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打捆外送电三晋大地换新颜

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的山西,有太多自然馈赠的礼物,煤就是其中最厚重的一个。煤炭给山西经济发展带来丰富的资源。山西因此而富,又因此而困。

改革开放40年来,从输煤到输煤输电并举,再到大力发展输电,山西找到了一把破解困局的钥匙,也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

307国道上运煤 污染又堵车

“家家户户都不用买煤,在马路边扫扫撮回家就能当煤烧。”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娘子关村村支书杨文宝回忆多年前的情景,“那时马路上都是运煤车,扑簌簌地掉煤渣,煤灰都没过了鞋面。”

娘子关镇扼守晋冀要道,山西省首座4×10万千瓦机组的娘子关电厂就在这里。离娘子关村不远的307国道曾经是太原到北京唯一的国家级道路,也是镇上居民出入的唯一通道。这条不过8米宽的公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运煤车的天下。

但就是指着这条路、这些煤,山西经济开始了跨越式发展。

1979年9月,山西向党中央、国务院呈报《关于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报告》,规划在临汾、吕梁地区建设大型炼焦煤基地,在晋东南、阳泉、晋中东部地区建设大型无烟煤基地,在雁北、大同地区建设大型动力煤基地。

198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一版发表题为《尽快把山西建成强大的能源基地》的社论,提出以煤炭为中心发展工业,促进山西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

能源,尤其是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成为山西经济总盘子里的“大头”。仅仅阳泉市,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总计开采煤炭20亿吨,外送的就有18亿吨,占比达90%。煤炭外运主要通过公路和铁路,巨大的运送体量一度让山西国道、省道都挤满了运煤车。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山西自1984年起修了11条运煤公路。此外,石家庄至太原、太原至焦作、北同蒲等电气化铁路也陆续建成,1992年全线通车的大秦铁路至今仍承担着晋煤外运的重任。

煤炭给山西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20世纪80年代,当地的燃煤发电厂纷纷拔地而起。坐落于雁北地区、晋中、晋东南的数十座火电厂陆续上马,神头一电厂、大同二电厂、漳泽电厂等13座百万千瓦级电厂先后建成,山西的电力事业迎来了大发展。

煤炭外运,给当地环境和民生带来了问题。长治市发改委原主任柴玉棉介绍,长治有山西五大煤炭集团之一潞安集团,2000年以前,长治的煤炭主要通过3条道路运往河北、山东等地。煤炭外运给当地增加了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但每天近千辆运煤车也给公路沿线带来了严重污染,老百姓甚至“谈煤色变”。“出门衣服白,回家满身黑。”杨文宝说,“我有次好心借了辆汽车送太原的朋友回家,结果车太多,在路上堵了一天一夜。运煤的大货车司机都自备棉衣,夜里堵车得盖着。”

这些难忘的回忆是因为路太窄了,运煤车太多了。通过公路和铁路,山西的能源有了外送的第一条路:煤从山西来。

输煤输电并举 煤从天上走

时代的变化让娘子关的交通意义淡化。1996年,太旧高速公路通车,2011年,307国道新线北移。旧日307国道上运煤车的踪影渐渐远去,娘子关村的清晨与黑夜里少了喧嚣的车轮声和汽笛声。

“以前春节都不想回家,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娘子关村村民许玉明曾常年在内蒙古、河北、陕西等地做流动焊工。他感受到的变化源于晋电外送:往日国道上熙熙攘攘的煤车不见了,他回家的路变顺畅了。

1992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以输煤为主变作输煤、输电并重”、充分发挥能源大省优势的经济发展新战略。

在此之前,山西在晋电外送上有诸多尝试:

1984年,500千伏大同—北京房山输  电线路投运,电力由大同二电厂、神头一电厂直送北京、天津。这是晋电外送超高压输电的第一次尝试,也开了“西电东送”先河。1987年,神头二电厂开工建设并于1993年投产。这3座百万千瓦级电厂的总装机容量达350万千瓦,占当年山西全省总装机容量的41%。神头二电厂计划经营部主任李福兴回忆:“那时有句话——首都每4盏灯中有1盏是山西点亮的。”

在晋东地区,电力向东送也在进行。1994年,娘子关电厂3号、4号机组开始向河北南网送电,并签订了东送电协议。有关数据显示,1994~2000年,娘子关电厂2、3、4号机组累计向河北送电82.28亿千瓦时。

