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农电文苑

又到元宵节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3-02-03 16:17:37  作者:熊浩

  这个春节,天气出奇地好,太阳每天暖洋洋地照着,天上云也没有,任凭太阳从早上那个山尖一路亮过去,直到落山。然后月亮就幽幽地现出来,从细细的一弯柳叶,一天天变得丰满,月光每天就浓一些,照在地上,渐如霜雪。

  还有两天,就到元宵节了。元宵节又称作上元节、元夕。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我学的第一首宋词,描写的便是这一夜的美景,每个字我都觉得很美。读着文字,能想象到漫天焰火如星雨落下,举目繁华,而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是触动人心,总觉得人生中能遇到这样的场景,多少等待也是值得。

  父亲的生日也是这一天,他们老辈的生日,都是记的农历。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天文历法也是如此。不管时光如何变迁,新月、上弦、满月、下弦的月相,每月轮回,年复一年,永不改变。元宵和中秋,这两个节日,都是皓月当空,人与圆月遥遥相望。

  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很多地方工作过,学得各地的特色菜,到了生日这一天,刚好算是正月里待客,邀叔姨舅伯团聚。他和母亲去菜市场精心挑选蔬菜和肉类,摆满了灶台。姥姥是四川人,平日里父母工作繁忙,她便在家里炒菜做饭,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而春节期间,父亲坚决不让她下厨房。她便用酒米做醪糟,用棉被裹着,揭开满是甜到骨子里的味道,煮了汤圆进去,雪白的瓷盆中,晶莹的米粒和着软糯的汤圆,寓意团团圆圆的美好祈愿。母亲次次都拗不过,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为她盛上第一碗,以表谢意。我们这些孩子们最是高兴,簇拥在姥姥身后,等着她接过碗,便蜂拥而上,贪婪地瓜分盆中的汤圆。满桌的长辈们也都由着我们,待到我们散开时,盆中仅剩的几个汤圆更显得洁白无瑕,温润如玉。

  家里客厅不大,居中的大桌子,长辈们围坐着推杯换盏,谈论国事家事互相祝福。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旁边就着小凳茶几围坐,体会口舌的贪婪,享受着与长辈桌上一样的美味佳肴。小孩子喝不得酒,醪糟汤圆微醺的甜酒味道,稍微增添了孩童们的一丝放纵和对成长的渴望,而汤圆馅里芝麻五仁豆沙的香滑,成了这个聚会里最深的记忆。

  窗外,皓月当空,时不时有烟花蹿出一道闪亮的轨迹,最终绽放成五彩的花。社火锣鼓的喧闹从窗外传来,盖不过满屋的欢笑。有几次,天气不凑巧,雨绵绵地下,夹杂着一点点雪花,也丝毫没有扫了大家的兴致。父亲有一次说过,正月十五若有了雨雪,八月中秋也会有雨,赏不了月,有点可惜。

  弟弟考上大学的那一年夏天,姥姥突然去世。我本来计划好了和她一块儿送弟弟去北京,带她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可惜终究没有了机会。那年中秋节的时候,雨连绵了几天,我忘了正月十五那天是晴天还是雨天,也忘了那天的汤圆我吃了没有,只觉得这雨下到了心里,浸得我酸痛。

  第二年元宵节,父亲依旧请了假,买了菜。提前买了糯米,学着做了醪糟,却一直用棉被捂着,没让我尝一口。

  屋内,和暖如春,依旧是两桌,长辈们坐在一起,孩子们坐在一起。屋外,依旧是一轮明月,还有不时绽放的焰火,和喧嚣的锣鼓。

  姥姥的位置空着,桌子上放着一碗醪糟,润着软糯的汤圆,满满的,散发着香甜的味道。(熊浩)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