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索村乌鸡养殖基地里茁壮成长的乌鸡。罗洋 摄
坡索村新修建的居民楼及硬化后的道路。叶莽莽 摄
在南方电网定点帮扶村——广西东兰县花香乡坡索村,一排排电板在太阳下闪闪发光。“之前没想过,晒晒太阳也能有钱赚。”坡索村党支部书记覃培绍兴奋地说。
这是广西电网公司落实南方电网公司要求,帮扶坡索村脱贫摘帽的一个缩影。广西电网帮扶坡索村之后,派出河池供电局员工周晨驻村任第一书记。挂任中共东兰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南网扶贫干部程伟田也到村近30次。他们帮助坡索村“搬走”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三座大山”,使坡索村的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教育助学、党建工作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底全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通水、通电、通路;扶贫、扶智、扶产业……行走在坡索村,耳闻目睹的是南方电网具体的帮扶措施,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激发贫困村屯脱贫致富的“原动力”,打通脱贫发展的“任督二脉”,努力拔穷根。
“南方电网对东兰县的帮扶,在以后东兰县县志里一定会有所体现。”东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艳华动情地说,南方电网在东兰县所做的实事在当地人人皆知。
电暖坡索,万家灯火明
去年冬天,在坡索村乌鸡养殖场,气温接近0℃,然而养乌鸡的村民们却很放心,因为近两年,坡索村电网升级改造,无论白天晚上,电压都是稳定的,晚上50盏取暖灯保护了这批鸡茁壮成长。“要在以前,这个天气,至少三分之一的鸡会被冻死!”村民覃海峰说。
南方电网电暖的不只是养鸡场,更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村民覃海华谈起今昔生活对比深有感触:“这两年每家每户接通了三相电,随便碾米加工,节假日乡亲们每家开两三个电磁炉都没问题!”在他家里,新买的65英寸高清电视正在放新闻联播。他说以前,比这个小得多的电视都带不起来。
在坡索村里走一走,能看到每家每户墙上都是新安装的电表箱,入户线路排布整齐,而在以前,雨天停电、电压过低、供电不足的情况时常有。
要脱贫,电先行。为保障坡索村经济生活发展,广西电网公司河池东兰供电局发挥行业优势,打造坚强电网,让贫困山区的群众尽快用上电、用好电。数据显示,坡索村2016年农网改造升级后,供电可靠率达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有力地支撑了坡索村产业发展。
同时,东兰供电局充分利用坡索村的光照优势,在坡索村发展光伏产业,所得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
“光伏发电每年能为坡索村创造6万多块钱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实打实的红利啊。”说起光伏产业,周晨显得底气十足。
2016年以前,村里只有8台变压器,如今,坡索万家灯火明,在村委楼前向阳的半山腰上,一排排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托着满山翠绿,构成了山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路通,水通,百业兴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影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难点,也是贫困人群叩开小康之门的“拦路虎”,更是扶贫攻坚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位于大山深处的坡索村距离东兰县城56公里,辖35个自然屯29个村民小组,共有662户2598人,一直以来基础设施都较为落后,尤其是交通十分不便,2015年前,全村只有村部到板宇屯、因等屯的路是水泥路,其余都是泥巴路。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如今,从坡索村委往西,汽车沿着低矮的山坡一路往深处走,一路上视野开阔,一条4公里的水泥硬化路把牙谋屯、拉勿屯、冲红屯、六内屯四个屯的群众连接起来。沿途可以看到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大路两旁,房子都装修良好。据周晨介绍,这些房子都是新建的。六内屯共21户农户,其中有19户被识别为贫困户,贫困率发生非常高,是坡索村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方。
为了让群众出行方便,周晨争取到178.4万元资金,完成四个屯的进屯道路硬化,其中争取后援单位31.8万元把六内屯的屯内道路全部硬化到家门口。
此外,坡索村还新建人饮工程10处,解决168户460余名困难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南网爱心水柜的建成,使原先枯水期常年缺水的冲红、拉勿、六内等屯的群众,用上了甘甜、洁净的山泉水。