除了京津冀地区,山西也尝试向其他远距离负荷中心送电。1997年,著名的阳城电厂开始建设。2002年8月,这个远距离跨省区供电的坑口电站开始向江苏送电。2002年6月,专供山东的王曲电厂在潞城奠基。这些“走东口”的电既响应了“全国一盘棋”的“西电东送”,也为山西打开了广阔空间。

晋电外送的尝试源于山西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国网山西电力发展策划部投资管理处处长和建民说:“山西距离负荷中心很近,在‘西电东送’‘北电南送’中战略地位重要,煤炭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坑口电厂。晋电外送有天然优势。”

2005年11月,山西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决定“进一步加快煤电产业的发展步伐,坚持输煤输电并举,逐步加大输电比重”。对于这时的山西电力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电力送出的通道问题。

截至2008年年底,山西装机容量3634.78万千瓦,发电量增长到1796.77亿千瓦时,山西电网共建成500千伏变电(开闭)站13座,500千伏线路50条、总长4029千米。全省用于外送的500千伏线路共5回12条,年均外送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

通过超高压电网,山西的能源外送走出了第二条路:晋电输送忙。

风电火电打捆外送 特高压架起新路

初冬时节的娘子关村口,劲风吹落了枝叶。沿着村路深入,眼前的景象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是以煤闻名的山西:阳光映在冬日的泉水里,汩汩流淌的泉水清澈得让人忽觉身在江南。

“环境变好了。十几年前要说我们闹生态旅游,谁都不肯信。”杨文宝说,“现在接近80%的村民都靠旅游吃饭,人均年收入有一万七八千块钱。”

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杨文宝认为是“拉煤车少了”。这背后其实是绿色发展的逻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电网把山西的电力送往全国,改变了能源输送的方式,也改变了山西经济发展的方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自2004年起开始调研论证远距离、大容量的送电方式,特高压应运而生。

回忆起2008年12月30日,1000千伏长治变电站站长杨爱民仍很开心:“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跑遍了长治所有卖鞭炮的地方。”当天,长治特高压站开始了为期7天的试运行。2009年1月6日,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此后,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800千伏雁门关—淮安直流工程、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工程相继投运。截至2018年11月底,“三交一直”特高压工程为华北、华东、华中地区送去了1371.56亿千瓦时的电,相当于运送了4115万吨原煤。

2017年,山西省全社会用电量1990.61亿千瓦时,全省发电量高达2765.53亿千瓦时。大量的富余电能能够经由特高压送往负荷中心,对发电厂来说是个好消息。

“目前1、2号机组正在改接到特高压站,预计明年供热期之前完成。”神头二电厂特高压项目部负责人张德宏说,“今年1~10月,1、2号机组外送电量占全部上网电量的31.7%,其中特高压占12.9%。改接后特高压站后,外送总量和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高河潞光电厂项目部负责人张树民是个“老电力”,对未来电厂的发展信心满满。他指着蔚蓝晴空里的高塔说:“这是亚洲最大的冷水塔。未来通过特高压,我们电厂的电将送往华中地区。”

特高压同时也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朔州市经信委主任孟维君介绍:“电力是朔州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电力装机1066.8万千瓦,占全省的八分之一。近两年,国家电网公司又重点在朔州布局特高压,相继投运特高压北岳站和特高压雁淮直流输电工程,使朔州地区的年外送电能力提升到400亿千瓦时。这对朔州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截至2018年8月底,山西全网并网新能源总装机容量1745.8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20.8%。曾以火电著称的朔州,如今建起了27座风电场,儿女山上洁白的风机叶片在风里转动,附近的特高压线路伸向远方。“一火独大”变成了“风火打捆”。

目前,山西已形成5回1000千伏交流、1回±800千伏直流、12回500千伏共18回电力外送通道,外送能力达到3830万千瓦,向京津冀、江苏、湖北、山东等地外送电力能力大幅攀升。改革开放40年来,山西累计外送电量已超过1万亿千瓦时。

通过特高压电网,山西的能源外送走出了第三条路:清洁能源两地生花。

因煤炭而辉煌、又饱尝煤炭粗放开发利用痛楚的山西,在特高压的助力下走上了一条绿意渐浓的发展之路。从“黑色”到“绿色”,表里山河今犹在,三晋大地换新颜。(韩煦 冉涌 张一龙 赵亚男)

主办单位: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苹果手机  网站运营:江南网页登录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风火打捆外送电三晋大地换新颜

