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深度阅读

锻造新质生产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4-03-11 10:34:31  作者:渠沛然 刘澄谚

  3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坦诚建言,凝聚共识。

  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被提及12次,成为高频词。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发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向“新”而动,逐“绿”前行。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畅谈能源产业升级之路,共同解析能源行业向“绿”向“新”发展的“密码”。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其中,“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热词,引发能源行业广泛关注。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表示,传统产业改造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不仅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符合数字化、绿色低碳特点的新设备,也可以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运营模式更好地结合。

  “我们的产业既有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有传统的纺织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不会忽视、放弃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汉根表达了类似观点,“要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围绕国家需要的产品、市场短缺的产品,加强科技攻关,突破国外垄断,研发生产出更多高端新材料。另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去改造提升纺织业,让传统民生产业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锻造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要跟上。

  2023年,我国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得益于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过去10年光伏成本下降了90%,风电成本下降了50%至60%,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创新放在核心的位置,做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为载体,以改革来破题,走出一条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的新增长路径,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一个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创新息息相关,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可以说已经融入我们的基因中。” 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静瑜阐述了她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目前公司研发的固液混合电池技术标准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但我们不止步于此,很快将发布新的电池产品,有望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表示,中国华电将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培育壮大以风电光伏新能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延伸氢能、储能、碳交易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产业链,打造华电综合能源产业圈,大力推进数智化、人工智能与能源电力融合赋能,加快建设“数智华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就是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并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要持续增强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提高自主保障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靠动能。立足我国资源禀赋,按照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原则,统筹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发挥好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加强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对能源低碳转型的支撑调节作用。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促进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同时,要增强燃煤电厂的调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适应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促进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历史性变化,总装机达14.5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占比过半,超过火电装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成为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双重主体。新型储能、氢能等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近年来,新型能源体系逐渐建成,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正在转变,这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强劲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说。

  刘汉元介绍,2023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约216吉瓦,同比增长147%,占新增电力装机的60.7%,光伏制造端产值超过1.5万亿元。目前,我国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第一大国,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政涛看来,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在电力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仍面临着源网荷储多种新业态迅猛发展,电力系统适应性亟待加强;煤电和新能源发展规模不匹配,电力保供难度进一步加大;分布式新能源规模爆发式增长,系统负担加重调峰困难;负荷管理机制不健全,电力用户“主人翁”作用未充分发挥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如何应对电力系统适应性不足、负荷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王政涛认为:“加快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统筹发展常规电源与新能源、有序建设分布式新能源等,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首次提及加快前沿新兴氢能产业发展。

  在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看来,氢能作为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群刚提出,虽然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明确氢的能源属性,但是有关氢能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等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要把氢作为能源管理的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发展新型储能”

  “十四五”期间,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建设是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大基地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已全部开工,项目落地陆续出现,第二批基地项目部分已开工且也有落地项目,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各地区开始陆续发布,青海、内蒙古和甘肃三省区累计规模达47.78吉瓦,其中光伏26.08吉瓦、风电20.55吉瓦、光热项目100兆瓦、清洁能源基地1.05吉瓦。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指出,根据国家规划,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九大集风光水火储于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合计装机规模达6.648亿千瓦,以及以三北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2亿千瓦。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项目,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有利于加强土地、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和发展新型储能纳入2024年工作任务,释放多重利好,提振了信心。我们干劲十足。”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建议,希望有关部门统一谋划绿电通道建设布局,在绿电输送通道方面可以适度超前谋划,支持青海在内的西部风力、光电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把清洁能源更好地发出来、送出去。同时,青海也将绿色电力、绿色算力、绿色金融三绿统筹,更好地支持西部地区发挥本土优势,抓住此轮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发展新型储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集团董事长宋海良表示,“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为满足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迫切需求,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仍需保持快速增长。“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调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从加强统一规划、优化调度运行机制等五方面推动其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建议,鼓励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以及独立储能建设,进一步完善电网调度机制,充分发挥源网荷侧的储能作用。“建议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明确储能在风光大基地和分布式光伏促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与作用。根据供需实际情况科学优化确定配储比例,完善储能的高效利用机制,确保电网企业应调尽调分布式储能。真正利用储能系统的双向功率特性和灵活调节能力,提升光伏发电的可控性,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与可靠运行能力。推动我国分布式(户用)光伏高质量发展。”

  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勠力同心,创新有为,在春天积攒发展的力量,全年的道路才能走得更顺畅。能源人已经站在关键时间节点上,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奋力书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文丨中国能源报 记者 渠沛然 刘澄谚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