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以来,周晨整合南方电网公司、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吸纳扶贫资金1628万元,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村部修缮,建成村级活动场所、村文艺舞台、村篮球赛场所,硬化屯级道路16条、危房改造64户。同时,申请政府资金210万元继续完善屯级末端道路硬底化,实施屯级“一事一议”工程。
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必先行。如今,坡索村的村民户户通水了,屯屯通水泥路了,用上小康电了……为提升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力。
“两种两养”是法宝
基础设施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如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周晨把目光放在了特色产业发展上。他通过走访发现,坡索村的群众有种植富硒米和养殖东兰乌鸡的传统,为此,他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富硒资源优势,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两种两养”产业,即种富硒米、富硒大蒜,养东兰乌鸡、麻鸭。
一直以来,广西电网公司要求驻村扶贫干部不仅要把电力行业的扶贫资源带到贫困村,还要把贫困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发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坡索村村委委员覃金瑛经常在朋友圈晒新出栏的生态东兰乌鸡。覃金瑛两年前入了党,带领留守妇女创办了村里第一个东兰乌鸡养殖合作社,不仅自己早一步脱贫,还带动更多乡亲脱贫致富。
村里致富能手和党员队伍齐头并进,运输大户、致富能手覃金业也充实到村委,村委号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村民覃美凤说:“驻村书记带着我们一起干,党员给我们做示范,脱贫致富我们有信心。”
如今,坡索村新的乌鸡养殖场已投入使用,村里继续推广种植600亩富硒红粳米和600亩大蒜,这些都彻底改变了原本单一杂交水稻种植的产品结构。纳亮屯、板宇屯设立了富硒红粳米示范基地,必乐屯、板宇屯设立了乌鸡养殖示范基地。
为了解决销路问题,周晨主动联系北京尚品粮源种养殖合作社等企业合作,在坡索村成立分社,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副产品。覃金瑛主动学习管理“农村淘宝店”,不图报酬替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将富硒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合作社的成立让坡索村的“土货”顺利外销。2016年以来,已销售富硒红粳米70000多斤,大蒜80000多斤,创造经济收益160多万元,为农户平均增收1400多元。销售乌鸡两万多只,增加经济收入150多万元,乌鸡养殖农户平均增收2000多元。
“坡陡沟深志不移,上下求索奔小康。”这是周晨由衷的感慨,更是南方电网公司在坡索村帮扶最真实的写照。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韩晓彤 通讯员 叶莽莽 谭富
扶贫干部故事
“乌鸡常委”程伟田:脚下沾满泥土,心里才有底气
2018年2月5日,东兰县委常委、副县长程伟田到隘洞镇走访贫困户,为贫困群众送去生产生活物资。(资料图片)
东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环境恶劣。但是,东兰有一“宝”——乌鸡。在东兰县水产畜牧局原局长韦礼延嘴里,东兰乌鸡的好简直说不完:“东兰乌鸡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林间草,连骨头都是黑的,营养价值突出,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东兰乌鸡的珍贵,更在于它是“脱贫鸡”。截至目前,东兰县已建成乌鸡养殖场530个,利润1500多万元,已形成了育、产、加工、销的乌鸡产业链,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和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东兰县乌鸡产业链背后,有这样一位来自南方电网公司的扶贫干部,在数次农业展销会上,身为挂任中共东兰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他撸起袖子,一手抓一只东兰乌鸡,当众“吆喝”起来,他就是被当地人戏称为“乌鸡常委”的程伟田。
小乌鸡做成了大产业