发布时间:2018-12-25   来源:电力网

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的山西,有太多自然馈赠的礼物,煤就是其中最厚重的一个。煤炭给山西经济发展带来丰富的资源。山西因此而富,又因此而困。

改革开放40年来,从输煤到输煤输电并举,再到大力发展输电,山西找到了一把破解困局的钥匙,也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

307国道上运煤 污染又堵车

“家家户户都不用买煤,在马路边扫扫撮回家就能当煤烧。”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娘子关村村支书杨文宝回忆多年前的情景,“那时马路上都是运煤车,扑簌簌地掉煤渣,煤灰都没过了鞋面。”

娘子关镇扼守晋冀要道,山西省首座4×10万千瓦机组的娘子关电厂就在这里。离娘子关村不远的307国道曾经是太原到北京唯一的国家级道路,也是镇上居民出入的唯一通道。这条不过8米宽的公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运煤车的天下。

但就是指着这条路、这些煤,山西经济开始了跨越式发展。

1979年9月,山西向党中央、国务院呈报《关于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报告》,规划在临汾、吕梁地区建设大型炼焦煤基地,在晋东南、阳泉、晋中东部地区建设大型无烟煤基地,在雁北、大同地区建设大型动力煤基地。

198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一版发表题为《尽快把山西建成强大的能源基地》的社论,提出以煤炭为中心发展工业,促进山西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

能源,尤其是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成为山西经济总盘子里的“大头”。仅仅阳泉市,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总计开采煤炭20亿吨,外送的就有18亿吨,占比达90%。煤炭外运主要通过公路和铁路,巨大的运送体量一度让山西国道、省道都挤满了运煤车。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山西自1984年起修了11条运煤公路。此外,石家庄至太原、太原至焦作、北同蒲等电气化铁路也陆续建成,1992年全线通车的大秦铁路至今仍承担着晋煤外运的重任。

煤炭给山西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20世纪80年代,当地的燃煤发电厂纷纷拔地而起。坐落于雁北地区、晋中、晋东南的数十座火电厂陆续上马,神头一电厂、大同二电厂、漳泽电厂等13座百万千瓦级电厂先后建成,山西的电力事业迎来了大发展。

煤炭外运,给当地环境和民生带来了问题。长治市发改委原主任柴玉棉介绍,长治有山西五大煤炭集团之一潞安集团,2000年以前,长治的煤炭主要通过3条道路运往河北、山东等地。煤炭外运给当地增加了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但每天近千辆运煤车也给公路沿线带来了严重污染,老百姓甚至“谈煤色变”。“出门衣服白,回家满身黑。”杨文宝说,“我有次好心借了辆汽车送太原的朋友回家,结果车太多,在路上堵了一天一夜。运煤的大货车司机都自备棉衣,夜里堵车得盖着。”

这些难忘的回忆是因为路太窄了,运煤车太多了。通过公路和铁路,山西的能源有了外送的第一条路:煤从山西来。

输煤输电并举 煤从天上走

时代的变化让娘子关的交通意义淡化。1996年,太旧高速公路通车,2011年,307国道新线北移。旧日307国道上运煤车的踪影渐渐远去,娘子关村的清晨与黑夜里少了喧嚣的车轮声和汽笛声。

“以前春节都不想回家,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娘子关村村民许玉明曾常年在内蒙古、河北、陕西等地做流动焊工。他感受到的变化源于晋电外送:往日国道上熙熙攘攘的煤车不见了,他回家的路变顺畅了。

1992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以输煤为主变作输煤、输电并重”、充分发挥能源大省优势的经济发展新战略。

在此之前,山西在晋电外送上有诸多尝试:

1984年,500千伏大同—北京房山输  电线路投运,电力由大同二电厂、神头一电厂直送北京、天津。这是晋电外送超高压输电的第一次尝试,也开了“西电东送”先河。1987年,神头二电厂开工建设并于1993年投产。这3座百万千瓦级电厂的总装机容量达350万千瓦,占当年山西全省总装机容量的41%。神头二电厂计划经营部主任李福兴回忆:“那时有句话——首都每4盏灯中有1盏是山西点亮的。”

在晋东地区,电力向东送也在进行。1994年,娘子关电厂3号、4号机组开始向河北南网送电,并签订了东送电协议。有关数据显示,1994~2000年,娘子关电厂2、3、4号机组累计向河北送电82.28亿千瓦时。

