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新闻

国网上海电力:澎湃动能送申城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6-22 23:15:47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陈昊南 通讯员 汪静 包富贵 周

  上海黄浦区繁华的新天地商业区旁一栋石库门建筑一楼,按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景复原的客厅内,长条餐桌上方悬挂着一盏套着百合花形灯罩的老式电灯。100年前,灯光从这里照射出去,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中国电力事业的发源地。百年来,红色基因流淌在上海电力事业的血脉中。而今,共有三条特高压线路汇集于上海,为这座红色之城勇闯新路、勇攀高峰提供澎湃动能。

  初夏,记者来到上海,追寻申城一日千里的发展脚步,感受电力发展日新月异的奋进姿态。

  从“第一盏灯”到内外互济

  求解能源之困

  1882年7月27日,一则上海电灯发光的新闻登上了中外报刊的醒目位置。由此,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全世界第三个使用电能的城市。

  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中心,并因为现代照明的普遍应用被誉为“不夜城”。当时,远东第一火电厂——上海电气公司(1954年改名为“杨树浦发电厂”)105米的钢烟囱,是上海最高的建筑物。上海解放前夕,高耸入云的烟囱成为国民党反动派攻击的目标。人民解放军和共产党地下组织密切合作,积极谋划,使上海电气公司在战役中得以保全,并尽力维持着电厂的运营。

  1956年1月,上海各家电力公司均转为国有,由上海电业管理局统一经营管理。上海电力事业回到了人民手中。改革开放后,上海借着时代的东风,飞速发展。全社会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311.89亿元,到2010年的1.919569万亿元,增长速度令世界惊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能源命脉”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新建本地机组和外来电力通道的红利快速耗尽,供用电长期处于“紧平衡”,由此带来的缺电问题极大地困扰了上海的发展。

  2021年5月8日下午,位于奉贤区四团镇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奉贤换流站内,运检人员刘丰玮仔细检查站内设备运行情况。换流变广场内,高、低端换流变将从四川宜宾远道而来的±800千伏直流电转换成500千伏交流电,再通过站内4条500千伏交流出线汇入上海主网。刘丰玮告诉记者,复奉线的额定输送功率是640万千瓦,目前上海电网的最高用电负荷纪录是3339万千瓦,一条复奉线几乎可以撑起上海用电负荷的五分之一。

  2010年7月,西起复龙换流站,东至奉贤换流站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上海电网由此迈入特高压时代。截至今年5月底,这条电力大动脉累计向上海输送了超过2700亿千瓦时的清洁水电。

  在复奉线的示范引领下,特高压工程在上海落地的脚步更加稳健。2013年9月,淮南—皖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建成投产;2019年9月,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全线投运。这两项特高压工程合环后,形成贯通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上海形成“两交一直”特高压供电格局。位于长江三角洲喙端的上海电网,有了坚强可靠的外来电力通道,为上海远景发展筑牢坚实的能源基石。

  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至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两侧,暖风吹拂着一座座海上风机,缓缓转动的叶轮将无形的风能转化为清洁绿色的电能汇入城市电网。

  要撑起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连年增长的用电需求,在广纳外来电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地绿色电力是必由之路。从地理位置上看,上海所处的海岸线是太平洋和欧亚大陆的交界线,风力资源丰富。2010年6月,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投运,34台国产3000千瓦风电机组扎根东海海岸线。2014年年底,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投运,两期工程共计装机20.42万千瓦。

  2020年11月,奉贤海上风电项目开工,装机容量20.64万千瓦,预计2021年年底前全容量并网发电。同月,崇明综合智慧能源电站项目投产,成为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规划容量11万千瓦。

  大规模的外来水电、不断增长的本地风光等新能源发电,为上海电网描绘了“绿”的底色。

  从最老的电网到最强的电网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夜晚,缤纷绚烂的灯光如梦似幻,尽情展示着上海滩的迷人魅力。

  电网,已经陪伴这座城市走过了139年的历史。伴随上海的日新月异,电网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第一条线路仅串联起15盏灯,到2020年年底用电客户数约1100万户、年售电量1355.7亿千瓦时,上海电网更加坚强。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上海电网人始终将管理好、运营好这个超大型城市配电网作为不懈追求。

  配电网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是保障电力能源“落得下、配得好、用得上”的关键环节。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部署下,2017年,国网上海电力启动了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

  国网上海电力发展部规划二处处长石方迪说:“就像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路网一样,城市电网的结构不仅要牢靠,还要灵活,灵活输送电能的通道越多,微观区域停电的可能性就越小。”国网上海电力积极探索构建供电可靠性和负荷转供能力优势显著的“钻石型”接线配电网。2020年,上海电网全域供电可靠率达99.9923%,市区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991%。上海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水平比肩东京、新加坡,迈入世界顶尖行列。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多年来,国网上海电力积极响应民生诉求,从小处、实处着手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从2000年起,在全国率先推出居民分时电价,把更优惠的电能带给市民;到2014年,通过3年时间完成300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的“光明工程”改造,让市民可以畅快用电;再到2020年,完成第一轮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累计261千米电力架空线从市民眼中消失,城市环境再获升级……国网上海电力始终坚持用贴心的服务温暖千家万户。

  2017年以来,上海作为中国的代表城市之一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连续4年推出40项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举措,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FREE”办电服务品牌,助力中国“获得电力”指标世行排名从98位跃升至12位。2018~2020年,在国家发改委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上海连续3次被评为“获得电力”指标标杆城市。

  世界一流的供电可靠性和“获得电力”指标,已成为上海海纳百川、吸引全球目光的金字招牌。

  从跨省调度到智慧能源

  探索未来之路

  5月12日16时8分,在国网华东分部调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华东电网负荷2.39亿千瓦,上海电网负荷2011万千瓦,区外电力2668万千瓦。“华东源网荷储资源综合管理平台”新能源指数体系的相关数据也在同步更新。通过创新研究和科学调度,国网华东分部构建华东可调负荷资源池并成功开展跨省互济试验,挖掘新能源消纳空间,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

  能源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预计到“十四五”末,华东电网电源装机将达到5.7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超过1.69亿千瓦。怎样最大限度地提升电网的灵活友好性,满足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要?从国网华东分部到国网上海电力都积极探索实践,应用新技术、拓展新业务、尝试新模式,助力上海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

  2021年5月8日14时,在位于闵行区的AFC大虹桥国际商务楼里,几台空调主机和水泵临时关闭,部分电梯运力暂停,地下车库的照明也部分熄灭。这是上海首次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使用虚拟电厂实现“智慧减碳”。上海市电力需求响应中心主任郑庆荣说:“这次需求响应在用电高峰时段最大降低了电网负荷15万千瓦,相当于临时为城市建了一座15万千瓦的电厂。”

  面对综合能源服务这个亿万市场的“蓝海”,国网上海电力以多能供应服务、清洁能源服务、综合能效服务和新兴用能服务为重点领域,与政府、园区、企业等大客户充分沟通、紧密对接,不断深化“1+N”综合能源服务应用,以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支撑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同时,国网华东分部围绕区域一体化电网发展、一体化资源优化配置、一体化运行控制、一体化协商机制建设四大板块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网上海电力携手国网江苏、浙江电力,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电力行动白皮书(2020年)》,探索“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工作模式,加快推动能源服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国网上海电力供图)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