在坡索村必乐屯乌鸡养殖示范基地,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声叫唤,1000多只鸡迅速从各个角落里窜出来围在一起,享受一天的“午餐”。
程伟田2016年刚到东兰县的时候,他还没有把目光聚焦在乌鸡上,也没有想到日后会被人称为“乌鸡常委”。
程伟田是变电检修科班出身,大学读的也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他虽然不戴眼镜,但看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说话极有条理,又平易近人,聊到兴起之处时,他会忍不住用手势小幅度比画示意。这样的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位教书先生,仿佛电力系统工程师这样的职业对他来说都粗犷了一点,更难让人把他和“养鸡”“卖鸡”联系在一起。
他到东兰县不久,发过一条朋友圈“扶贫路上,无限风光”。配图是大山深处的坡索村。那时的他,想着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东兰县每一个贫困村走遍,“脚下沾满泥土,心里才会有底”。
扶贫之初,让他惊讶的是东兰县基础设施的差。惊讶之后,他做得更多的是努力和协调,从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做起。如今,东兰县农村供电可靠率提升到99.74%,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8.93%,动力电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可以说他来了之后,老百姓在产业上从用上电升级成了用好电,这个让百姓们感觉特别好。”东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艳华说,“你看这满山遍野的鸡舍、鸡棚,没有电是发展不起来的。”
脱贫致富,产业帮扶是关键。程伟田不仅在基础设施上精准帮扶,还注重从特色产业上进行帮扶,这时候,他把目光瞄准了有“黑珍珠”之称的东兰乌鸡。
正巧,2017年,东兰县委、县政府打算把东兰乌鸡当作东兰县的主打产业来推。就这样,推进乌鸡产业发展的重担落在了程伟田身上。
东兰乌鸡整体乌黑泽亮,外貌雍雅秀丽,丰韵多姿,眼睛乌黑有神,惹人喜爱,羽毛呈似孔雀羽。根据东兰县志记载,当地农家壮话简称为“给起”,“给”是鸡的意思,“起”是乌黑的意思。
东兰气候宜人,这些曾在深山老林里放养、吃草、喝山泉水长大的东兰乌鸡,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
“以前乌鸡都是百姓散养的,你家养个三五只,他家养个十来只,自给自足足够了,但如果想要发展成一个产业,让大家靠这个发家致富,真的比较难。”程伟田说。
资金投入是程伟田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东兰县的扶贫资金本来就不是很多,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想要说服大家把资金投到乌鸡养殖上,很是困难。
最后,经过多方游走,程伟田从南方电网公司和东兰县的扶贫自有资金里争取到了不多的一笔经费,“可以说是牙缝里抠出来一点钱,让我先把乌鸡产业做出来。”
手握着来之不易的资金,程伟田变得格外谨慎,全县所有的乌鸡产业养殖园都是他亲自规划的,包括在哪些地方建点、规模多大、需要注意什么。为此,他跑断了腿,光坡索村就去了28次。
“乌鸡最喜欢干燥,最怕水,有些百姓并不知道这些,会造成日后乌鸡生病。”程伟田说,“我们要把喂养乌鸡的风险在前端控制好,不能把这些丢给群众。”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程伟田协调落地南方电网公司投资589万元,与东兰县合作建设东兰乌鸡养殖示范园,示范园面积2.17平方公里。2018年底,东兰乌鸡产业养殖核心示范区顺利通过核验,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称号。
日趋完善的乌鸡产业链
“一个贫困家庭,一年可以养7000到8000只乌鸡,一只乌鸡农户可以拿到5元,8000只乌鸡就是4万元。如果是一家四口,每年都可以达到脱贫的指标。”程伟田对记者说。
如今,乌鸡已经成为东兰特色产业中的“头号产业”。东兰县还引进了龙头企业,财政出钱建村集体鸡舍,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贫困户采购鸡苗等,贫困户可以说只管养乌鸡,其他都可以交给公司市场化运作。
只是这件事并没有说起来那么容易,东兰县农户虽然世代养鸡,但是几乎都是散养,甚至抱着“鸡活下来我就吃,死了我就埋了它”的心态。而企业对农户们养鸡则会有约束,要求农户们必须按照养殖规范去养乌鸡。
如此一来,东兰县的农户们普遍感觉企业进来之后“绑手绑脚,捆手捆脚”,甚至还出现过农户们因为养殖不规范导致死鸡,而又不想承当责任,和企业产生矛盾僵持不下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程伟田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亲自上阵研究,先自己搞懂了,再带领百姓们养健康乌鸡。他几乎是用着和当初刚进电力检修班组时一样的战战兢兢又兢兢业业的心态去研究乌鸡养殖。
他的案头和床头多了不少乌鸡养殖的专业书,有时候独自看到深夜,早上又起来看。
