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新闻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践行“电等发展” 之江勇立潮头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4-06-14 15:38:01  作者:张献方  徐俊钐

  2024年06月14日 国家电网报6月3日,钱塘江畔潮湿闷热。在浙江省电力调度控制大厅里,用电负荷呈一条上扬的曲线,攀升的气温拉动降温负荷增长,电网已进入迎峰度夏期。调度大厅里有条不紊,一条条指令精准下达,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这样游刃有余地应对迎峰度夏工作,在20多年前还是一种奢望。2003年夏天,杭州乃至浙江深陷用能之困。当年12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杭州市电力局调研时提出,“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明确了能源电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浙江电力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十年坚定践行,二十年一以贯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与社会用电需求之间的竞速长跑。新时代新征程上,该公司深入践行“电等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模式,让澎湃电能支撑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奔向共同富裕。

  从“发展等电”到“电促高质量发展”——科学理念引领发展之路

  2003年夏天是个炎夏,部分地区水情、气候异常,当时任杭州市电力局调度控制中心主任的邱伟成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难熬的一个夏天。当年杭州最高用电负荷达381万千瓦,全社会供电能力仅能满足约三分之二的用电需求。

  究其原因,是相对滞后的电力建设跟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速达12.7%,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达19.1%。”邱伟成说。

  2003年年底,习近平同志提出“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此后,浙江电力走上了跃升发展之路。

  二十年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凝练成一串数字:20年来,浙江电网规模倍增,以变电容量年均12.2%的增速支撑全省生产总值年均9.2%的增长;通过6回特高压交流线路、3回特高压直流线路和9回500千伏交流线路与省外电网相连,外来电为保障电力供应发挥关键作用;杭州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99.999%,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全省农网供电可靠性达到国内城市平均水平,以高可靠配电网守护民生用电。

  “电等发展”的重要嘱托,不仅使浙江实现了从“缺电大省”到“电力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更为浙江电力发展留下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工作的科学思想方法。

  国网浙江电力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孙可认为,浙江电力发展经历了从“发展等电”到“电等发展”,再到“电促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电等发展’的内涵不断动态发展。践行‘电等发展’对当前推动浙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共同富裕等意义重大。”孙可说。

  当前,能源电力发展格局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机理发生深刻变化。2023年7月底,浙江清洁能源电源装机容量超过煤电,在电源结构上实现了由以煤电为主到清洁能源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性转变,清洁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供给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双碳”目标下,既要保供稳价,又需统筹安全绿色经济,电如何更好地“等”发展?

  新时代赋予“电等发展”新的内涵,国网浙江电力以电力供给安全充裕,用能结构清洁低碳,能源消费经济高效,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技术机制、管理模式超前于其他行业领域为目标,积极探索具有全国示范性、浙江辨识度的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模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电力发展贡献浙江经验。

  从能源匮乏省到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敢为人先创新逐浪

  “电等发展”的科学理念被实践检验,以实践传承,也在实践中塑造了浙江电力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鲜明特质。

  浙江山多地少,能源资源匮乏。山与海,是浙江人敢闯敢拼的舞台。从大陈岛上矗立的白色风机,到舟山海域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群,再到山区26县“光伏富裕”工程,浙江向山海要资源。

  《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实施“风光倍增计划”。截至2023年年底,浙江风电装机容量达584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357万千瓦,总量达到“十三五”末的两倍以上,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例首超三成。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殊地貌决定了浙江难以发展集中式光伏,全省近八成光伏发电装机为分布式。这加剧了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给大电网安全带来挑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谷炜说,“一方面要通过建强主网提升大电网互济能力,另一方面要靠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电网灵活调节能力,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要将山海资源变成发展力量,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作为电力先行官,国网浙江电力被公司赋予“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的定位。国网浙江电力先试先行,将“电等发展”融入电力发展全链条,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

