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环保 > 焦点头条

创新市场机制 发挥绿电价值——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次绿色电力试点交易开市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9-09 13:28:36  作者:本报记者 马佳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绿色电能的价值正加快释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9月7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次绿色电力试点交易圆满完成。13个省份的222家市场主体达成绿色电力交易,总成交电量68.9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211.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7.83万吨。

  绿电交易作为在电力交易中长期市场框架下的新交易品种,是以市场机制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创新,通过精准匹配发电侧和用户侧需求,从供需双侧发力,促进市场主体良性互动,为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市场驱动——

  新能源再迎发展机遇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7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容量2.7亿千瓦。而以“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倒推,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均装机规模需增长至少7000万千瓦,才能达到这个预期目标。

  促进新能源快速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技术进步的“硬实力”必不可少,市场机制的“软驱动”也至关重要,绿色电力交易应运而生。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后,国家电网公司迅速组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开展了首次绿色电力试点交易。

  9月3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一派忙碌景象。67家发电企业与155家电力用户通过“e-交易”电力市场统一服务平台达成绿电交易意向,累计交易电量68.98亿千瓦时。一年期或更长周期的绿电交易合同,满足了用电企业消费绿电的诉求,也为“待产”的绿电锁定了收益。

  “绿电交易机制的建立实施,使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将提升新能源企业经营收益,对冲投资或购买调峰能力成本偏高的经营风险,对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张志武表示。

  从政策保障,向市场驱动,绿电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创新,能够为新能源企业发展打造稳定的“助推器”,也将推动传统火电企业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型。

  在此次绿电交易试点中,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预计可达成2亿千瓦时的绿电交易合同。这家以火电为主的企业,正努力塑造全新的绿色名片。吕四港发电公司总会计师吴天昊表示,企业目前已投产光伏发电项目容量共10.5万千瓦,同时年内将动工光伏项目容量11万千瓦,预计全年可向社会提供2亿千瓦时绿色电能。

  市场化手段正如一个杠杆,在挖掘新能源电力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同时,也撬动了社会资本,提高社会投资积极性。

  “由市场化激励替代政策性保障,有利于提高新能源项目持续投资意愿,推动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助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同时将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大科研技术投入,投资建设或购买储能等具有调峰能力的设备,提升功率预测准确性以及发电出力的稳定性,有助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史连军表示。

  需求升级——

  多重维度挖掘绿电零碳价值

  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绿电交易的红利持续释放。

  9月3日,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e-交易”电力市场统一服务平台达成了一笔800万千瓦时的绿电交易。该公司是一家服装企业,产品远销亚太及欧美市场。“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越来越重视,消费者对由绿色能源生产的产品更为青睐,我们迫切希望从生产源头上使用绿电,这一愿望终于在今天得以实现。”该公司可持续发展部部长何凯说。

  的确,在此之前,绿色电力存在“购买无门”的问题。我国电力交易市场放开的大部分交易是传统能源,新能源主要由电网企业保障性收购,较少参与电力市场。

  其实,像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这样希望消费绿色电力的企业还有很多:苹果、巴斯夫等跨国企业,都提出了在未来十几年内实现100%绿色电力生产的目标,首钢等传统工业企业则期待用绿电生产推动转型升级,而我国许多出口型企业也希望用绿电生产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绿电交易,为广大企业购买绿电、消费绿色能源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电交易紧扣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和电力需求侧消费升级趋势,通过市场机制进一步优化配置绿色电力资源,深度挖掘绿色电力零碳属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此次绿电交易,吉林中油电能售电有限公司为3家用户代理购买绿电共计2.54亿千瓦时。“使用绿电是大趋势,不仅能促进新能源消纳,也是企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行动。绿电交易让我们感受到了绿电的综合价值,也为售电公司拓展业务领域创造了机遇。”该公司总经理隋晓东表示。

  根据《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目前,风电及光伏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和售电公司、电网企业等市场主体均可以参与绿电交易。在市场建设初期,电力交易中心将优先组织未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政策范围内的风电和光伏发电电量参与交易。后续,随着新能源发展及绿电市场的不断成熟,发电侧入市范围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动态调整。

  “绿电交易还将促成消费侧‘绿电制造商品’产业链的形成,未来标有‘绿色电力消费认证’的商品,也许会像有机蔬菜一样,在各类市场中开辟‘绿电制造商品’专柜。”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敦楠表示,绿电交易还将引导电力用户绿色用电,进而改变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将逐步从适应到习惯,再到自觉践行绿色理念。

  价值认证——

  绿电唯一性提高国际公信度

  用了绿电,怎么证明?这是国际社会对绿电交易认证的“痛点”。用电企业对试点交易的另一层期待,在于绿电价值认证的权威性和环境权益的唯一性。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问题的日益重视,消费绿色电力产品并获得权威可信认证,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需求。“使用绿色电力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更加顺畅,很多头部企业也会要求供应链厂商提供使用绿色电力的证明。如何证明自己使用了绿电十分重要。”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国际上,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成熟电力市场大都设立了绿电及绿证交易市场。一种模式是用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签订长期购电协议(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PPA),涵盖项目建设、调试、运行等阶段,并以该协议为凭证,证明企业使用了绿色电力;另一种模式是绿证交易,新能源企业将上网电量在授权机构注册绿证,用电企业通过购买绿证,证明自己使用了绿色电力。

  绿电从生产到交易再到核销这一过程,需要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其绿色环境价值的唯一性。目前,国外的绿电交易缺乏从交易到执行再到认证的全环节考虑,绿证的种类也来源不一。

  如何设计一款既符合中国电力市场基本情况,又能证明绿电环境属性唯一性,还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可流通性的绿色电力认证产品?建立完善的绿色电力消纳认证机制并与国际认证接轨,成为当务之急。

  在此次绿电交易试点中,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执行,实现了意向申报、交易达成、合同签订、履约执行、计量结算、消费认证等全流程贯通一致。“我们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依托区块链技术对绿色电力交易全环节数据进行记录,充分发挥区块链多点共识、防篡改、可溯源等特性,确保了绿电生产、交易和消费的全环节溯源,提高了绿电消费认证的权威性。”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谢开说。

  业界对于绿电交易与绿证市场、碳市场等政策机制的衔接也十分关注。后续,绿电交易将与我国绿证市场、碳市场等政策机制做好衔接,确保绿色环境权益的唯一性。与绿证衔接方面,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将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根据绿色电力交易试点需要批量核发绿证,并划转至电力交易机构,再由电力交易机构依据绿色电力交易结算结果将绿证分配至电力用户。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还启动了绿色电力交易的标准研究工作,力争形成国际标准,确保交易规范开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以绿电交易为切口,共识正在达成,合力正在凝聚。而放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行业的未来,大规模绿电市场将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环境价值、社会价值。试点交易,仅仅是个开始。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