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储能江湖激战2024,技术创新仍是破局关键

国际金融报发布时间:2024-11-28 11:10:17  作者:程梓欣

  2024年,储能行业困境与前景并存,企业在白热化的低价竞争与持续投放的产能之间夹缝生存,不断推陈出新,试图占领技术高地。

  伴随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储能行业同样迎来了内卷风暴,低价无序竞争等阶段性发展瓶颈不容忽视。

  今年11月以来,火爆的储能企业订单、扩产动作与冰冷的招标价格形成鲜明对比,企业盈利空间继续压缩,行业内关于反内卷的呼声也日渐鼎沸。与此同时,政府的“有形之手”持续发力,更有央企带头修改招投标规则。

  从储能企业的最新动向来看,各家仍在推陈出新,试图占领技术高地。

  储能江湖激战

  11月下旬,储能企业接连抛出大订单与扩产计划。

  11月24日晚间,恩捷股份(002812)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已与亿纬锂能(300014)达成合作,2025年至2031年,亿纬锂能预计在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向上海恩捷及关联公司采购电池隔膜不少于30亿平方米,具体以采购订单为准。

  11月22日,亿纬锂能与星源材质(300568)子公司达成合作,预计2025年至2030年向其下达电池隔膜采购订单不少于20亿平方米。

  11月19日,鹏辉能源(300438)公告称,拟在安徽省广德市投资建设10GWh储能电芯及储能系统制造工厂及独立共享储能研发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这已是鹏辉能源在今年下半年官宣的第三个扩产项目。

  另据高工储能统计数据,截至8月22日,已有超过92个储能项目(电池、系统集成、零部件等)更新了签约、开工、投产动态,项目总投资金额超3011亿元,规划建设年产能超过796GWh。

  然而,储能招投标价格却在继续下行。11月23日,重能新疆天山北麓新能源基地项目储能系统设备及服务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据悉,本次采购共分为三个标段,共有50家企业竞标,报价区间为0.398元/Wh至0.63元/Wh。值得注意的是,4小时储能系统最低报价首次低于0.4元/Wh,创下历史新低。

  另从今年6月数据来看,彼时的锂电池储能电芯单价已向0.3元/Wh逼近,锂电池储能系统单价已跌破0.5元/Wh,储能工程总承包(EPC)上半年中标均价同比下降27%。

  储能企业则在白热化的低价竞争与持续投放的产能之间夹缝生存。iFinD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在申万行业分类(2014)的34家储能设备企业中,共有24家实现盈利,占比超过七成;仅10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不到三成。与此同时,价格战的隐患不断涌现,安全隐患、质量问题也给整个行业蒙上一层阴影。

 
数据来源:iFinD 制表:程梓欣

  面对行业乱象,在11月7日举行的2024世界储能大会上,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兼CEO曾毓群这样总结,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蓄水池、“双碳”目标的压舱石。“十四五”以来,我国储能行业迅速发展,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但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把储能行业当作是一个低门槛的“金矿”,抱着短期淘金的心态进入,以至于行业现在野蛮生长,乱象频出。

  今年1月,高工产业研究院曾在“2024年国内新型储能市场十大趋势”中指出,2024年储能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系统集成较电芯环节竞争更为残酷,50%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前十名储能系统集成商将瓜分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事实也的确如此,企查查app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登记状态处于注销、吊销、撤销、清算、停业、歇业、除名、责令关闭等异常状态的储能企业数量已接近3万家,其中有3200余家储能企业仅成立了一年。

  “有形之手”发力

  针对储能行业困境与前景并存的现状,政府的“有形之手”也在持续发力。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截至2024年7月,我国已累计发布2200余项储能政策。尤其是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还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1月至7月,相关新增发布政策接近500项,是去年同期的1.6倍。

  另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的《新型储能发展分析报告2024》,截至6月底,国家电网经营区有8个省份允许储能参与现货市场、12个省份允许储能参与调峰、9个省份允许储能参与调频,一次调频、黑启动、爬坡、备用等也已对储能开放。电价机制方面,各地积极探索以容量补偿和容量租赁等形式对新型储能容量成本进行补偿,并通过完善分时电价政策促进用户侧储能发展。此外,一些省份允许独立储能通过特殊充放电价政策获取补偿。

  11月6日,工信部还就《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至5家。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更好满足电力、工业、能源、交通、建筑、通信、农业等多领域应用需求。

  为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减少盲目扩产,《方案》中还提出,要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具体包括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探索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同时,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新型储能制造项目,依托研究机构开展行业运行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反内卷层面,已有央企带头修改储能行业招投标规则,提供反价格战“打法”。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有央企针对其拟招标的储能项目修改了评标办法,在降低价格权重的同时,提高技术评标权重,并修改价格评分的评审标准。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能促使储能企业在价格和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引领储能行业变革风向标。

  以创新谋破局

  事实上,新能源行业的迭代速度之快与科技含量之高,要求企业必须以“新”为刃,才能不被裹挟出局,并主动破局重生。

  一般来说,一项储能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成本低、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高,叠加2小时短时储能局限性日益凸显等因素影响,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市场大有可为,“大电芯”与“多元化”也逐渐成为储能行业的技术创新指向标。

  据了解,“大电芯”往往具备大容量和高循环性能,能够有效降本。目前,各大电池厂商已经不再满足于300Ah+,纷纷推出500Ah+、600Ah+的储能产品。今年9月,远景储能甚至推出全球最大单箱8MWh储能系统,采用自研的700Ah+储能专用电芯,能量密度440+Wh/L,循环次数超15000次。

  不过,电芯越大也意味着热失控风险更大,后续真正商业化仍然需要时间和市场的验证。

  与此同时,基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大应用场景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储能技术也走向多元化。有业内人士此前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锂电并非唯一的储能方式,尽管当前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飞轮等新型储能技术的经济性仍弱于抽水蓄能技术,但未来一定是根据用户场景匹配合适的产品。多样化的储能技术,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以钠离子电池为例,在低温环境等特殊场景下,钠电池具备低温性能好、高温稳定性好等优势。

  11月22日,华为最新钠电池专利获公布,被业内认为将主要用于基站储能领域。据光大证券分析,这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有望加速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此前,宁德时代也宣布成功研发了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能够在零下40度的严寒环境中正常放电,有望在2025年面世。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作者:程梓欣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