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首届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预热文章之二:政策支撑与科技创新引领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规划总院发布时间:2023-09-22 14:33:33  作者:任亚君

编者按:首届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将于9月18-2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是本次论坛的重点议题,本文梳理了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体系与科技创新历程,以期为论坛深入探讨中国-东盟海上风电合作愿景提供基础信息。

积极开发海上风电是助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沿海省份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保障。我国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自2007年中海油渤海湾钻井平台试验机组(1.5MW)建成运行,我国海上风电正式起步,历经初期探索、试验示范、小规模开发等阶段,依靠政策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强链,逐步实现了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已成为拉动我国产业升级、科技革命、经济增长的新兴生产力。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近3150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近一半,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

提供政策支撑 引领行业发展

我国持续完善顶层设计,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海上风电行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的批复》《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加快开展海上风电项目示范,促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强海上风电技术研究。“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始统筹规划海上风电建设,完善风电市场化交易机制,实行补贴政策,开展平价上网项目建设,近海海上风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国家政策重点转向加快制定海上风电开发技术标准,提升技术水平,《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等多项规划均强调要重点发展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引导海上风电加速进入平价化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支持海上风电发展,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支持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开发海上风能,对解决长期以来阻碍海上风电发展的海洋资源开发综合规划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沿海“九省一市”均对海上风电进行了布局,并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发展目标,鼓励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有序推动产业投资、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建设。辽宁省提出“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力争达到405万千瓦;江苏省“十四五”期间规划海上风电场址28个,总规模909万千瓦;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力争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50万千瓦以上。

加速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升级

只有勇于创新,攻克“卡脖子”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自主化、国产化。使海上风电产业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早期主要依靠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产业发展举步维艰。技术和装备可以引进,创新能力却唯有靠亲身实践方可获得,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勇于创新,攻克“卡脖子”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自主化、国产化,使海上风电产业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十一五”至“十四五”期间,国家层面支持风电产业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强,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风电领域多层次设立科研项目,密集支持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的研制与测试技术的开发,布局面向深远海的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的设计研发项目。

2007年,我国第一台海上风电样机——中海油渤海湾钻井平台试验项目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和突破,拉开了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序幕。2010年上海东海大桥102MW风电场并网发电,这是我国首个大规模海上风电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由此真正起步。随后,我国在海上风电场建设领域先后开创了全球第一根大直径嵌岩单桩、首个桩-桶复合基础、第一座分体式海上升压站、世界规模最大/亚洲首座海上换流站,以及全球第一个风机基础一体化运输安装等多项世界纪录,逐步建立健全了海上风电系统设计优化、施工装备研发、机组监测运维、电力送出组网等技术体系,大幅降低了项目成本,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技术走向国际领先。

十余年来,我国海上风电从探索期、培育期,进入高速发展期,海上风电的布局也从潮间带、浅海,逐渐向深远海挺进。深远海海上风电是行业发展的新蓝海,是我国海上风电引领国际前沿、巩固优势地位的契机。为了抢占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高地,我国大力推进大容量风电机组设计和制造技术、远距离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等科技攻关工作。2022年11月,金风科技与三峡集团合作研发的16兆瓦GWH252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叶轮直径达到252米,并于2023年8月在福建并网发电,创下全球已投产范围内最大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纪录,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2022年12月,明阳智能宣布在广东汕尾海洋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中心正式下线260米级海上抗台风型叶片MySE260,再度刷新了全球海上风电最长叶片纪录。2021年到2023年,我国先后建成了三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样机,针对大容量抗台风机组设计制造、浮式基础设计制造、深远海施工安装等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研发攻关和工程示范。2022年底,我国首个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场——中国电建集团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在海南万宁开建。面对从小型单台示范样机到大规模风电场开发的巨大跨度,中国电建集团联合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海南省政府等在内的各级政府支撑下开展核心攻关工作,力争全面提升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场群开发关键技术,打通深远海风电产业规模化、平价化核心环节,实现漂浮式海上风电商业化发展。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聚集优势创新力量,加强示范引领,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布局,提升大容量风机、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新型输电技术、漂浮式风电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实现关键装备全面国产化,积极推进近远海风电有序开发,使之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基石。

 
16兆瓦GWH252海上风电机组


海上抗台风型叶片MySE260


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