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无人机

深化应用无人机 提升线路巡检质效——国网江苏电力持续提升无人机巡检覆盖率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10-15 19:52:56  作者:彭浩 武永泉

  10月6日8时许,江苏江阴市供电公司输电运维管控中心系统运行班班长钱骏宏通过无人机巡检系统,发出巡检220千伏景运线等7条线路的指令。收到指令后,自主巡检无人机升空作业,并将拍摄的图像同步传至输电运维管控中心的监控大屏上。当天无人机巡检的线路位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个输电无人机自主巡检示范区内。该示范区于8月在江阴建成,覆盖35千伏至500千伏线路162条,总长约680千米,涉及杆塔2867基。

  目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已实现全部500千伏及以上线路近万千米无人机自主巡检航线规划,自主巡检应用覆盖率超80%。与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巡检效率提高5倍,缺陷发现率提高2.4倍。预计到年底,江苏电网无人机巡检覆盖率可达到100%,自主巡检率达90%以上,缺陷智能识别率、场景覆盖率达到80%,人工替代率达到60%。

  推行无人机立体巡检

  “7号塔光缆接头盒标牌未挂。7号、10号塔有接头盒编号与地理信息系统图上的不符,请尽快核实。”8月23日,泰州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应用无人机巡检220千伏洋双线光缆,根据现场拍摄的缺陷照片定位线路故障点后,迅速完成消缺及台账更新。

  与传统的人工登塔巡检相比,应用无人机巡检光缆,每基塔的巡检时长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且没有视角盲区。无人机巡检拍摄范围包括塔体、直线金具、耐张金具等。根据拍摄的照片,运维人员能逐线掌握光缆高危区段情况,及时发现光缆弧垂等安全隐患。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加快构建“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维新模式,发挥无人机的立体巡检优势,弥补人工巡检存在的视角盲区等短板,提升发现线路潜在隐患的及时性、准确性。该公司整合国内图像处理领域优势资源,持续开展图像识别算法技术攻关,使输电线路上小尺寸金具类缺陷识别准确率达到95.32%。

  提高特殊区域线路巡检效率

  巡检跨越长江的输电线路,对运检人员来说是一个“重头戏”——以往,他们需要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走线检查。无人机的应用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

  5月21日,镇江供电公司采取无人机咬线飞行的方式,完成五峰山长江大跨越110千伏隆高线1.2千米导线的自主巡检,全程仅用20分钟。

  镇江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陈兰杭介绍,执行此次巡检任务的无人机搭载了巡检雷达等设备,能自动识别导线,并在距离导线6米内、与导线水平夹角向上5度至向下25度范围内自动飞行。巡检雷达可根据预设阈值判断出障碍物,并停留在障碍物附近拍摄照片。巡检结束后,配套系统可同步下载照片,并自动生成检测报告。“以隆高线为例,无人机咬线技术的应用每年能减少因设备停电而造成的电量损失约42万千瓦时,减少电费损失、节约检修成本合计约35万元。”陈兰杭说。

  在地形复杂、杆塔密集区域巡检,无人机同样有优势。4月16日,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南京市江宁区开幕。针对保电线路大多跨越丘陵的实际,南京供电公司输电室出动无人机30架次,对60千米长的通道、168基杆塔开展了全面巡检,及时发现并消除缺陷32处、隐患11处。“同样的任务量,需要2名巡检人员10天才能完成。借助无人机巡检,我们只用了1天。”南京供电公司输电室副主任赵轩介绍。

  拓展无人机巡检新技术应用

  7月16日,在500千伏青惠线、青泉线附近,一架无人机沿着预先设定的飞行轨迹,完成了4千米长线路的自动定点巡检。

  此次无人机自主巡检真正实现了“无人化”。“自动定点巡检通过特定点位固化了飞行轨迹,形成标准化作业流程。在飞行中,我们辅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更为精准,可以做到‘一键操作’。”江苏电力检修公司无锡运维站输电运检班班长潘佳栋说。

  借助自动定点巡检技术,检修人员可携带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没有移动机场、固定机场的区域,采用单兵作业方式灵活开展自主巡检。

  “本次巡检测试了自动巡检的航点,验证了拍摄位置的合理性、拍摄角度的清晰度。”潘佳栋介绍,后台还可以根据图片识别导线、金具、铁塔等8类设施关键部位的缺陷,减少了人工分析工作量。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输电运检专业共配置移动机场18个、固定机场12个,无人机配置率达1.8架/百千米,一线班组取证率超85%。该公司还建成涵盖9大类共87万余张缺陷样本库,提升了无人机的图像智能识别能力。(国网江苏电力供图)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