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党政文化

初心永在 壮志满怀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7-07 08:54:08  作者:袁晓冬

  当时代的洪流推着我们向前,它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无限前进的力量。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拼搏奋斗永恒不变。

  我叫袁晓冬,今年42岁,是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副总监,致力于电能质量分析、新能源和微网专业等研究工作。

  1998年,我考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我被祖国电力发展历程深深吸引。同时,我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电力事业飞速发展中起到的引领作用。

  于是,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2000年12月,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我研究生毕业后成为江苏电科院的一员。如何提高电能质量,是当时困扰许多电气专业人员的一个难题。入职之初,我跟着老师傅花了半年时间跑遍了全省的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老师傅们专注的工作态度对我影响很大。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业务能力快速提升。

  为了让客户用上更加优质的电能,2011年,我作为专业带头人,带领团队承担全省电能质量监督改善工作,并建成了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国内规模最大的省级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为电网输送优质电能保驾护航。

  对技术人员来说,越难的事,越需要有人去钻研。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面对新问题更要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实践,才能更好地为电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13年,江苏电科院新能源及配网技术室成立,我担任首位负责人。江苏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我国乃至全球特有的海上风电开发优势。如何做好风电发展的技术支撑?这成了摆在我和团队面前的挑战。

  一番研究后,我和团队找准了发力方向:从开展机组的反事故措施监督、开展低电压穿越等试验入手。方向定了,就不怕路远。我们先后完成省内158台风机的性能测试分析工作,通过对并网风电场进行技术评估和指导,有效提升风电友好并网和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一项技术要想成功推进并非易事,其中国际标准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经验推向国际,向世界传递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强音,我们不能退缩。

  2020年,由我带领团队主导编制的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标准《低压直流系统-标准电压和电能质量要求评估》成功发布,实现了我国在新能源应用技术领域的一次突破。目前,我们团队还在牵头开展另外两项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

  工作平台越来越大,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但我比以往更加坚定。我相信,只有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与专注钻研的工作态度,才能在科研领域内不断取得创新成果,才能为国家电力科技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