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陕西省榆林市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开启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经过20年的发展,陕北不仅煤油气等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上快速增长,还在能源资源就地转化上探索新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近年来,陕北过度依赖资源、“能源经济”一家独大的问题逐步凸显,高新技术瓶颈、土地环保限制、物流不畅、人才匮乏等也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重大困扰。当地有关人士认为,陕北要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还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以破除多重制约发展的障碍。
能源开发实现陕北跨越式发展
陕北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储备,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油、气、盐等资源。以榆林为例,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1490亿吨、3亿吨和1.18万亿立方米。1998年,国家将这里列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20年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累计开工了17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8000亿元。
统计显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2017年煤炭产量4.5亿吨,20年间增长了23.4倍。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2566万吨和204亿立方米。目前,陕北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氯碱产业生产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级能源基地。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发展,为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榆林市能源局局长秦林惠说:“榆林的煤炭产量占到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0%以上,其中有80%直接输出,20%进行就地转化;榆林的原油与天然气也通过十多条管线,输往北京、上海、山东、银川等全国各地。”
能源开发带动了陕北老区的跨越式发展。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2017年陕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4585亿元、工业总产值53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1亿元、财政收入453亿元,二十年分别增长了32倍、52倍、46倍和42倍。榆林所属的神木市和府谷县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县,神木还成为西北地区首个生产总值千亿县。
“能源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陕北老区群众的收入水平,还改善了当地的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二十年来,陕北地区累计脱贫人口150万人。2017年,榆林、延安两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318元和2304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支撑了陕北地区的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目前榆林、延安两市的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3%和46%,生态环境出现良性发展。
“集群效应”探索能源产业发展新路
记者采访发现,经过多年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不断探索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布局配置,产业发展呈现集群化、高端化、多元化的良好局面,使这里能源生产总量快速增长,能源转化规模大幅提升,大型项目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基地建设的“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为能源产区转型探索发展新路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到2017年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电装机规模达1648万千瓦,形成了煤制甲醇580万吨、煤制烯烃240万吨、兰炭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并建有神东和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延炼和榆炼等炼油基地、西气东输和陕京线等国家天然气主干线、神府和榆横大型煤电基地。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卢建军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将加快高端化步伐,积极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围绕煤炭分质利用和煤基精细化工两大主攻方向,推动煤化工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加快推动煤炭利用以燃料为主向燃料和原料并重的转变。
经过多年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非化石能源开发也蓬勃兴起。据榆林市发改委统计,过去五年,榆林先后建成全国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和陕西省首个风电场、首个大型光伏电站,新能源装机超670万千瓦,2017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到全市电力总装机的30%。
技术创新突破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发展的关键引擎。榆林市发改委规划办主任马富泉说,科技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能化装置成功投入运行,如煤焦油加氢技术、煤制烯烃、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甲醇制芳烃、全球首个煤油混炼等项目都是全球领先的能源深度转化项目。
“科技对榆林经济的贡献率至少在50%以上,在煤化工领域则更高。在科技引领清洁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方面,我们舍得下力气。”榆林市市长李春临说,“榆林成立了自己的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技术创新平台,取得的多项领先成果,正引领我国能源地区及行业提质增效。”
转型亟待顶层设计破除障碍
记者在采访中,许多当地干部和业内人士坦言,20年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经济模式单一、资源依赖度大的问题。按照陕西省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要求,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还需加强顶层设计,破解高新技术瓶颈、物流运输不畅、指标容量受限、人才匮乏等多重制约因素。
马富泉表示,陕北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能源、资源,其他产业过小、过弱,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平稳、不可持续的。从世界层面来看,资源型城市高速发展少有超过50年的,此后难以避免地限于衰落。要破除此类‘魔咒’,必须尽快构筑多元化发展格局,现在就应该有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马富泉、神木市发改局副局长高海雄等说,目前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还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精细化工的许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然垄断在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国家手中,这成了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的“技术天花板”。“神华集团曾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在榆林进行项目合作,但中途陶氏退出,最终神华这一项目因缺少关键技术只能半途而废。”马富泉说。
他们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能源化工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引导鼓励科研机构和专业院校与地方和企业对接,为产业发展和能源安全提供动力。
府谷县发改局局长余文清表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还受到土地和环保等指标容量的严重限制。“国家要求能源产业要转型升级,我们近年来加大了延伸产业链条的项目建设。但高端能源化工项目基本都是大项目,所需土地面积较大,受到用地指标等影响,一些项目或选址困难或难以开工。”
余文清说:“我们榆林荒漠多、耕地少,项目占地需求大,反而用地指标不足;而在陕南有些地方,上马项目少,用地指标每年都有剩余。这造成客观上的一种浪费,应该根据产业布局等进行合理分配。”
当地许多企业界人士还表示,目前对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最紧迫的障碍,还是运输瓶颈。由于物流滞后、运力不足,加大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因此还需在国家支持下,加大以铁路为主的交通建设,为今后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
