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典型应用案例

全国电力领域首个人工智能“配网调度员”在长沙上岗

长沙晚报发布时间:2024-12-27 11:45:45  作者:朱泽寰 刘敏学 王思柔

  “当前时间是22点50分,监测到10千伏双杨二回线路负荷快速增长,预计15分钟后过载,为保障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安全,已为您推荐负荷转供方案,请确认。”国网长沙供电公司配网调度员陈明收到新上岗小伙伴“光明”的提示,迅速按推荐方案执行电网操作,有效消除设备重过载风险,整个过程前后不到1分钟……

  12月19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光明电力大模型发布会上,国网长沙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光明”亮相,这是全国电力调度领域首个可解释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实践。

  国网长沙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光明”亮相。均由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敏学 王思柔供图

  进入冬季,电网负荷陡升、雨雪冰冻天气给配网调度员指挥电网运行带来很大挑战。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大胆尝试将人工智能与调度业务深度融合,率先提出“数学机理+人工智能”决策模型,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开发出了人工智能应用,经过“专业特训”后,它能代替调度员智能巡航长沙配电网,提前发现电网可能出现的重过载等异常,主动筛选出最优供电路径,在特殊复杂条件下,切实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大模型智能交互和决策推理能力加持下,‘光明’融合了气象、电网等全量数据,通过对电网应急预案、规程规定等调度知识的学习训练,能够根据不同场景自主巡航,生成最佳负荷转供方案。”国网长沙供电公司信通公司技术员张亚介绍。

  与传统人工调度相比,在决策效率上,“光明”单次转供决策时间由原来30分钟缩短至1分钟,大型保供电方案编制时间由原来10小时缩短至10分钟,电网响应更快捷。在决策维度上,过去有经验的调度员考虑的因素通常不超过10个,而大模型综合研判所用的因素目前已达35个,决策考虑更全面。

  “以前负荷转供策略制定繁琐且耗时,极度依赖调度人员个人能力和经验,有了‘光明’后,调度决策效率高多了。今年迎峰度冬工作,我们提前进行了14条线路运行方式的调整,91处双电源用户倒换。对于今年的度冬保电,我们心里更有底了。”陈明说道。

  据了解,除在今冬投入该应用助力电网迎峰度冬外,国网长沙供电公司还在持续探索有源配电网控制、微网控制、主配协同等调度场景应用,加快推进电网调度运行由“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向“决策智能”的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长沙晚报 记者 朱泽寰 通讯员 刘敏学 王思柔)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