“这些鸡打针了吗?”程伟田经常出现在养鸡场,哪怕脚下踩了一脚泥,脸上还是笑盈盈的。如今,怎样育雏鸡,什么是脱瘟鸡,乌鸡在每个阶段需要打什么疫苗,学电力出身的程伟田都如数家珍,他笑称自己是半个养鸡专家。
还好,在他亲自上阵和百姓的讲解中,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养鸡的甜头,愿意加入到养鸡的队伍中。
在坡索村村民覃海峰的养鸡场,乌鸡“咕咕”叫着,争相进食。这批乌鸡,3个月后,将给他带来约近万元的收入。
“判断一个扶贫产业好与不好,还是群众说了算,如果群众拿不到钱,你讲得再怎么好,也是不会被相信的。”程伟田说。
当有越来越多村民愿意规范化养乌鸡了,销售成了难题。“几十万只、上百万只乌鸡,市场必然是个问题。”
为了卖鸡,原本一身书生气的程伟田决定继续“撸起袖子”,“没有周末,周一到周五,我们养鸡,周六、周日我们就去卖鸡。”
“东兰乌鸡是真的好东西,要先把乌鸡推出去,让外地人知道它的好。”为此,程伟田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周末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各地的农产品展销会。
终于,不少公司被引进到了东兰,广西万寿谷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通过4个月左右的时间选育鸡苗后,交由农户通过山林散养的方式再培育数月,待出栏后由公司再收回加工成冰鲜鸡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从育雏、养殖,再到加工、网络销售,东兰县已初步形成了乌鸡产业链。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预计到2020年,东兰县乌鸡年养殖规模将达到3000万羽,实现年总产值30亿元,养殖收入4.5亿元;全面带动农户参与东兰乌鸡养殖,基本形成东兰乌鸡养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的产业格局。
“可以说程伟田是真心地对待贫困老百姓,真心地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也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东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艳华说。
主办单位: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苹果手机 网站运营:江南网页登录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坡索村乌鸡养殖基地里茁壮成长的乌鸡。罗洋 摄
坡索村新修建的居民楼及硬化后的道路。叶莽莽 摄
在南方电网定点帮扶村——广西东兰县花香乡坡索村,一排排电板在太阳下闪闪发光。“之前没想过,晒晒太阳也能有钱赚。”坡索村党支部书记覃培绍兴奋地说。
这是广西电网公司落实南方电网公司要求,帮扶坡索村脱贫摘帽的一个缩影。广西电网帮扶坡索村之后,派出河池供电局员工周晨驻村任第一书记。挂任中共东兰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南网扶贫干部程伟田也到村近30次。他们帮助坡索村“搬走”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三座大山”,使坡索村的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教育助学、党建工作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底全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通水、通电、通路;扶贫、扶智、扶产业……行走在坡索村,耳闻目睹的是南方电网具体的帮扶措施,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激发贫困村屯脱贫致富的“原动力”,打通脱贫发展的“任督二脉”,努力拔穷根。
“南方电网对东兰县的帮扶,在以后东兰县县志里一定会有所体现。”东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艳华动情地说,南方电网在东兰县所做的实事在当地人人皆知。
电暖坡索,万家灯火明
去年冬天,在坡索村乌鸡养殖场,气温接近0℃,然而养乌鸡的村民们却很放心,因为近两年,坡索村电网升级改造,无论白天晚上,电压都是稳定的,晚上50盏取暖灯保护了这批鸡茁壮成长。“要在以前,这个天气,至少三分之一的鸡会被冻死!”村民覃海峰说。
南方电网电暖的不只是养鸡场,更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村民覃海华谈起今昔生活对比深有感触:“这两年每家每户接通了三相电,随便碾米加工,节假日乡亲们每家开两三个电磁炉都没问题!”在他家里,新买的65英寸高清电视正在放新闻联播。他说以前,比这个小得多的电视都带不起来。
在坡索村里走一走,能看到每家每户墙上都是新安装的电表箱,入户线路排布整齐,而在以前,雨天停电、电压过低、供电不足的情况时常有。