主办单位: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苹果手机 网站运营:江南网页登录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1998年陕西省榆林市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开启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经过20年的发展,陕北不仅煤油气等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上快速增长,还在能源资源就地转化上探索新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近年来,陕北过度依赖资源、“能源经济”一家独大的问题逐步凸显,高新技术瓶颈、土地环保限制、物流不畅、人才匮乏等也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重大困扰。当地有关人士认为,陕北要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还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以破除多重制约发展的障碍。
能源开发实现陕北跨越式发展
陕北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储备,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油、气、盐等资源。以榆林为例,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1490亿吨、3亿吨和1.18万亿立方米。1998年,国家将这里列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20年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累计开工了17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8000亿元。
统计显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2017年煤炭产量4.5亿吨,20年间增长了23.4倍。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2566万吨和204亿立方米。目前,陕北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氯碱产业生产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级能源基地。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发展,为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榆林市能源局局长秦林惠说:“榆林的煤炭产量占到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0%以上,其中有80%直接输出,20%进行就地转化;榆林的原油与天然气也通过十多条管线,输往北京、上海、山东、银川等全国各地。”
能源开发带动了陕北老区的跨越式发展。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2017年陕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4585亿元、工业总产值53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1亿元、财政收入453亿元,二十年分别增长了32倍、52倍、46倍和42倍。榆林所属的神木市和府谷县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县,神木还成为西北地区首个生产总值千亿县。
“能源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陕北老区群众的收入水平,还改善了当地的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二十年来,陕北地区累计脱贫人口150万人。2017年,榆林、延安两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318元和2304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支撑了陕北地区的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目前榆林、延安两市的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3%和46%,生态环境出现良性发展。
“集群效应”探索能源产业发展新路
记者采访发现,经过多年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不断探索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布局配置,产业发展呈现集群化、高端化、多元化的良好局面,使这里能源生产总量快速增长,能源转化规模大幅提升,大型项目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基地建设的“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为能源产区转型探索发展新路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到2017年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电装机规模达1648万千瓦,形成了煤制甲醇580万吨、煤制烯烃240万吨、兰炭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并建有神东和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延炼和榆炼等炼油基地、西气东输和陕京线等国家天然气主干线、神府和榆横大型煤电基地。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卢建军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将加快高端化步伐,积极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围绕煤炭分质利用和煤基精细化工两大主攻方向,推动煤化工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加快推动煤炭利用以燃料为主向燃料和原料并重的转变。
经过多年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非化石能源开发也蓬勃兴起。据榆林市发改委统计,过去五年,榆林先后建成全国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和陕西省首个风电场、首个大型光伏电站,新能源装机超670万千瓦,2017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到全市电力总装机的30%。
技术创新突破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发展的关键引擎。榆林市发改委规划办主任马富泉说,科技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能化装置成功投入运行,如煤焦油加氢技术、煤制烯烃、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甲醇制芳烃、全球首个煤油混炼等项目都是全球领先的能源深度转化项目。
“科技对榆林经济的贡献率至少在50%以上,在煤化工领域则更高。在科技引领清洁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方面,我们舍得下力气。”榆林市市长李春临说,“榆林成立了自己的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技术创新平台,取得的多项领先成果,正引领我国能源地区及行业提质增效。”
转型亟待顶层设计破除障碍
记者在采访中,许多当地干部和业内人士坦言,20年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经济模式单一、资源依赖度大的问题。按照陕西省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要求,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还需加强顶层设计,破解高新技术瓶颈、物流运输不畅、指标容量受限、人才匮乏等多重制约因素。
马富泉表示,陕北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能源、资源,其他产业过小、过弱,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平稳、不可持续的。从世界层面来看,资源型城市高速发展少有超过50年的,此后难以避免地限于衰落。要破除此类‘魔咒’,必须尽快构筑多元化发展格局,现在就应该有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马富泉、神木市发改局副局长高海雄等说,目前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还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精细化工的许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然垄断在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国家手中,这成了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的“技术天花板”。“神华集团曾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在榆林进行项目合作,但中途陶氏退出,最终神华这一项目因缺少关键技术只能半途而废。”马富泉说。
他们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能源化工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引导鼓励科研机构和专业院校与地方和企业对接,为产业发展和能源安全提供动力。
府谷县发改局局长余文清表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还受到土地和环保等指标容量的严重限制。“国家要求能源产业要转型升级,我们近年来加大了延伸产业链条的项目建设。但高端能源化工项目基本都是大项目,所需土地面积较大,受到用地指标等影响,一些项目或选址困难或难以开工。”
余文清说:“我们榆林荒漠多、耕地少,项目占地需求大,反而用地指标不足;而在陕南有些地方,上马项目少,用地指标每年都有剩余。这造成客观上的一种浪费,应该根据产业布局等进行合理分配。”
当地许多企业界人士还表示,目前对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最紧迫的障碍,还是运输瓶颈。由于物流滞后、运力不足,加大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因此还需在国家支持下,加大以铁路为主的交通建设,为今后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