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新闻

能源电力两大报告出炉!杜忠明详解行业热点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7-20 17:05:45

新能源发电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

——访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


 
7月14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以下简称“电规总院”)在京发布智库报告《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和《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就报告的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中国电力报:《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和《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今年的报告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杜忠明:《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分为综合、能源消费、能源供应、能源技术、能源政策、国际合作和行动展望七个篇章;《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分为发展综述、发展环境、需求分析、电源发展、电网发展、供需形势、电力经济、电力改革、政策解读和观点汇编十个篇章。报告系统总结了“十三五”行业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研判了未来三至五年发展趋势,提出了有关建议,并针对“电力供需形势”“新能源消纳举措”“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关系”“新型储能发展趋势”“能源与城市融合发展思路”等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阐述了电规总院的观点。

今年是电规总院连续第五年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和《中国电力发展报告》。五年来,电规总院始终秉承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专业权威、科学客观、问题导向、面向社会,突出重点、热点和难点,及时反映行业新特征和新动向,为政府决策、行业发展和企业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得到了全行业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消纳成为影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电力报:去年9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而新能源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力量,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电规总院对新能源的发展有什么意见建议?

杜忠明:在我国新能源行业起步阶段,新能源发展的重心聚焦在资源侧,主要由资源条件决定开发规模布局。在国家政策大幅激励下,市场主体踊跃参与新能源投资建设。到“十三五”期间,消纳问题开始成为决定新能源开发布局的关键约束性指标,新能源发展的重心由资源开发侧转向系统消纳侧。今天,消纳已发展成为影响新能源发展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究其原因,“十三五”初期新能源消纳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新常态下用电增速大幅降低和新能源开发布局过于集中,局部调节能力和外送互济能力未能匹配新能源发展速度;而后三年消纳矛盾缓和则是由于全国用电增速恢复和国家对新能源建设布局实施了监测预警和科学管控,但在消纳环节至关重要的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和高比例新能源外送能力建设成效并不显著。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电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在“3060”战略的大背景下,“十四五”我国新能源年均装机规模将达到历史新高,2025年全国新能源并网装机将达到10.5亿千瓦左右,“十四五”新能源新增发电量占全部新增电量的比重将由“十三五”的25%提升至45%。由于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总体处于滞后状态,跨省区新能源电力配置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叠加新的变化与挑战,“十四五”新能源消纳整体面临着严峻形势。今年1~5月,青海、蒙西等局部地区已出现弃风弃光增长苗头。建议高度关注新能源消纳问题,尽快采取可落地见效的消纳措施,防范局部性弃风弃光增长演变为消纳问题的全局性反弹。
 
 

进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中国电力报:在“3060”战略下,建立与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相适应的市场化体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情况如何?碳市场启动后,将会对电力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什么应对的意见建议?

杜忠明:我国的碳市场建设以试点方式起步。2011年,国家明确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到2020年,7个主要试点全年碳市场成交总量达到0.56亿吨,成交总额为15.44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整装待发,拟采用“双城”模式,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湖北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运行,电力市场建设将面临新的形势:一是碳市场推动电力市场资源配置效果低碳化,二是碳市场促使电力市场交易品种多样化,三是碳市场造成市场主体决策场景多样化,四是碳市场要求电力市场结算方式精细化。
为促进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下一步建议做好碳市场、电力市场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做好碳市场与电力市场接口关系的顶层设计,推动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关键数据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包含多种交易品种、精细化结算方式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加快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各类技术应用提供价格信号和市场环境,并为微观市场主体的行为创新提供新的广阔应用场景。
 
 

新型储能将迈入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阶段

中国电力报:可以看出,储能技术必将对“3060”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新型储能发展现状和趋势是什么?在实现“3060”战略上,新型储能主要有什么应用场景?

杜忠明:在政策推动和技术创新示范带动下,“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300万千瓦,基本实现了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未来,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新型储能将迈入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阶段,经电规总院测算,预计“十四五”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总需求在3000万千瓦以上。
新型储能结合其技术特点和优势,未来可能广泛应用于如下场景:
一是建设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通过配置储能,并辅以高精度长时段新能源功率预测、智能调度运行等技术,可以将不稳定的新能源出力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提升新能源发电的并网友好性和电网支撑能力。
二是支撑综合能源基地高比例新能源外送。通过在综合能源基地按照多能互补一体化模式配套储能项目,优化电源出力曲线,提升跨省区输电通道的利用率和新能源电量占比,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
三是延缓和替代输变电设施投资。在电网末端、偏远地区,通过建设新型储能项目,解决长距离输变电工程供电不经济等问题,提升电网末端供电能力;在变电站布点扩容困难的中心城区,合理布局一定规模的电网侧储能项目,缓解输电阻塞、延缓或替代输变电设施升级。
四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系统级的新型储能电站具有调频、调压、顶峰、事故备用、黑启动等多种功能,通过在电网关键节点布局储能电站,可以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提升电网抵御突发性事件和故障的能力。
五是构建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负荷侧配置储能,提升用户自平衡能力,满足用户多元化、精细化、定制化用能需求,降低用户的综合用能成本,有效提升系统供电保障能力和综合运行效率。

来源:中国电力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