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折射时代变迁——改革开放中的国家电网·用电篇

前不久,微博上一段网友制作的视频“世界各国发电量1896~2016”火了。120年各国发电量柱状图的变化,折射出各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火力”。其中,给大家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1978年以来中国发电量的迅猛变化——

中国的发电量从1978年的2565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七位,一步步逼近、超越发达国家。到1996年,中国发电量猛增到1.08万亿千瓦时,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后,中国的发电量就像是“开了挂”一样,火力全开,至2012年以奇迹般的速度增至4.82万亿千瓦时,首次超过美国,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这段视频留给观众一连串思考——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究竟经历了什么,像坐火箭一样飞速发展?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仅仅限于发电和用电数字的增长吗?用电量增长背后的国民经济呈现怎样的变化?

历史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把一个个散碎的记忆像珍珠般串成一串,当我们把历史刻成坐标,回顾一桩桩往事时,一段段孤立的故事呈现出紧密的逻辑关系,并且告诉我们——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将去向何处。

电票、停电成为久远记忆

说到电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其为何物。今天,普通居民打开开关,就有光亮照亮房间;农民合上电闸,汩汩而出的地下水就伴着水泵的强劲动力奔向田野;工业企业客户用电更是享受着“电保姆”的优质服务……电早已成为广大民众最方便易得的能源,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发展起步,电力供应曾严重短缺。当时,电力如同粮食一样限量供应,电票也如粮票一样,记录着那段“凭票供应”的往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许多地方都因为缺电发行了电票。当时电力实在是太紧缺了,尽管严格执行用电分配方案,但供需缺口仍然很大。以川西电网为例,1978年7月,平均每天限电30万千瓦,缺电30%以上。电力最紧张的时候,整个片区停一半供一半,一条街接一条街地停电,蜡烛成了最抢手的物品。除必须重点保证的企业,主电网内有1000多个企业要么待电投产,要么缺电停产或半停产。

那时的报纸经常像天气预报一样发出计划停电通知,电力短缺让群众生活很不方便,也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川西地区并非特例,在山东、西藏、甘肃、安徽、江苏等地也先后出现过电票,反映出缺电的无奈。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形势,原水利电力部副总工程师沈根才认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短板就是缺电。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缺电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1979年,国家财力不足,基本建设收缩,电力建设也同时压缩。1975年全国缺电500万千瓦,1980年缺电1000万千瓦,1985年缺电1200万千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是全国工作着力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电力工业的生产力也逐年得到释放。

一转眼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电票已难觅踪迹。那几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不断创出新高,1978年全社会用电量仅为2498亿千瓦时,18年后,在1996年突破1万亿千瓦时,先后超越了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来到世界第二位。

电力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全社会用电量由1万亿千瓦时上升至2万亿千瓦时用了8年(1997~2004年);随后的9年中,每3年上一个台阶,分别在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千瓦时的突破。

时间来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这是自有电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冠军”的头衔第一次被美国以外的国家摘得。到2017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创纪录的6.31万亿千瓦时,比改革初期增长了24倍多,比整个美洲或欧洲的用电量还多。

人均用电量更能反映出人们的真实感受:1978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仅为260千瓦时,直到2000年才突破1000千瓦时;6年后的2006年,进入2000千瓦时阶段;之后每三年增长1000千瓦时,到2014年我国人均用电量跻身“4000千瓦时俱乐部”。到2017年,我国人均用电量达到4538千瓦时,是1978年的17.45倍,接近全球平均水平。

最直观的变化是百姓家里“四大件”的变迁,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和缝纫机被彩色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取代,随后,电脑、空调、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不断普及,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如今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实现了电气类产品消费升级。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伴随着国家电网的不断壮大,城市配电网、农村电网也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神州大地上的城市、乡村都经历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变迁。

“用上电”仅仅是起点,“用好电”带来的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985年,甘肃省庄浪县的小山村高崖韩村第一次用上了电。临近的6个村庄共用一台小容量变压器,线路是不足2.5平方毫米的黑皮线,从这家串到那家,电费均摊。

拉闸断电是家常便饭。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集资办电的政策使村里的供电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男女老少齐上阵,新立水泥电杆加部分木电杆,村里又安装了一台变压器,家家都变成了“长明电”。然而,随着村里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电灯越来越暗,100瓦的灯泡俨然一盏“红灯”。2000年第一批农网改造工程后,高崖韩村人告别低电压。