除了京津冀地区,山西也尝试向其他远距离负荷中心送电。1997年,著名的阳城电厂开始建设。2002年8月,这个远距离跨省区供电的坑口电站开始向江苏送电。2002年6月,专供山东的王曲电厂在潞城奠基。这些“走东口”的电既响应了“全国一盘棋”的“西电东送”,也为山西打开了广阔空间。

晋电外送的尝试源于山西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国网山西电力发展策划部投资管理处处长和建民说:“山西距离负荷中心很近,在‘西电东送’‘北电南送’中战略地位重要,煤炭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坑口电厂。晋电外送有天然优势。”

2005年11月,山西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决定“进一步加快煤电产业的发展步伐,坚持输煤输电并举,逐步加大输电比重”。对于这时的山西电力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电力送出的通道问题。

截至2008年年底,山西装机容量3634.78万千瓦,发电量增长到1796.77亿千瓦时,山西电网共建成500千伏变电(开闭)站13座,500千伏线路50条、总长4029千米。全省用于外送的500千伏线路共5回12条,年均外送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

通过超高压电网,山西的能源外送走出了第二条路:晋电输送忙。

风电火电打捆外送 特高压架起新路

初冬时节的娘子关村口,劲风吹落了枝叶。沿着村路深入,眼前的景象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是以煤闻名的山西:阳光映在冬日的泉水里,汩汩流淌的泉水清澈得让人忽觉身在江南。

“环境变好了。十几年前要说我们闹生态旅游,谁都不肯信。”杨文宝说,“现在接近80%的村民都靠旅游吃饭,人均年收入有一万七八千块钱。”

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杨文宝认为是“拉煤车少了”。这背后其实是绿色发展的逻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电网把山西的电力送往全国,改变了能源输送的方式,也改变了山西经济发展的方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自2004年起开始调研论证远距离、大容量的送电方式,特高压应运而生。

回忆起2008年12月30日,1000千伏长治变电站站长杨爱民仍很开心:“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跑遍了长治所有卖鞭炮的地方。”当天,长治特高压站开始了为期7天的试运行。2009年1月6日,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此后,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800千伏雁门关—淮安直流工程、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工程相继投运。截至2018年11月底,“三交一直”特高压工程为华北、华东、华中地区送去了1371.56亿千瓦时的电,相当于运送了4115万吨原煤。

2017年,山西省全社会用电量1990.61亿千瓦时,全省发电量高达2765.53亿千瓦时。大量的富余电能能够经由特高压送往负荷中心,对发电厂来说是个好消息。

“目前1、2号机组正在改接到特高压站,预计明年供热期之前完成。”神头二电厂特高压项目部负责人张德宏说,“今年1~10月,1、2号机组外送电量占全部上网电量的31.7%,其中特高压占12.9%。改接后特高压站后,外送总量和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高河潞光电厂项目部负责人张树民是个“老电力”,对未来电厂的发展信心满满。他指着蔚蓝晴空里的高塔说:“这是亚洲最大的冷水塔。未来通过特高压,我们电厂的电将送往华中地区。”

特高压同时也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朔州市经信委主任孟维君介绍:“电力是朔州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电力装机1066.8万千瓦,占全省的八分之一。近两年,国家电网公司又重点在朔州布局特高压,相继投运特高压北岳站和特高压雁淮直流输电工程,使朔州地区的年外送电能力提升到400亿千瓦时。这对朔州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截至2018年8月底,山西全网并网新能源总装机容量1745.8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20.8%。曾以火电著称的朔州,如今建起了27座风电场,儿女山上洁白的风机叶片在风里转动,附近的特高压线路伸向远方。“一火独大”变成了“风火打捆”。

目前,山西已形成5回1000千伏交流、1回±800千伏直流、12回500千伏共18回电力外送通道,外送能力达到3830万千瓦,向京津冀、江苏、湖北、山东等地外送电力能力大幅攀升。改革开放40年来,山西累计外送电量已超过1万亿千瓦时。

通过特高压电网,山西的能源外送走出了第三条路:清洁能源两地生花。

因煤炭而辉煌、又饱尝煤炭粗放开发利用痛楚的山西,在特高压的助力下走上了一条绿意渐浓的发展之路。从“黑色”到“绿色”,表里山河今犹在,三晋大地换新颜。(韩煦 冉涌 张一龙 赵亚男)

      关键词:电力, 山西电力,送电,煤炭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