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一带一路故事】壁立千仞匠心添笔 恒心筑梦点亮灯塔

水电八局发布时间:2024-05-09 14:13:53  作者:周涛

从八局技校毕业到海外项目,从大坝木工到管理人员,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27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中国世界各地。他既是水电八局海外工程的建设者,也是水电八局从国内走向国际舞台的见证者。他的故事与水电八局的发展紧紧相连,也彰显着“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他,就是一位国际工程的“老革命”——廖习龙。

 缘起巴贡 勇闯国际舞台

"缘起巴贡"的故事始于2008年。这一年,水电八局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成功中标并签约了多个海外项目。面对这些新项目,公司急需一批具备吃苦耐劳精神、丰富施工经验的员工前往海外工作。此时,廖习龙,一个怀揣着走出国门、投身国际事业梦想的普通员工,得知了这一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不久,正在云南溪洛渡施工局大坝项目施工现场值班的廖习龙接到了来自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电话:“廖习龙,您好,根据公司统一调度安排,你是否愿意前往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项目工作?” 廖习龙思考了数秒后,坚定地回答:“我愿意前往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项目工作!”

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项目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岛北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巴雷河上。这里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域,毒蛇、巨型蜈蚣、流浪蜘蛛、子弹蚁、毒蚊等生物遍布,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然而廖习龙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作为溢洪道水电塘施工主管的他,充分展现出了湖南人“吃的苦,霸的蛮”的不服输精神。他亲自带领工人,忍受炎热和蚊虫的折磨,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从未退缩。

在工地上,廖习龙一行人早出晚归,不畏艰辛。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他们常常啃干面包、吃野果充饥。尽管马来西亚的热带气候让人难以忍受,但他们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始终穿着厚厚的外套。这样的穿着在酷热的天气下,使他们工作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但他们从不畏惧困难,坚定地投身到工作中。

在廖习龙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被誉为东南亚“三峡”的项目,不仅总库容比三峡工程还多出47亿立方米,更是当今世界筑坝技术的代表性工程之一。水电八局因此捧得了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的最高荣誉——第一个海外工程金质奖。

志建山河 奋战九国六河

“二十七年志建万里山河,十一年奋战国内水电,十六年投身国际事业”。廖习龙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陆续在国内云南大朝山水电站、贵州乌江扩机项目、重庆鱼剑口项目,广西龙滩水电站,云南溪洛渡水电站项目工作,之后转战海外项目,经马来西亚巴贡、马来西亚木若、柬埔塞斯登沃代、科威特大学城5A5B项目、沙特沙巴项目后又调去了非洲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科威特T1210项目部别墅群等项目。2023年9月,他来到了伊拉克示范学校项目工作至今。截止目前,他已经参建共计9个海外项目。

二十七年光阴岁月,在时光的磨砺下,廖利龙也从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年轻帅小伙变成了一位工作经验丰厚的“老革命”。

“什么环境我都能适应”,廖习龙说。他亲身经历过了马来西亚、柬埔寨的热带雨林气候造成的登革热与毒蚊虫叮咬,非洲乌干达当地医疗条件极度落后造成的疟疾病等传染病泛延,中东的沙漠气候带来的极度高温、沙尘暴及盐碱性水质......然而,对于这些艰苦的环境,这位典型的湘汉子却总是轻描淡写:“这些都不是事儿!”

自2008年勇敢踏出国门以来,廖习龙已在海外工作16年余载,他长期坚守海外,为国际业务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因其不懈的努力和杰出的表现,荣获了2023年度国际公司颁发的“国际业务特别奉献奖”。

小小发明 提升施工效率

长年累月的战争使伊拉克满目疮痍,大量基础设施损毁或瘫痪,教育事业陷入停滞,文化传承中断。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伊拉克年轻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被暴力和战争笼罩,教育成为一种奢望。当地招聘的工人大多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对先进的工艺流程不了解,他们的施工技能水平甚至比我国高级技术工人落后了将近50年。

2023年9月,伊拉克示范学校项目已陆续步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此时此刻,一个新的“拦路虎”陡然挡在了项目部面前,直接制约着项目的整体移交计划——“室内过梁的施工方式该如何选择”。

“室内过梁”如果按照当地传统方式采用现浇方式,面临的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而且当地高温导致混凝土初凝过快,容易引起过梁的混凝土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此外,如果大范围采用现浇法,将会大大的增加项目的人工、机械成本,还增加了工期和质量风险,这无论对项目的履约管控、安全质量管控,还是成本管控都是不利的。但是如果采用预制的话,在有限狭小空间内,最重的一根过梁混凝土预制件重量可达0.5吨。

那么,“室内过梁”吊装的可操作怎样实现?吊装的安全风险怎样降低?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项目部面前。此时,刚刚调入伊拉克示范学校项目的廖习龙主动请缨出战,他带领当地劳务,奋战在施工一线,依托他过去修建大型水电站的经验,研究制作出“自制过梁简易吊装设备”,吊装设备的原理是在吊顶上使用电锤打孔后,安装辅助杠杆支架,再使用手拉葫芦+独立支撑固定在支架上吊装过梁。这一创新不仅保证了吊装的轻便和安全,还大大节约了人力、机械成本,大大提升了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廖习龙还发挥自能创新和工作经验,因地制宜的,为项目制造了一系列实用的工器具,比如“立杆加长式打磨机”、“手持加长杆打孔电钻”、“单臂吊辅助固定铁架”等。这些小发明,虽然算不上什么高科技,但是非常实用,既保证了工人在使用工器具上的安全性,减轻了工人工作负荷,增加了效率,又给项目部节约了成本,实现了一定的降本增效。

“作为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八局员工,我既然选择来到伊拉克,就会竭尽全力为八局国际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实现伊拉克大量失学儿童的“上学梦”,当“底格里斯河畔”的一座座灯塔被点亮时,也标志着示范学校的陆续完工交付”廖习龙说道。

如今,还有许多像廖习龙一样的“老八局国际人”,他们在国际事业的道路上默默奋斗,坚守初心,始终坚定传承八局人的钢铁意志,无论骄阳似火还是酷暑难耐,都凭借满腔的热忱坚守岗位。

“做平凡的人,干不平凡的事”,这是他们的“人生信条”,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不论环境如何,他们都以满腔热忱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