然而到2012年左右,村里人又开始抱怨:原来3分钟能烧开水的电磁灶,现在6分钟也没有反应;你家用铡草机铡草,我家只能等待……2015年,村里又一次来了电力施工队。立杆、架线、更换新变压器,再给每家每户安装漏电保护器、接下户线,直到最后送电成功,整个“一条龙”服务,都是施工队一手操办。“现在的电呀,再过20年也能满足咱们老百姓的需要。”村民高兴地说。

“瞧!我这甜菜长得多水灵,这可多亏了供电公司!”内蒙古林西县村民张玉山看着自家菜地乐呵呵地说。过去种菜浇地全看“老天爷的脸色”,赶上干旱就没有好收成。听说供电公司在推进“井井通电”工程,他在手机上提交了业扩报装申请,林西县供电公司很快就在网上受理并派专人上门安装。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电网特别是贫困地区电网的改造升级不能停步。

在“户户通电”目标实现后仅一个多月,国家电网公司就着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着力解决电压不达标、不通动力电等问题,推动平原村机井用电全覆盖,加大中心村电网改造力度。

在河南省滑县留固镇一片高标准粮田里,47岁的农妇霍小尊正在给自家10亩麦地灌溉。在降水量少的北方平原地区,掘井灌溉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灌溉方式。过去,机井抽水只能依靠照明电及村民自拉的简易低压线路供电。抗旱季节,多台水泵同时工作,就会出现电力设备重过载、低电压等现象。用电高峰时,不但有些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就连村民生活用电也受影响。实施“井井通电”工程后,农民只需合上电闸,按下开关,井水就会喷涌而出,流进地里。

城市用电更是日新月异。位于祖国西南的四川成都,百姓正在体验“营配合一、末端融合”的网格化供电服务新模式,由此带来的优质服务质量提升十分明显。

2018年年初,成都供电公司重组了中心城区供电服务机构,将原专业化管理的配网运维检修业务划转至侧重客户服务的客户服务分中心,由3家机构按中心城区行政区域负责配网运检和客户服务,快速响应客户用电需求。机构重组后,作为二级网格的供电中心负责片区供电服务,三级网格的供电服务中心侧重对接区政府,班组员工下沉到四级网格的城区供电所,成为供电服务一线的“全能型”客户经理。

营配合一作业组织方式解决了专业化管理协调链条长、抢修效率低的难题。网格化管理、片区化服务模式下,供电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以锦江区、成华区为例,网格化服务模式试行以来,供电服务半径缩短至2.5千米,10千伏平均接电时间压降21天,故障报修工单平均修复时长缩短13.6%。

小微企业获得大实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用电服务,让他们的用电便利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成为供电企业的重要使命。

今年10月底,福建厦门海沧信息产业园里一片忙碌。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利荣在车间来回巡视。项目进展顺利,他彻底摆脱了项目筹备时的焦虑。

几十天前,朱利荣最大的担心还是车间里各类机器设备的用电问题。“我原以为这样的施工规模,怎么也得花上两个月。想不到这次从申请报装到用上电,仅仅用了13天。”朱利荣说,除了办电“神速”外,更令他感到惊讶的是此次办电的费用很低——供电公司把电源点布到了工业园区红线外,方便客户就近接电,帮他节省了20万元的办电成本。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运行效率的综合体现,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今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版营商环境报告,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由去年的第78位快速跃升至第46位。这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16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好名次。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十个指标中,中国的“获得电力”指标得分92.01分,较去年大幅提高了23.18分,指标排名从去年的第98位跃升至第14位。

这主要源于公司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业扩报装提质提效行动,组织省市电力公司在拓展业务办理渠道、优化报装服务流程、提高现场服务质量等方面创新推出“获得电力”改革举措,在北京、上海两地实施小微企业供电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压环节、压时间、降成本,大幅度缩减小微企业办电时间,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在业扩报装接电提质提效行动中,公司重点构建环节少、时间短、造价低、服务优的客户办电新模式:在简化办电收资方面,公司精简、整合用电申请资料,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在精简手续环节方面,疏通业务流程“堵点”,压减用电报装办电环节;办电成本进一步降低,取消临时接电费、变电站间隔占用费等服务收费项目……

未来可以期待。为了让用电客户更有获得感,公司提出:一方面加强电网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另一方面加快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和管理手段,精简报装接电环节,缩短平均接电时间,降低客户接电成本,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主办单位: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苹果手机  网站运营:江南网页登录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折射时代变迁——改革开放中的国家电网·用电篇