要脱贫,电先行。为保障坡索村经济生活发展,广西电网公司河池东兰供电局发挥行业优势,打造坚强电网,让贫困山区的群众尽快用上电、用好电。数据显示,坡索村2016年农网改造升级后,供电可靠率达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有力地支撑了坡索村产业发展。
同时,东兰供电局充分利用坡索村的光照优势,在坡索村发展光伏产业,所得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
“光伏发电每年能为坡索村创造6万多块钱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实打实的红利啊。”说起光伏产业,周晨显得底气十足。
2016年以前,村里只有8台变压器,如今,坡索万家灯火明,在村委楼前向阳的半山腰上,一排排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托着满山翠绿,构成了山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路通,水通,百业兴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影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难点,也是贫困人群叩开小康之门的“拦路虎”,更是扶贫攻坚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位于大山深处的坡索村距离东兰县城56公里,辖35个自然屯29个村民小组,共有662户2598人,一直以来基础设施都较为落后,尤其是交通十分不便,2015年前,全村只有村部到板宇屯、因等屯的路是水泥路,其余都是泥巴路。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如今,从坡索村委往西,汽车沿着低矮的山坡一路往深处走,一路上视野开阔,一条4公里的水泥硬化路把牙谋屯、拉勿屯、冲红屯、六内屯四个屯的群众连接起来。沿途可以看到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大路两旁,房子都装修良好。据周晨介绍,这些房子都是新建的。六内屯共21户农户,其中有19户被识别为贫困户,贫困率发生非常高,是坡索村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方。
为了让群众出行方便,周晨争取到178.4万元资金,完成四个屯的进屯道路硬化,其中争取后援单位31.8万元把六内屯的屯内道路全部硬化到家门口。
此外,坡索村还新建人饮工程10处,解决168户460余名困难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南网爱心水柜的建成,使原先枯水期常年缺水的冲红、拉勿、六内等屯的群众,用上了甘甜、洁净的山泉水。
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以来,周晨整合南方电网公司、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吸纳扶贫资金1628万元,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村部修缮,建成村级活动场所、村文艺舞台、村篮球赛场所,硬化屯级道路16条、危房改造64户。同时,申请政府资金210万元继续完善屯级末端道路硬底化,实施屯级“一事一议”工程。
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必先行。如今,坡索村的村民户户通水了,屯屯通水泥路了,用上小康电了……为提升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力。
“两种两养”是法宝
基础设施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如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周晨把目光放在了特色产业发展上。他通过走访发现,坡索村的群众有种植富硒米和养殖东兰乌鸡的传统,为此,他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富硒资源优势,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两种两养”产业,即种富硒米、富硒大蒜,养东兰乌鸡、麻鸭。
一直以来,广西电网公司要求驻村扶贫干部不仅要把电力行业的扶贫资源带到贫困村,还要把贫困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发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坡索村村委委员覃金瑛经常在朋友圈晒新出栏的生态东兰乌鸡。覃金瑛两年前入了党,带领留守妇女创办了村里第一个东兰乌鸡养殖合作社,不仅自己早一步脱贫,还带动更多乡亲脱贫致富。
村里致富能手和党员队伍齐头并进,运输大户、致富能手覃金业也充实到村委,村委号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村民覃美凤说:“驻村书记带着我们一起干,党员给我们做示范,脱贫致富我们有信心。”