  电力“动脉”加速延展。金沙江的澎湃电能沿着±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路向东,点亮钱塘江畔的璀璨灯火。国网浙江电力构筑高承载坚强主网架,促进配电网、微电网协调发展,以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支撑能源转型。

  创新工程先试先行。2023年6月30日,我国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低频输电工程——杭州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投运,实现富阳和萧山南部电网柔性潮流互济、异步互联,为大规模海上风电汇集送出、城市电网互联及扩容等积累经验。

  源网荷储互动融合。基于海岛场景的氢电耦合示范工程落地大陈岛,构建“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促进海岛清洁能源消纳与电网潮流优化,同时服务当地渔民养殖、民宿用电。

  一批示范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技术手段加速应用,创新浪潮如钱塘潮涌,一浪逐过一浪,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得益于现代坚强电网强大的输送能力,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柔性调节等手段,西北沙漠戈壁里的风光,西南高山峡谷间的川流,以及东海上呼啸的海风,须臾之间化为电能送往千家万户,支撑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经济发展到乡村共富——电力服务满格在线

  电力是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对于电和发展的关系,万向集团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陈利军有切身体会。2002年,大学毕业的陈利军回到家乡,进入了当时萧山的传统汽车零配件“老大”万向集团。这一年,萧山区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7.1%,实现“工业冲千亿”目标。万向集团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也顺势走上了现代化企业发展之路。

  “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都迫切需要更充足、更稳定的电力。这些年,电一直走在企业发展前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陈利军说。

  电力营商环境好不好,数据有说服力。从2013至2023年,杭州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年均增长12.33%;2023年,杭州成为全国第8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杭州供电公司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打造现代智慧配电网,以更优质的电力供给、更快的办电速度、更低的办电成本实现电等企业发展。

  “‘电等发展’是全面系统开放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探索,不仅有利于全社会电力供应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升,对优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都具有重大意义。”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表示。

  对于传统制造业,优质电力的支撑作用也在显现。走进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数码印花车间,8台砂磨机全速运转,稳定的电力让企业产出质量、工艺更好的纺织印花染色涂料。“传化集团从做纺织化学品起步,现在发展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布局化学、物流、农业等业务的全球化产业集团。”传化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经理助理赵冠坤说,“电力作为工业的血液,正为产业升级孕育新机。”

  不仅是工业,乡村居民也享受到了电力发展的红利。

  茂林修竹,美丽乡村。这是当下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的真实写照。过去,小古城村房屋破败,交通不便,发展受限,与“美丽”相去甚远。

  小古城村踏上“共富列车”,机遇始于“千万工程”。2017年,小古城村成立旅游发展公司,整修村道,盘活资源,招商引资。余杭区供电公司增容设备,迁改线路,让电杆入地,电缆入户,吸引了一批来投资的“新乡人”。

  在“径山院子”民宿门口,就挂着一块“新乡人项目”的牌子。负责人周迅喜欢收集古董,本想在乡下找个房子存放收集的宝贝,却被山清水秀的小古城村吸引,经营起了民宿。目前,民宿已完成电气化改造,供电公司还推出“低碳入住计划”,鼓励游客扫码参与节能行动。

  “农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业串珠成链,原乡人、新乡人和返乡人在这片土地上编织起共富梦。2023年,小古城村人均年收入达5.47万元。

  “电等发展”的乡村实践,为浙江乡村形成独特发展模式提供了支撑:横坎头村,红色旅游;李祖村,创客汇聚;余村,生态产业……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国网浙江电力围绕绿色用能低碳发展、共同富裕均衡服务、数字化乡村建设,以优质电力服务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浙江群众。

  从让城乡千家万户灯火亮起来到企业生产线转起来,再到人工智能算起来,国网浙江电力在“电等发展”科学理念指引下,敢闯敢拼,接续奋斗,在服务浙江“两个先行”中勇立潮头。(记者 张献方 通讯员 徐俊钐)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