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党100周年 > 人物

跨越半个世纪的能源战略探寻——记首任能源部长黄毅诚和他的能源观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5-18 00:00:00

——记首任能源部长黄毅诚和他的能源观

 

□ 宋明霞

 

他是新中国首任能源部长,早在30多年前就组织编制了我国2000年及2020年能源发展规划,至今仍有很强的指导性;他是我国能源和机械制造领域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其能源观集战略、技术和管理为一体,对行业产生了塑造性影响;他推动了中国能源变革,见证了中国能源的成长;他不满13岁即参加新四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先后担任企业总工程师、厂长30多年,在原国家计委、能源部和全国人大工作20多年,95岁高龄仍不懈怠。

2021年年初,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笔者如约走进黄毅诚部长家,端起部长夫人郭晶沏好的红茶,话匣子随即打开了。

能源规划要看得远一些,至少20年

“干了一辈子能源,虽然离休多年,但脑子总闲不下来,想的最多的还是能源战略。”95岁的黄毅诚身板硬朗、思维敏捷,三句话不离本行。

黄毅诚常讲,规划工作要看得远一点,最好50年、至少也要20年。在原能源部期间,他组织制定了能源发展规划,系统提出中国能源的战略安排,涉及到煤炭、电力、石油、核电、新能源等方面,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清洁化发展。

“没有电,什么也办不成!”高度重视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黄毅诚对电力发展的意见是一贯的:

——电是清洁、高效、使用方便的能源;

——从世界多数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看,要达到小康社会,我国人均1千瓦的发电装机是必不可少的;

——为满足各方面对电的需求,电力应有充足的备用;

——电力建设应全国一盘棋,这样才能整体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应通过特高压输电,提高国家电力配置效率;

——不论小水电、风电,还是小热电等,都准许并网运行,接受全部电量,不能调峰的电价应低于能调峰的电价。

……

黄毅诚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发展看得很远很准,对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认识得很早很深。20年前的建议和判断,后来都被实践所证明。

“煤电可以清洁低碳发展”。针对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的主力、国家在相当长时间内还离不开煤炭的现实,黄毅诚在2001年提出通过加装高效除尘设备、高效脱硫设备和高效脱硝设备,除去燃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燃煤电厂就可以做到清洁燃烧;通过发展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提高火电机组效率,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不发展核电没有出路,不发展核电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的问题。”黄毅诚一贯支持核电,向中央提出的建议中发展核电的次数最多,特别是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全国核电建设暂停,大家谈核色变,他大声呼吁核电是安全的,认为事故反向证明第三代核电是安全的,要坚定信心发展核电。

认识有个过程,2019年国家开始重启核电。

黄毅诚对新能源的发展情有独钟。以风电为例,早在1990年就主导召开全国第一次风电工作会议,提出风电要成为电力的一个方面军。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创新,他多次向中央建议加速发展风电。

“别人怕刮风,他是风越大越高兴,只要听说风大的地方都要去看看。”交谈中,当年黄毅诚的秘书、现任国家能源集团神皖能源公司总经理赵世斌说,2003年春,黄毅诚顶着大风在黄骅港调研,回京立刻建议神华集团在黄骅港的滩涂上开发风电,促成了国华能源投资公司将风电作为主业转型。

“风电的发展方向不是上山,而是下海。” 2002年11月,黄毅诚到浙江台州一个陆上风电场考察,站在山顶眺望着远处的大海,意味深长地说。这些年海上风电及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印证了他的战略判断。

节约下来的能源最绿色

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能效问题直接关乎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黄毅诚认为,建设一个长远而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能源战略规划,提高整个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工作仍要放在重要位置。

黄毅诚一贯主张节能优先,认为节约下来的能源是最绿色的能源。其能源观重在一个“实”字,突出体现在原国家计委工作期间抓节能上。

问题抓得实。针对全国一方面严重缺电缺煤,同时能源利用中又普遍存在巨大浪费的问题,1979年,初到原国家计委工作的黄毅诚主动请缨抓节能。

典型抓得实。组织实地调研,东北十几个市归来,原国家计委很快编写出《节约能源30例》,每一例都是企业实际做法,包括浪费环节在哪里,如何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产生哪些节能效果,环环紧扣,示范作用很强。之后不断深化,又提出节能58条,与原国家经委联合对城市和工矿企业提出具体要求,我国节能工作从此有了切实抓手。

目标放得远。以能源利用效率为重要指标,黄毅诚提出了“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的工作思路,把分散供热的小锅炉集中起来,用大型锅炉代替供热,实行集中供热、热电联产。

为此,他在媒体撰文,通过算总账得出每年可节约两亿吨标煤。并呼吁组织全国力量摸清全国工业锅炉情况,实施热电结合的改造方案;建议所有新建煤电厂,要积极考虑供应周边地区用热,用热电厂来取代工业锅炉对热用户供热,利用政策充分把我国的供热资源利用起来。

突破有目共睹。1988年1月,黄毅诚即将离开国家计委到新成立的能源部工作前,在辽宁丹东召开了“中小型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现场会”,丹东答卷成绩优秀——节约了几万吨标煤,压缩了5万吨燃油,拔掉80多个烟囱,全市供暖和环境问题大大改善。

丹东会议是对9年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再动员再推广。

体系化持续推进。能源建设和节能技术改造面对一个共同困难,就是资金严重不足。突破瓶颈,设立节能资金,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已有上百个城市利用节能资金建设热电联产项目,直接推动了“节约与开发并重”方针的贯彻和落实。

作为我国节能工作最早的推动者,节能减排、存量优化、综合利用已成为黄毅诚能源观的重要组成,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重要的是厘清关键问题

早在20年前,黄毅诚在《单缸十万千瓦汽轮机的故事》一文就谈到二氧化碳排放的严峻性——

“作为燃煤大国,我国最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煤炭总用量,这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大气变暖的罪魁祸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煤电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黄毅诚开门见山,直陈观点:“鉴于目前我国煤电占比仍在50%,要减少煤的用量,就应该千方百计提高燃煤电厂效率。而煤炭作为能源利用时只有在大型电厂中使用,才可能最有效地提高利用效率,才可能做到清洁燃烧。”

黄毅诚表示,50年前,我国敢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研究、设计、制造重大发电设备,回顾总结可以得到很多启示,特别是在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上。今天,中国煤电要有毅力实现全产业链创新突破,中国煤电要有信心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引领世界。

黄毅诚希望向社会传递他对核电的看法——

“我国需要大量建设核电,规模至少要占到总用电量的10%以上。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把运行安全可靠,经济效益良好的核电提到重要位置。”

实现碳中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功夫在诗外”。黄毅诚认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解决我国能源的基本需求,关键是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协同。”

实现碳中和,需要纵深推进再电气化。1980年以后,黄毅诚在几次会议上提出,要逐步推广电炊。他认为,人类利用燃料做饭的发展历史是先利用柴草,后来利用煤炭,再后来利用气体,现代逐渐改为用电,既安全又方便,今天深入推进再电气化依然是低碳生活的优选方案。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有责任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为人类作出贡献,有能力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黄毅诚语气温和而坚定。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