如今,坡索村新的乌鸡养殖场已投入使用,村里继续推广种植600亩富硒红粳米和600亩大蒜,这些都彻底改变了原本单一杂交水稻种植的产品结构。纳亮屯、板宇屯设立了富硒红粳米示范基地,必乐屯、板宇屯设立了乌鸡养殖示范基地。
为了解决销路问题,周晨主动联系北京尚品粮源种养殖合作社等企业合作,在坡索村成立分社,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副产品。覃金瑛主动学习管理“农村淘宝店”,不图报酬替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将富硒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合作社的成立让坡索村的“土货”顺利外销。2016年以来,已销售富硒红粳米70000多斤,大蒜80000多斤,创造经济收益160多万元,为农户平均增收1400多元。销售乌鸡两万多只,增加经济收入150多万元,乌鸡养殖农户平均增收2000多元。
“坡陡沟深志不移,上下求索奔小康。”这是周晨由衷的感慨,更是南方电网公司在坡索村帮扶最真实的写照。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韩晓彤 通讯员 叶莽莽 谭富
扶贫干部故事
“乌鸡常委”程伟田:脚下沾满泥土,心里才有底气
2018年2月5日,东兰县委常委、副县长程伟田到隘洞镇走访贫困户,为贫困群众送去生产生活物资。(资料图片)
东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环境恶劣。但是,东兰有一“宝”——乌鸡。在东兰县水产畜牧局原局长韦礼延嘴里,东兰乌鸡的好简直说不完:“东兰乌鸡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林间草,连骨头都是黑的,营养价值突出,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东兰乌鸡的珍贵,更在于它是“脱贫鸡”。截至目前,东兰县已建成乌鸡养殖场530个,利润1500多万元,已形成了育、产、加工、销的乌鸡产业链,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和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东兰县乌鸡产业链背后,有这样一位来自南方电网公司的扶贫干部,在数次农业展销会上,身为挂任中共东兰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他撸起袖子,一手抓一只东兰乌鸡,当众“吆喝”起来,他就是被当地人戏称为“乌鸡常委”的程伟田。
小乌鸡做成了大产业
在坡索村必乐屯乌鸡养殖示范基地,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声叫唤,1000多只鸡迅速从各个角落里窜出来围在一起,享受一天的“午餐”。
程伟田2016年刚到东兰县的时候,他还没有把目光聚焦在乌鸡上,也没有想到日后会被人称为“乌鸡常委”。
程伟田是变电检修科班出身,大学读的也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他虽然不戴眼镜,但看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说话极有条理,又平易近人,聊到兴起之处时,他会忍不住用手势小幅度比画示意。这样的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位教书先生,仿佛电力系统工程师这样的职业对他来说都粗犷了一点,更难让人把他和“养鸡”“卖鸡”联系在一起。
他到东兰县不久,发过一条朋友圈“扶贫路上,无限风光”。配图是大山深处的坡索村。那时的他,想着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东兰县每一个贫困村走遍,“脚下沾满泥土,心里才会有底”。
扶贫之初,让他惊讶的是东兰县基础设施的差。惊讶之后,他做得更多的是努力和协调,从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做起。如今,东兰县农村供电可靠率提升到99.74%,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8.93%,动力电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可以说他来了之后,老百姓在产业上从用上电升级成了用好电,这个让百姓们感觉特别好。”东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艳华说,“你看这满山遍野的鸡舍、鸡棚,没有电是发展不起来的。”
脱贫致富,产业帮扶是关键。程伟田不仅在基础设施上精准帮扶,还注重从特色产业上进行帮扶,这时候,他把目光瞄准了有“黑珍珠”之称的东兰乌鸡。
正巧,2017年,东兰县委、县政府打算把东兰乌鸡当作东兰县的主打产业来推。就这样,推进乌鸡产业发展的重担落在了程伟田身上。
东兰乌鸡整体乌黑泽亮,外貌雍雅秀丽,丰韵多姿,眼睛乌黑有神,惹人喜爱,羽毛呈似孔雀羽。根据东兰县志记载,当地农家壮话简称为“给起”,“给”是鸡的意思,“起”是乌黑的意思。
东兰气候宜人,这些曾在深山老林里放养、吃草、喝山泉水长大的东兰乌鸡,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
