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企业管理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改革中释放科研创新活力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2-06-02 15:39:04  作者:杨亚迪

  5月11日,按照属地政府疫情防控要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首批复工复产人员到达办公区,推进年度重点工作。2021年12月22日,上海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从传统国有科研企业到混合所有制科技型企业的转变。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国电科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充分释放创新发展的活力动力,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科改示范企业”改革创新情况专项评估中获评优秀。

  发掘培育创新人才 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5月16日,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人选、中国电科院人工智能所高级工程师陈盛针对微网群中的源荷不确定性及时空耦合特点,构建微网群运行优化策略合理的映射模型。他牵头承担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指南项目“基于边云协同的微网群优化运行智能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子课题,研究利用电力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和综合能效。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国电科院注重发掘培育青年创新人才,鼓励他们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重大科技项目研究。

  中国电科院电力系统研究所业务工程师吴倩红是2021年中国电科院青年科技论坛“创新之星”金奖获得者。今年3月16日,她承担的公司科技项目“基于数字孪生的大电网调规数字化与稳定态势图谱智能构建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该项目能够大幅提高电网安稳规定规则管理和应用水平以及调度运行工作效率,已初步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应用,具备推广前景。

  5月11日,按照属地政府疫情防控要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首批复工复产人员到达办公区,推进年度重点工作。2021年12月22日,上海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从传统国有科研企业到混合所有制科技型企业的转变。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国电科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充分释放创新发展的活力动力,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科改示范企业”改革创新情况专项评估中获评优秀。

  发掘培育创新人才 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5月16日,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人选、中国电科院人工智能所高级工程师陈盛针对微网群中的源荷不确定性及时空耦合特点,构建微网群运行优化策略合理的映射模型。他牵头承担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指南项目“基于边云协同的微网群优化运行智能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子课题,研究利用电力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和综合能效。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国电科院注重发掘培育青年创新人才,鼓励他们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重大科技项目研究。

  中国电科院电力系统研究所业务工程师吴倩红是2021年中国电科院青年科技论坛“创新之星”金奖获得者。今年3月16日,她承担的公司科技项目“基于数字孪生的大电网调规数字化与稳定态势图谱智能构建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该项目能够大幅提高电网安稳规定规则管理和应用水平以及调度运行工作效率,已初步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应用,具备推广前景。

  “不仅在重大科技项目中锻炼青年,院里还加大了对自筹研发项目青年专项的投入力度,增设‘青年科学家项目’,并试行经费‘包干制’,支持3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自主选题立项。2022年新立项青年人才类项目30项,同比增长67%。”中国电科院科技部负责人李庆峰说。

  中国电科院结合科研单位人才队伍特点,实施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市场化人才选聘机制,构建院级技术专家体系,打通员工矩阵式职业发展路径,让各级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道路。

  优化科研组织管理 助力关键技术攻关

  5月27日14时到15时,“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复杂故障形态的安全防御及韧性提升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电科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博士后魏亚威组织项目组成员研讨技术进度及相关问题。他们计划通过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御体系构建。

  以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路线、资源调配和绩效考核等由行政负责人主导,科研人员几乎没有自主权,导致责权不匹配,不能激发项目负责人积极性,人、财、物使用效率不高。中国电科院在2016年探索实施“项目负责人制”管理模式,让项目负责人放开手脚专心干项目。结合国企改革专项行动“科改示范行动”,2020年,中国电科院打破以往只在某个单位内推行“项目负责人制”的方式,试行“跨单位项目负责人制”,提高项目团队联合攻关成效。

  试点项目之一“数据驱动的能源互联网建模与仿真”项目的团队成员来自多个研究所,涵盖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综合能源服务等不同研究领域。项目负责人、中国电科院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室副主任王新迎介绍,在立项之初,考虑到项目跨专业要求高、技术探索性强等因素,他们采取社会招聘等方式组建了60余人的项目团队,让各专业技术研发人员组团出征,利用已有科研资源提升协同创新效益和成果实用性。

  中国电科院已在230余个项目中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后续还将完善团队矩阵式考核法,加强考核结果应用,突出团队内部二次分配的公平性,从更深层次鼓励科研人员全力创新。

  中国电科院探索满足科技创新要求的柔性组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强化跨专业、跨单位联合攻关机制建设,设立联合攻关专项,全方位产学研用合作和协同创新,大幅简化项目立项、预算调整及验收等流程。2020年以来,中国电科院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等新型攻关机制,不断为一线科研人员“松绑解压”,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创新薪酬激励机制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效活力

  5月12日,中国电科院项目收益分红工作团队制订《中国电科院2021年项目收益分红兑现方案》(草案)。该方案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收益项目和团队成员激励范围。

  在“科改示范行动”中,中国电科院以薪酬激励机制创新为侧重点,推进建立项目收益分红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21年7月,首批项目分红发到了激励对象手中。在项目分红制度实施过程中,中国电科院科技成果收益分红类项目储备工作组仔细研讨、清晰界定项目收益。“分红项目要具备成果清晰、权属明确的特点,与推动公司和电网创新发展、能源电力领域科技进步紧密相关。”中国电科院项目收益分红工作负责人介绍。

  中国电科院把激励对象聚焦于发挥实际作用的项目组成员,按照思想政治素质、绩效考核结果等基本条件去筛选;从在成果标的物的研发、孵化、转化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科研技术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执行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研发设计的骨干人员等)中选拔激励对象,并公示名单,确保选拔科学合理。

  李德智是中国电科院2019年度劳动模范。在面向源网荷互动的电力负荷自动需求响应调控与仿真系统项目中,他统筹组建需求响应物理仿真平台技术方案,创新研究多元负荷与电网交互模型,解决了需求响应互联互通难题。该项目被列为第一批分红项目。“我们正在开展综合能源仿真与运行优化系统项目研究,争取也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让项目组成员都享受到项目分红。”李德智说。

  2020年以来,中国电科院获公司及以上科技奖励44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293项,申请海外专利49项,发表科技论文1145篇,出版科技专著125部,登记软件著作权448项,牵头发布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139项、团体标准67项、企业标准169项;新增1人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6人入选公司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杨亚迪)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