作者:王大鹏  发布时间:2018-12-20   来源:电力网

前不久,微博上一段网友制作的视频“世界各国发电量1896~2016”火了。120年各国发电量柱状图的变化,折射出各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火力”。其中,给大家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1978年以来中国发电量的迅猛变化——

中国的发电量从1978年的2565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七位,一步步逼近、超越发达国家。到1996年,中国发电量猛增到1.08万亿千瓦时,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后,中国的发电量就像是“开了挂”一样,火力全开,至2012年以奇迹般的速度增至4.82万亿千瓦时,首次超过美国,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这段视频留给观众一连串思考——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究竟经历了什么,像坐火箭一样飞速发展?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仅仅限于发电和用电数字的增长吗?用电量增长背后的国民经济呈现怎样的变化?

历史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把一个个散碎的记忆像珍珠般串成一串,当我们把历史刻成坐标,回顾一桩桩往事时,一段段孤立的故事呈现出紧密的逻辑关系,并且告诉我们——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将去向何处。

电票、停电成为久远记忆

说到电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其为何物。今天,普通居民打开开关,就有光亮照亮房间;农民合上电闸,汩汩而出的地下水就伴着水泵的强劲动力奔向田野;工业企业客户用电更是享受着“电保姆”的优质服务……电早已成为广大民众最方便易得的能源,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发展起步,电力供应曾严重短缺。当时,电力如同粮食一样限量供应,电票也如粮票一样,记录着那段“凭票供应”的往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许多地方都因为缺电发行了电票。当时电力实在是太紧缺了,尽管严格执行用电分配方案,但供需缺口仍然很大。以川西电网为例,1978年7月,平均每天限电30万千瓦,缺电30%以上。电力最紧张的时候,整个片区停一半供一半,一条街接一条街地停电,蜡烛成了最抢手的物品。除必须重点保证的企业,主电网内有1000多个企业要么待电投产,要么缺电停产或半停产。

那时的报纸经常像天气预报一样发出计划停电通知,电力短缺让群众生活很不方便,也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川西地区并非特例,在山东、西藏、甘肃、安徽、江苏等地也先后出现过电票,反映出缺电的无奈。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形势,原水利电力部副总工程师沈根才认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短板就是缺电。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缺电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1979年,国家财力不足,基本建设收缩,电力建设也同时压缩。1975年全国缺电500万千瓦,1980年缺电1000万千瓦,1985年缺电1200万千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是全国工作着力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电力工业的生产力也逐年得到释放。

一转眼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电票已难觅踪迹。那几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不断创出新高,1978年全社会用电量仅为2498亿千瓦时,18年后,在1996年突破1万亿千瓦时,先后超越了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来到世界第二位。

电力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全社会用电量由1万亿千瓦时上升至2万亿千瓦时用了8年(1997~2004年);随后的9年中,每3年上一个台阶,分别在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千瓦时的突破。

时间来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这是自有电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冠军”的头衔第一次被美国以外的国家摘得。到2017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创纪录的6.31万亿千瓦时,比改革初期增长了24倍多,比整个美洲或欧洲的用电量还多。

人均用电量更能反映出人们的真实感受:1978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仅为260千瓦时,直到2000年才突破1000千瓦时;6年后的2006年,进入2000千瓦时阶段;之后每三年增长1000千瓦时,到2014年我国人均用电量跻身“4000千瓦时俱乐部”。到2017年,我国人均用电量达到4538千瓦时,是1978年的17.45倍,接近全球平均水平。

最直观的变化是百姓家里“四大件”的变迁,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和缝纫机被彩色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取代,随后,电脑、空调、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不断普及,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如今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实现了电气类产品消费升级。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伴随着国家电网的不断壮大,城市配电网、农村电网也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神州大地上的城市、乡村都经历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变迁。

“用上电”仅仅是起点,“用好电”带来的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985年,甘肃省庄浪县的小山村高崖韩村第一次用上了电。临近的6个村庄共用一台小容量变压器,线路是不足2.5平方毫米的黑皮线,从这家串到那家,电费均摊。

拉闸断电是家常便饭。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集资办电的政策使村里的供电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男女老少齐上阵,新立水泥电杆加部分木电杆,村里又安装了一台变压器,家家都变成了“长明电”。然而,随着村里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电灯越来越暗,100瓦的灯泡俨然一盏“红灯”。2000年第一批农网改造工程后,高崖韩村人告别低电压。