“以前乌鸡都是百姓散养的,你家养个三五只,他家养个十来只,自给自足足够了,但如果想要发展成一个产业,让大家靠这个发家致富,真的比较难。”程伟田说。
资金投入是程伟田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东兰县的扶贫资金本来就不是很多,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想要说服大家把资金投到乌鸡养殖上,很是困难。
最后,经过多方游走,程伟田从南方电网公司和东兰县的扶贫自有资金里争取到了不多的一笔经费,“可以说是牙缝里抠出来一点钱,让我先把乌鸡产业做出来。”
手握着来之不易的资金,程伟田变得格外谨慎,全县所有的乌鸡产业养殖园都是他亲自规划的,包括在哪些地方建点、规模多大、需要注意什么。为此,他跑断了腿,光坡索村就去了28次。
“乌鸡最喜欢干燥,最怕水,有些百姓并不知道这些,会造成日后乌鸡生病。”程伟田说,“我们要把喂养乌鸡的风险在前端控制好,不能把这些丢给群众。”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程伟田协调落地南方电网公司投资589万元,与东兰县合作建设东兰乌鸡养殖示范园,示范园面积2.17平方公里。2018年底,东兰乌鸡产业养殖核心示范区顺利通过核验,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称号。
日趋完善的乌鸡产业链
“一个贫困家庭,一年可以养7000到8000只乌鸡,一只乌鸡农户可以拿到5元,8000只乌鸡就是4万元。如果是一家四口,每年都可以达到脱贫的指标。”程伟田对记者说。
如今,乌鸡已经成为东兰特色产业中的“头号产业”。东兰县还引进了龙头企业,财政出钱建村集体鸡舍,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贫困户采购鸡苗等,贫困户可以说只管养乌鸡,其他都可以交给公司市场化运作。
只是这件事并没有说起来那么容易,东兰县农户虽然世代养鸡,但是几乎都是散养,甚至抱着“鸡活下来我就吃,死了我就埋了它”的心态。而企业对农户们养鸡则会有约束,要求农户们必须按照养殖规范去养乌鸡。
如此一来,东兰县的农户们普遍感觉企业进来之后“绑手绑脚,捆手捆脚”,甚至还出现过农户们因为养殖不规范导致死鸡,而又不想承当责任,和企业产生矛盾僵持不下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程伟田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亲自上阵研究,先自己搞懂了,再带领百姓们养健康乌鸡。他几乎是用着和当初刚进电力检修班组时一样的战战兢兢又兢兢业业的心态去研究乌鸡养殖。
他的案头和床头多了不少乌鸡养殖的专业书,有时候独自看到深夜,早上又起来看。
“这些鸡打针了吗?”程伟田经常出现在养鸡场,哪怕脚下踩了一脚泥,脸上还是笑盈盈的。如今,怎样育雏鸡,什么是脱瘟鸡,乌鸡在每个阶段需要打什么疫苗,学电力出身的程伟田都如数家珍,他笑称自己是半个养鸡专家。
还好,在他亲自上阵和百姓的讲解中,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养鸡的甜头,愿意加入到养鸡的队伍中。
在坡索村村民覃海峰的养鸡场,乌鸡“咕咕”叫着,争相进食。这批乌鸡,3个月后,将给他带来约近万元的收入。
“判断一个扶贫产业好与不好,还是群众说了算,如果群众拿不到钱,你讲得再怎么好,也是不会被相信的。”程伟田说。
当有越来越多村民愿意规范化养乌鸡了,销售成了难题。“几十万只、上百万只乌鸡,市场必然是个问题。”
为了卖鸡,原本一身书生气的程伟田决定继续“撸起袖子”,“没有周末,周一到周五,我们养鸡,周六、周日我们就去卖鸡。”
“东兰乌鸡是真的好东西,要先把乌鸡推出去,让外地人知道它的好。”为此,程伟田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周末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各地的农产品展销会。
终于,不少公司被引进到了东兰,广西万寿谷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通过4个月左右的时间选育鸡苗后,交由农户通过山林散养的方式再培育数月,待出栏后由公司再收回加工成冰鲜鸡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从育雏、养殖,再到加工、网络销售,东兰县已初步形成了乌鸡产业链。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预计到2020年,东兰县乌鸡年养殖规模将达到3000万羽,实现年总产值30亿元,养殖收入4.5亿元;全面带动农户参与东兰乌鸡养殖,基本形成东兰乌鸡养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的产业格局。
“可以说程伟田是真心地对待贫困老百姓,真心地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也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东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艳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