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打粮食”布局新型储能 政企联手“抢人”

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24-05-20 12:19:47  作者:张婷

  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6家企业,一半以上是新能源或储能企业;招聘的90个岗位中,也多数与新能源或储能相关。

  今年春招,广州市白云区政企组团赴清华、北大举办招聘会,目的是争抢专业对口的行业高精尖才俊。参与的其中一家是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其是去年刚刚落户白云区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运营载体。

  当下“新能源热”方兴未艾,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能源战略和装备制造业新高地的重要领域,掌握新型储能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各方争抢的“香饽饽”。作为成立尚不到一年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已成为海内外储能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背后是怎样的故事?近日,南都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团深入中心探访。

  产业方向 新型储能被形容为“打粮食”项目

  落户在广州市白云区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储能创新中心”)于2023年11月获工信部批复组建,是目前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中国储能大厦,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储云街8号。 受访者供图

  在白云区储云街8号,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国家储能大厦拔地而起。以之为中心,20多家储能上下游企业分布在同一条街上。从实验到制造再到市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初具雏形。储云街,从这条街的命名上,就可见当地对储能产业寄予厚望。白云区是广州市制造业传统强区,近年来在“6+6”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和6个百亿级)的基础上,聚力发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在储能创新中心的建设与配套上,白云区“举全区之力”,拿出了真金白银和珍贵的用地指标。

  据白云区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投入区级财政资金20亿元以上全面支撑“1+1+N”创新中心创建。此外,在广州空港经济区白云片区建设占地200亩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还在北部人和镇、江高镇预留了1000亩以上工业用地,提供给新型储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落地空间。不只是用地,白云区政府还组建了一个工作专班,专门服务于储能创新中心建设与配套。广州市白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林志锋用“打粮食”来形容该区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我们坚信它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储能,直白地说,就是把电能存起来。日常用电主要有三个环节,包括发电、输电、用电。近年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但这类发电大多存在不确定性。比如风电项目,风大风小看天气,发电便有高峰和低谷。与此同时,用电也有高峰和低谷。如果能把发的电“存”下来,有需要时再“放”出来,便能实现电能可调可控。

  近年来,储能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多国正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的步伐。2022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工厂特别多。就在去年,广东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502亿千瓦时,成为全国首个电量突破8000亿千瓦时的省份。与此同时,去年广东统调最高负荷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5亿千瓦。

  广东能源局做过测算,1度电(1千瓦时)支撑广东GDP产出约15元——经济第一大省的背后是用电第一大省。发展新型储能,无疑是广东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

  “抢人大战” 高层次人才成各方争抢的“香饽饽”

  谋事在人,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随着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储能人才需求随之上升。根据教育部每年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名单,近两年有40多个院校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抢人大战”,储能人才的白热化竞争有所回落,但掌握新型储能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仍是各方眼中的“香饽饽”。

储能硬件设备。 受访者供图

  每年3月是各大高校校招扎堆的日子。今年3月21日-22日,广州市白云区相关部门人员带着6家区内企业在清华、北大举办招聘活动。而此次赴京招聘的6家企业,一半以上与新能源或储能有关。其中两家是氢能企业,一家则是成立不久,正打算在新型储能创新领域厉兵秣马的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其是落户白云区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运营载体。

  “为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协调发展,发挥各类新型储能的技术经济优势,满足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国研院急需一批专业对口的行业尖端人才。”在招聘现场,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杰表现出了他的求贤若渴。他们本次计划招聘15个岗位,包括4名博士、18名硕士,覆盖化学、材料、物理、计算机、电力等相关专业。政企联手的目的很明确,趁着春招时机,将新型储能的青年才俊收入囊中。

  在国家层面,储能技术已列入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专项。2023年3月15日,广东出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万亿级”战略性支柱产业。除了强化省内高校专业学科培养外,还明确省相关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将新型储能产业列入重点支持方向。

  “从全国角度来看,这个产业现在正处于发展期,近几年发展比较快,所以大家都在争抢储能人才,这部分人才仍然相当紧缺。”李书杰告诉南都记者。

  筑巢引凤 用好硬件、经费、政策“三板斧”

  储能创新中心在吸引人才上有何绝招?在李书杰看来,创新中心的科研条件就足以吸引人才:正在建设八大研发实验室、八大检测认证实验室、三个中试验证平台、新型储能5大领域十大方向的1+N科研实证基地,硬件设备支撑条件达到世界一流,科研经费也在持续大量投入……目前,该中心已牵头成立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成员单位81家,覆盖新型储能领域超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并建立了10位院士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

  除了硬件设备支撑、科研项目经费支撑,当地的人才政策也帮助创新中心吸聚人才。

  就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入储能创新中心的约半个月前,白云区出台了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在引才方面,给予了极大诚意,包括鼓励白云区企事业单位引育新型储能领域国际杰出人才、国内领军人才、青年菁英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在子女就学、配偶随迁、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支持,并给予其在当地购房最高达100万元的购房支持。

  “我们正与白云区携手研究针对新型储能行业各类型、各级别人才的专项支持政策,从住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绿色就医、税收优惠等多个维度加强对落户人才的保障,提升人才落户效率。”李书杰坦言,“目前,各个领域、各个城市、各个行业都在争抢人才。白云区对于新型储能人才的引才政策力度,放眼全国都是比较罕见的。”

  在接受采访时,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陈建福也特别提到了广州白云区的人才政策,“在吸引人才、促进产业和人才汇聚上,创造条件、想尽一切办法,拿出了很多硬招实招举措支持我们。”他由衷地发出感叹,一连说了几个“好”字——“作为企业负责人,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白云区的好、白云的区位好、白云的营商环境好、白云的主人翁工作态度和高效务实工作作风好、白云的未来发展前景好。”

  “目前,校招的学生正在陆续入职。我们刚刚招聘了两位清华博士生入职。”李书杰向记者透露,除了从高校招聘博士生、硕士生,创新中心也从社招、双聘等各个渠道延揽人才。在硬件、经费、政策的“三板斧”下,储能创新中心的吸聚效应明显,白云区的储能人才梯队已经初步形成。

  采访中,李书杰向记者举了个身边的例子:现任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之一的李义涛,就放弃了原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来到白云区储能街8号,准备大干一番。

  南都记者 张婷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