然而到2012年左右,村里人又开始抱怨:原来3分钟能烧开水的电磁灶,现在6分钟也没有反应;你家用铡草机铡草,我家只能等待……2015年,村里又一次来了电力施工队。立杆、架线、更换新变压器,再给每家每户安装漏电保护器、接下户线,直到最后送电成功,整个“一条龙”服务,都是施工队一手操办。“现在的电呀,再过20年也能满足咱们老百姓的需要。”村民高兴地说。

“瞧!我这甜菜长得多水灵,这可多亏了供电公司!”内蒙古林西县村民张玉山看着自家菜地乐呵呵地说。过去种菜浇地全看“老天爷的脸色”,赶上干旱就没有好收成。听说供电公司在推进“井井通电”工程,他在手机上提交了业扩报装申请,林西县供电公司很快就在网上受理并派专人上门安装。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电网特别是贫困地区电网的改造升级不能停步。

在“户户通电”目标实现后仅一个多月,国家电网公司就着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着力解决电压不达标、不通动力电等问题,推动平原村机井用电全覆盖,加大中心村电网改造力度。

在河南省滑县留固镇一片高标准粮田里,47岁的农妇霍小尊正在给自家10亩麦地灌溉。在降水量少的北方平原地区,掘井灌溉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灌溉方式。过去,机井抽水只能依靠照明电及村民自拉的简易低压线路供电。抗旱季节,多台水泵同时工作,就会出现电力设备重过载、低电压等现象。用电高峰时,不但有些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就连村民生活用电也受影响。实施“井井通电”工程后,农民只需合上电闸,按下开关,井水就会喷涌而出,流进地里。

城市用电更是日新月异。位于祖国西南的四川成都,百姓正在体验“营配合一、末端融合”的网格化供电服务新模式,由此带来的优质服务质量提升十分明显。

2018年年初,成都供电公司重组了中心城区供电服务机构,将原专业化管理的配网运维检修业务划转至侧重客户服务的客户服务分中心,由3家机构按中心城区行政区域负责配网运检和客户服务,快速响应客户用电需求。机构重组后,作为二级网格的供电中心负责片区供电服务,三级网格的供电服务中心侧重对接区政府,班组员工下沉到四级网格的城区供电所,成为供电服务一线的“全能型”客户经理。

营配合一作业组织方式解决了专业化管理协调链条长、抢修效率低的难题。网格化管理、片区化服务模式下,供电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以锦江区、成华区为例,网格化服务模式试行以来,供电服务半径缩短至2.5千米,10千伏平均接电时间压降21天,故障报修工单平均修复时长缩短13.6%。

小微企业获得大实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用电服务,让他们的用电便利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成为供电企业的重要使命。

今年10月底,福建厦门海沧信息产业园里一片忙碌。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利荣在车间来回巡视。项目进展顺利,他彻底摆脱了项目筹备时的焦虑。

几十天前,朱利荣最大的担心还是车间里各类机器设备的用电问题。“我原以为这样的施工规模,怎么也得花上两个月。想不到这次从申请报装到用上电,仅仅用了13天。”朱利荣说,除了办电“神速”外,更令他感到惊讶的是此次办电的费用很低——供电公司把电源点布到了工业园区红线外,方便客户就近接电,帮他节省了20万元的办电成本。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运行效率的综合体现,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今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版营商环境报告,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由去年的第78位快速跃升至第46位。这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16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好名次。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十个指标中,中国的“获得电力”指标得分92.01分,较去年大幅提高了23.18分,指标排名从去年的第98位跃升至第14位。

这主要源于公司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业扩报装提质提效行动,组织省市电力公司在拓展业务办理渠道、优化报装服务流程、提高现场服务质量等方面创新推出“获得电力”改革举措,在北京、上海两地实施小微企业供电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压环节、压时间、降成本,大幅度缩减小微企业办电时间,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在业扩报装接电提质提效行动中,公司重点构建环节少、时间短、造价低、服务优的客户办电新模式:在简化办电收资方面,公司精简、整合用电申请资料,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在精简手续环节方面,疏通业务流程“堵点”,压减用电报装办电环节;办电成本进一步降低,取消临时接电费、变电站间隔占用费等服务收费项目……

未来可以期待。为了让用电客户更有获得感,公司提出:一方面加强电网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另一方面加快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和管理手段,精简报装接电环节,缩短平均接电时间,降低客户接电成本,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电力, 改革开放,国家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