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 > 行业要闻

我国海上风电驶入发展“快车道”

光伏们发布时间:2023-11-29 14:53:58

海上新能源已成为全球主要海洋国家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向。其中,海洋作为地球地表面积最大的能量场,海上新能源已成为全球主要海洋国家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11月21日,在盐城召开的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项新技术与产业的不断完善,未来有望成为沿海地区新增能源供应的重要力量。

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海上风电对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具有巨大潜力。一方面,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风力更稳定,发电量也更大,具有多重优势;另一方面,海上风电场能尽可能地建立在靠近沿海的负荷中心,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加稳定、有价值的能源。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上风电规模不断扩大。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海洋能源处副处长刘霄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约3189万千瓦,装机规模已连续两年稳居全球第一,超第2至5名国家海上风电并网总和,已并网项目基本位于近海海域。2019-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利用小时数逐步上升,今年1-9月达1797小时。“从各省情况来看,我国10省拥有并网装机,广东、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6省并网规模均超百万千瓦。”

由此可见,我国海上风电在技术装备、运行维护水平上均有提升并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在能源转型的背景驱动下,各国也越来越重视海上风电发展,并进行积极布局,国际间合作密切。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近500吉瓦。这意味着海上风电大有作为,也仍需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合作。

经济效益不断凸显

从整机制造、基础施工、风机吊装等关键生产制造与施工环节的产能来看,我国已形成支撑年新增建成并网规模超过千万千瓦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刘霄介绍,在技术方面,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快速发展,海底柔性直流输电和升压站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基础安装技术持续创新。“目前,最先进的自升自航式一体化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在平潭外海完成了全球首台16MW风电机组的吊装,吊装高度达150多米。”

在成本方面,我国海上风电投资下降趋势明显。“近年来,近海风电场造价范围在1万元/千瓦-1.2万元/千瓦,在山东、江苏等建设条件较好区域个别项目招标价格低于1万元/千瓦。深远海风电场、漂浮式风电场造价则逐步提升,分别在1.2万元/千瓦-1.5万元/千瓦和2.3万元/千瓦-3万元/千瓦。”刘霄进一步表示。

在彭博新能源财经亚太区研究主管阿里·伊扎迪·纳贾法巴迪看来,中国海上风电的风机制造商比西方的整机制造商有成本优势,其风机成本比世界低1/3左右。“可以看到,中国的制造商提供了更有价格竞争力的成本,助力了全球风电行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市场大幅增加,制造能力也不断增长,而这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中国的制造商,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商有机会服务全球市场。”

深远海发展是方向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海上风电发展目标,未来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而从国际经验来看,从近海走向远海,将是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全球来看,风能在离岸较远区域资源丰富,加之近海地方人类活动较为频繁,风电开发需要远离这些区域,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是必然。”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院副院长陈晓峰介绍,目前全球深远海风电正步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已建项目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中国,中国已开展了柔性直流输电、漂浮式风电机组和基础的试验示范项目。

目前,深远海海上风电管理办法未出台,用海审批流程也未明确,深远海海域开发建设难度大。刘霄认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完善将是支撑未来海上风电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推动海上能源岛示范,加大海上柔性输变电应用等。“实现大容量深远海海上风电输电送出,柔性直流、低频交流等柔性输变电技术将成为关键,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并开展示范应用,引领我国海上风电实现高质量发展。”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