放40年同步,我国风电、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产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成长之路。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光伏、风电、水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不仅为我国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全球能源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增长了1.4倍、4倍和168倍,直接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国家在体制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如国家能源局专门成立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众多相关法律和政策,包括总量目标、强制上网、分类补贴、专项资金保障等制度,以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可再生能源产业从无人问津,到形成了全面发展的开发格局。

科技创新实现突破:从依赖进口到全面赶超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电网大部分主设备都是国外引进的。”回顾起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国电科院首席技术专家班连庚说,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要求电网建设必须同步跟上。

通过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在建设750千伏线路时我国已开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800千伏以上特高压时,实现了全面赶超,并带动了我国电力设备、设计技术、运维技术全面飞越。“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国输变电行业长期跟随西方发达国家的被动局面,确立了国际领先地位,成为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班连庚说。

除了电网技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遍地开花,实现了多点赶超。“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能源技术体系全面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肖新建说,经过40年发展,我国能源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部分领域已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产业,部分能源技术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能源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煤炭综采设备需要从国外引进,煤电大多是单机30万千瓦以下煤耗高、污染重的小机组;核电站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国外帮助下建成,大型水电机组长期依靠进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台多项能源科技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升。

煤炭绿色开采、机械化开采、重载铁路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石油天然气复杂区块和难开采资源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华龙一号”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开工建设,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高效燃煤发电、水电站设计建设和设备制造等技术均位居国际前列……中国这个曾经发电设备基本靠进口的国家,正在昂首阔步向能源科技强国迈进。

      关键词:电力, 改革开放,能源,消费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