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动汽车 > 江南app

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强国建设“火车头”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12-22 00:00:00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万辆,同比增长约1.5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2%,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标志着全面市场化拐点的到来。

多年来,国家层面规划引导产业发展的目标正在加速实现,历经多年培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渐成熟稳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产品供给日趋丰富,用车环境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化全面提速,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

为建设汽车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2021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2万辆、29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7.4%、166.8%,总体市场渗透率达到12.7%,同比增长7.8个百分点,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市场渗透率达到26.2%。截至2021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达到850万辆,全球占比超过50%。

产业链条上下游全面贯通。涵盖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及充电设施、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的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贯通,形成结构完整、安全可控、协同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电池、电机、电控3大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前列,驱动电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整车电控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同步。

电动化转型加速品牌向上突破。2020年以来,自主企业抢抓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契机,设计开发一系列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效。1-11月,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76.2%,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蔚来、小鹏、理想、埃安、哪吒等品牌车型月销超过1万辆。

“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29.1万辆,同比增长4.4倍。上汽名爵EZS车型在销售价格高于国内30%的情况下实现出口同比增长98%,位居挪威等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往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创新

新能源汽车快速市场化核心驱动力

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我国建立的政产学研用协同技术创新体系,在推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在产业发展初期帮助企业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等专项,有效促进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起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电动汽车国家级创新中心,搭建了跨行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关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电池快充技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扁线油冷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达到7.0kW/kg,领先于国外先进水平;车载基础计算平台实现装车应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算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大幅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普遍超过500km,百公里能耗水平下降至12.5kwh/100km。

形成引导行业创新成果应用的有效机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汽车学会等行业组织立足我国产业发展实际,识别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趋势,制定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指引。同时,注重创新成果标准转化应用,发布实施《中国电动汽车标准技术路线图》,累计制定发布《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技术标准150余项,有效支撑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发展。

规划引领、政策协同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致胜法宝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明确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抢抓了发展先机,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群策群力、奋发有为,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强化战略引领。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些战略规划为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是建立推进机制。2013年,国务院批复建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20个部门参加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各地方相继成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工作推进体系。

三是健全支持政策。相关部门先后推出60余项支持政策、制定实施150余项标准,涵盖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安全监管等各个方面,各地政府结合实际出台500多项配套政策,建立起全球范围内最为完备的支持政策体系,引导行业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创新步伐。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及时明确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建立起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凝聚起推动产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国家战略引领下,行业企业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共同书写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里程中的光辉篇章。

锚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

坚持不懈巩固提升,矢志不渝推动汽车强国建设

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均制定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步伐加快推进。今年5月,美国投资1740亿美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购置补贴、中重型电动车税收减免以及公交、校车与公务车队电动化;2020年以来,欧盟通过提高补贴额度、加严碳排放法规以及出台疫后绿色复苏政策,多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美欧等国家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入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了机遇。新发展形势下,我国需多措并举、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汽车强国建设。

一是供给侧加强汽车技术研发。加大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突破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技术,前瞻布局关键零部件新体系、新材料、新结构等的研发创新,推动形成性能跃升的前沿技术成果。持续实施强链补链行动,统筹开展关键领域核心产品示范应用,鼓励企业先行先试,逐步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推广。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施更大力度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低碳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持续完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及年度考核工作。

二是需求侧引导绿色低碳消费。探索与碳排放直接挂钩的新型政策工具,针对使用新能源汽车使用、车网互动、共享出行、电池梯次利用等低碳行为,建立科学的碳减排量化评估标准,通过CCER、碳普惠等机制与国家、地方碳市场形成有效衔接。鼓励汽车行业组织联合认证机构发布实施整车产品自愿性“碳标签”制度,为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产品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引导绿色低碳消费。营造新能源汽车良好使用环境,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给与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使用公交道等优惠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试点零排放区、新能源汽车专属停车场建设。

三是夯实新能源汽车应用基础。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扩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优化充换电网络建设布局,提升城乡地区充换电服务保障能力,加速完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加强车网互动等新技术研发应用,鼓励和支持车网互动、无线充电、“光储充放”新型充换电站技术等的研发创新与示范应用。加速推进相关技术的试验测试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支持大功率有序充电场站建设及运营示范,研究将智能有序充电纳入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产品功能范围。

(本文作者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