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小“螺丝钉”的大力量

水电十五局发布时间:2024-10-10 14:09:41  作者:王文姣

“螺丝钉虽小,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十六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的方向是笃定的,劲头是十足的。

水电十五局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陈磊,见证过京沪高铁、沪昆高铁的“中国速度”,传承过汉中汉街、西安易俗文化街区的历史文脉。他从初出茅庐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实干笃行的西安易俗文化街区项目负责人,做过的每一颗螺丝钉都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变调。

“钻”劲锤炼初心

夜幕低垂,万籁俱寂。门扉轻启,映入眼帘的是陈磊的身影被层层叠叠的资料和图纸所环绕,这不仅是他的工作空间,更是他心中不灭的战场。他眉头微蹙,手指在密密麻麻的数据间游走,仿佛在与时间赛跑,全然未觉同事悄然而至。

“陈总,这么晚还在研究方案啊?”一位准备下班的同事问道。“嗯,这个项目有几个技术难题,我得先理清思路,这样才能确保明天的会议有备而来。”陈磊抬头,微笑着回答。

这份专注与执着,是螺丝钉钻研精神不变的底色。自2008年起,他便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参与了多项重大技术书籍的编纂,如《京沪高速铁路CRTSⅡ型轨道板施工技术》等。然而,陈磊的脚步并未停歇于纸上谈兵,他深入一线,从质量监控到工程技术,从市场开拓到安全环保,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对他而言,掌握新领域不过是时间问题,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每一项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不仅是陈磊对团队的鼓舞,更是他个人信念的写照。一枚螺丝钉能够钉进光滑的木板,就是靠着那股能挤善钻的劲。

在历史文化建设工程中,汉人老家街、张骞街大型仿古建筑项目是陈磊首次挑战的古建筑项目,也是他独立管理的一个项目。面对这么一个仿古建筑群,陈磊没有任何经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带领团队踏上了从“零”开始的探索之旅。

在项目初期,面对复杂的古建筑营造技艺和严苛的修缮标准,陈磊和团队成员一起,通过深入钻研古建筑营造法式、详细比对古建筑修缮定额,逐步构建起项目施工的理论框架。为进一步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陈磊决定在学习中创新,先后赴全国多地考察了11处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实地学习其建筑特色与施工工艺,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项目施工阶段总是会和构想有些差距,陈磊坚持着“学习-实践-纠偏-分析-总结”的循环机制,遇到的困难也都一个一个顺利解决了。随着施工方案不断优化,数不清的技术攻关与现场调整,那里的一砖一瓦最终都符合了古建筑的精细要求,并获得了电建集团优质工程奖。

此后,陈磊将这段经历视作宝贵财富,那股“钻”劲让他从“0”到“1”的过程逐渐不那么艰难,更是他带领团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生动注脚。

“韧”劲修炼真心

无论多硬的地方,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螺丝钉就把根扎在哪里,环境越复杂,螺丝钉扎得就越牢固。

作为一名17年党龄的老党员,陈磊坚守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党务工作者的一举一动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影响到身边同事,所以工作、生活中,要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是陈磊一直践行的承诺。

2020年,当西安易俗文化街区项目的大旗交到陈磊手中时,他面对的不仅仅是紧迫的施工时间和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命。面对紧迫的施工时间和繁重的任务,他主动放弃了个人的节假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项目中,与现场工人并肩作战。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施工一线,检查工程进度,常常在中午休息时一边吃着盒饭研究解决施工问题,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最好。

陈磊深知,一个优秀的项目不仅需要优质的工程质量,更需要一支团结、高效的团队。为此,作为党支部书记,他组织了一系列劳动竞赛、主题教育和座谈会等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他的带领下,整个项目团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项目的成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田松是陈磊的徒弟,在工程管理部工作。刚到项目的他对一切都很陌生,只知道陈磊是他的师傅,一起生活在项目部,每天带着他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对他提的问题总是知无不言,还把自己十多年来处处碰壁、艰苦奋斗得来的“经验秘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看着这么一位认真又温暖的大哥,田松心里常怀感激之情,不由自主地学着陈磊的样子对待工作和生活,把陈磊当作榜样和领路人。

“踏实务实,坚韧不拔。”这是同事们对陈磊最中肯的评价。他作为党员的态度和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给自己的承诺。在他的影响下,整个项目团队都展现出了对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巧”劲淬炼匠心

螺丝钉虽硬,但一头又尖又细,善于破开硬物,一头又圆又大,增加受力面积,节省人力,中间又直又硬,减少阻力,以最快速度扎紧扎牢。陈磊作为易俗项目部负责人,他通过启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激发创造力来提高整个项目的工作质效。陈磊常常与各部门负责人说:“青年人才好比初上疆场的马驹,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为驰骋千里的骏马。”

项目启动之初,面对项目部的多元化团队,陈磊便以自己多年作为螺丝钉的独到眼光,细致地了解每位成员的专长与潜力,力求实现人尽其才,让年轻力量在实战中磨砺成长,逐步蜕变独当一面。在日常管理中,他更是细致入微,通过多维度观察与评估,动态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不仅如此,陈磊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培养重在抓后备,后备重在抓中层”的战略思路,为项目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设立“最佳新人奖”、“技术创新奖”等一系列激励机制,他不仅激发了团队成员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更在无形中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与成就感。

陈磊还亲自挂帅成立了工作室,这里成为了培养人才、孵化创新思维的摇篮。工作室就像一个“种子基地”,使尖子成为种子,使种子到处生根、发芽、长苗、开花、结果。通过推荐优秀技术工人担任创新带头人,他和大家一起选准突破口、找准关键点,成功激发了团队的技术创新热情,为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在陈磊“巧”劲的帮助下,让项目部成为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有机体,各类人才勇于“破题”,善于“破冰”,渐渐成为了如陈磊一般的螺丝钉。

万丈高楼平地起,随着一个一个项目的高效履约,陈磊时时用心,事事上心,处处留心,一枚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就这样钉在了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电建答卷”之上。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