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典型应用案例

贵州电网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让设备安全度“汛”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4-06-28 15:07:39  作者:吴有康 杨志坚 王兴兰

  6月24日14时51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10千伏青山线故障跳闸,配网自动化系统自愈功能立即启动,精准锁定故障点,4分钟内自动实现该线路64台配电变压器负荷转供自愈,让非故障线路段自动恢复供电。通过主站自愈技术预计减少停电时间12小时以上,降低经济损失约2万元。

  这是度汛期间,贵州电网公司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配电网自愈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个应用场景。

  连日来,面对持续的强降雨天气,贵州电网公司认真落实南方电网公司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防汛工作的基础上,强化智能科技投入,用科技手段织密汛期安全“防护网”,全力应对灾情,扎实做好防汛保电工作。

  “南网电鸿”让设备运维更高效

  6月16日以来,贵阳市中心城区持续多雨,为保障全市供电设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部分超大型小区的供电可靠,贵阳供电局通过智慧运维确保小区居民用电平稳。

  “花果园配电房均位于地下室,以前下大暴雨时,配电房有可能被水淹,造成居民停电。”贵阳供电局城南分局配电运检三组组长刘进介绍,如今,在暴雨天气情况下,在配电房安装水浸传感器,当配电房内有水浸入时,传感器就会向生产运行支持系统发出告警,便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开展处置,最大限度避免因内涝造成停电。

  早在今年1月,花果园建成了全国首座“南网电鸿”智能配电房,“南网电鸿”系统实现了对配电设备的实时监测,工作人员通过登录生产运行支持系统可远程查看配电房运行状态。

  能否让设备缺陷像手机短信一样一旦出现就立刻自动弹窗呢?为了让智能系统“活”起来,更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刘进与同事将可能对设备运行造成影响的环境数值、设备数值与电气数值三大类数值所反映的缺陷与故障进行可视化设计,设定告警阈值,进而开发出“南网电鸿”智能配电房准实时信息看板。

  “一旦设备运行数据达到或超过设定阈值,将向我们的工作群快速发送告警信息,让‘数据自己说话’。”刘进说。

  截至目前,“南网电鸿”技术已在花果园7个配电房落地实施,覆盖8万人口。汛期以来,配电房运行平稳,供电可靠率由99.95%提升至99.97%,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下降35%。

  “数智指挥”让线路巡检更精准

  “风险预警:安顺市35千伏江关河弄本线048号杆,存在崩塌隐患,请根据气象实际情况开展隐患点核实管控工作。”6月25日11时34分,贵州电网公司智能作业中心值班员杨胜峰在输电“双主人”联动群发布预警。

  “关河弄本线048号杆杆根牢固,杆根基础周围土质无松动、崩塌现象,现场巡视无异常。”紧接着,安顺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蒙友缘在现场特殊巡视后及时回复道。

  入汛以来,贵州多地出现持续的强降雨天气。为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贵州电网公司智能作业中心通过自主开发的电网地质灾害分析工具,全面排查全省16万基输电线路杆塔,输出潜在影响线路运行的隐患点704处。

  “以前人工校核16万基需要2周左右,现在通过数字化工具10分钟全部校核,精准度100%。”智能作业中心生产指挥中心值班长蒲阳介绍,有了地质灾害分析工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当前全省范围内降雨区域性变化,结合地质隐患,我们每天会针对重点线路、重点区段实时发布风险预警,输出管控意见。”蒲阳说,截至目前,共计发布预警400多次。

  在降雨期间,智能作业中心充分应用6134套在线监测终端,24小时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对于风险隐患较高的线路,在大雨间隙,及时开展无人机远程自主巡检作业。

  “无人机自主巡检只需1名作业员后台操作,下发巡视指令,效率是人工巡检效率的4.23倍,为防汛隐患治理赢得宝贵时间。”智能作业中心智能作业部总经理杨恒表示,目前全省4.9万公里输电线路已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充分解放了基层一线巡视人员,集中更多人员力量参与防汛抢修。

  截至6月27日7时,贵州电网公司累计投入人员2022人次、车辆591车次、发电机8台次开展应急值守、设备巡视和抢修复电等应急处置工作。累计恢复因灾受影响台区730个,剩余18个台区正在加紧抢修复电中。(吴有康 杨志坚 王兴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