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核电科普 » 正文

清华大学“核安全文化校园行”第三场报告会成功举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12-22 | 来源:中国日报网

新华教育北京12月21日消息(记者 王琦) 12月17日,由清华大学和环境保护部核安全中心联合组织的“核安全文化校园行”活动迎来本学期第三场报告会——《核与辐射安全理念——公众的信心》,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深入浅出地为百余名清华大学师生及到场嘉宾解析了核与核安全等相关的知识和问题。

2015年1月,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发布了《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声明》称,核能与核技术利用是人类社会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成果,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配合国家核安全局正在全行业开展的核安全文化宣传贯彻推进专项行动,由清华大学和环保部核安全中心联合组织,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开展核安全文化系列讲座,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核电、核与辐射的认知水平。

理性看辐射 无处不在

陈晓秋举例说,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了福岛核泄漏事故。核泄漏事故不仅给日本经济带来很大损失,给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在中国,甚至引起了一场令人咋舌的抢盐风波——从2011年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一些城市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

在陈晓秋看来,这场风波的重要起因,正是因为公众对辐射、对核能的认知不足。陈晓秋在报告会上,用PPT详细介绍了“核技术利用的历史演变” 、“如何正确认识辐射”、“从不同视角认识核安全问题”等内容。他指出,“不管身处何地,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辐射,生命的进化伴随着辐射”。陈晓秋举例说,“宇宙、土壤、空气、水都会含有微量天然辐射,而人类应用核与核技术,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辐射的发生”。

陈晓秋表示,对于辐射,人们应正确认识,不应谈之色变,而经过严密监测、有效防护、科学利用、可以使它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在我们身边,辐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伽马刀、CT、X光、考古中的年代测量等都是应用的范例。

核安全知识普及需“中坚力量”

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成就,但由于核能的威力和核事故的破坏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大家一直停留在“可怕”和“神秘”之上。公众对于核能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深入,甚至仍存疑惑。提起“核能”,很多人经常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核能安全吗?”、“核电厂安全吗?”、“核辐射怎么防护?”尤其是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一些公众更是谈“核”色变,这些问题和现象的产生,都说明在校园开展核安全文化教育,学生掌握了核电、核与辐射安全相关知识,再传播给公众,让更多人了解核能和辐射知识,消除误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据了解,清华大学是“核安全文化校园行”活动的首站。首场报告会主讲嘉宾由国家核安全局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副司长赵永康担任,他为在场嘉宾和学生做了题为“中国核安全监管”的报告;第二场报告会上,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汤搏介绍了“核安全的简要历史和若干基本概念”。

据该项活动负责人清华大学吴其反、曹亚丽介绍,“核安全文化校园行”将继续在清华大学举办,并开展论坛、热点辩论、知识竞赛,以及组织大学生暑期实践和中学生夏令营等形式的活动,走出校园,走入其他高校和中学,向更多学子普及核与辐射安全知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science/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