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福建:“储”力先行一步 放“能”正当其时

福建日报发布时间:2023-11-13 14:41:33  作者:林侃

  储能,简言之,是将风电、光伏等电能以各种形态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如今,各界已普遍意识到,储能将成为能源变革和电力转型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依托“电动福建”建设,以锂电新能源产业龙头宁德时代为引领,福建加速发力储能“新赛道”,从产业规划到项目招商,从人才培养到场景应用都提早布局,在国内领先一步。如今,福建已形成以宁德、厦门为重点区域的锂电产业集群。2022年,包括储能在内,福建锂电池产业营业收入3386亿元,相比上年增长84.1%。

  在2023年世界储能大会即将在宁德召开前夕,记者对福建省储能产业集群和部分示范项目进行了探访。

  龙头引领促聚链成群

  8月,宁德时代量产交付了全球首套5MWh EnerD系列液冷储能预制舱系统,实现了20尺单舱电量从3.354MWh到5.0MWh的跨越。

  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执行总裁肖丽娜告诉记者,新系统采用新一代储能专用314Ah电芯,配备CTP液冷3.0高效成组技术。“相比上代产品,占地面积节约20%以上,施工工程量减少15%,调试运维成本下降10%,在能量密度和性能方面却显著提升。”

  尤为重要的是,在历时一年的开发及测试验证中,产品经过电芯80+项、电池模块30+项、集装箱层级50+项的安全测试。结果显示,其具备更强悍的环境适应能力——最高可在5000米海拔区域,-40℃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行。

  领先的锂电技术,让动力电池领军者宁德时代“加冕”又一桂冠——2022年,宁德时代省内工厂储能电池出货量58GWh,储能电池产量、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球第一。

  福建有宁德时代,但不只有宁德时代。

  “宁德具有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最成熟的技术、团队、经验和配套政策,全产业链集群发展优势显而易见,在储能产业布局上,我们也十分注重全链条式发展,产业圈层更具竞争力。”宁德市新能源产业专班工作人员林华春介绍说。

  着眼于聚链成群,宁德会同第三方智库和龙头企业,共同分析缺失环节、梳理需求清单、确定补链重点、编制“产业地图”,可视化精准导航产业链关键项目落地建设、集聚发展。

  在此思路下,一批上中下游配套、软硬件项目渐次落地——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宁德设立全资子公司,将落地建设储能系统关键部件(储能变流器)研发制造项目、动力高压盒(S-BOX)研发制造项目及储能动力电池检测基地。

  润智软件围绕“嵌入式全栈服务+能源产业数字化”,将在宁德积极拓展中大型及光伏储能、输电侧储能、储充检、自动驾驶等领域系统及自研芯片开发业务。

  ……

  “这些项目将打造储能产业发展的‘宁德军团’,与我们已经形成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础相互促进,做大做强,产业领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林华春说。

  无独有偶。在厦门,依托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海辰储能、厦门时代、科华数据等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带动一批产业链企业集聚,与宁德一同成为福建省储能产业“一北一南”两大增长极。

  “近年来,我们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盯紧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引进落地锂电新能源上下游企业200多家,推动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与厦门、泉州电子信息产业,南平、三明氟化工产业,福州、厦门、龙岩汽车、船舶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拓展,为储能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省工信厅总工程师施惠财表示。

  高效服务助技术突破

  搅拌、涂布、激光模切、卷绕电芯、焊接、注液……在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号智能工厂内,经高自动化的生产线,一批批储能电池才下生产线,就被安排交付。

  过去一年,在电池出货量达2GWh及以上水平的储能电池企业中,海辰储能斩获“双冠王”: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项目量第一,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速第一!

  “预计今年我们的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25GWh,力争拿下全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量第一!”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信心满满。

  王鹏程的信心,源自福建省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刚落地厦门时,储能还是‘蓝海’,但是福建各级政府坚定对产业的扶持,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为企业成长助力。”

  项目落地过程中,厦门以及火炬高新区除协助征地以及办理项目投建所需的土地、建设、规划许可等手续外,还协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给予授信合作,推荐其进入厦门市技改基金白名单。短短数月,海辰储能就在厦门落地4家公司。

  没了后顾之忧,企业得以潜心研发。

  “过去两年,我们推出了领先的314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和64系列超大圆柱户储专用电池,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超过2500项,发明专利超1100项,海外专利超300项。”王鹏程说。创新的“海辰速度”,跑出了厦门首家独角兽企业。

  产业竞争力,人才是核心。

  “宁德率先建成了全国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福建能源器件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21C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会聚了国家高层次人才、学术领军人才和高端产业人才在内的1.8万多名科技研发人员,为储能产业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宁德市锂电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21C创新实验室,记者了解到,实验室正布局新储能材料化学体系、新储能系统设计与工程、新储能系统应用场景三大主攻方向和先进材料与器件、先进方法与装备、产业建设体系、能源政策智库四大支撑方向,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研究模式,剑指“卡脖子”技术难题。

  此外,宁德还建成全国首个专门为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服务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累计帮助锂电相关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超1.5万件;实施储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推动凝聚态、无钴电池、全固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以及先进储能材料研发突破……

  政企合力,护航创新!由宁德时代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100MWh级新型锂电池规模储能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攻克了12000次超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储能专用电池核心技术,相关成果已应用于福建晋江30MW/108MWh储能电站。

  模式创新拓市场空间

  在霞浦长春镇渔洋里村,国网时代福建吉瓦级宁德霞浦储能电站上月刚投入商用运行。这是一个由25万个电芯、160个变流器、80套电芯管理系统、20台变压器和1套能量管理系统构成的庞大系统,是迄今为止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独立站房式水冷系统电化学储能电站。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一个超大“充电宝”,可在每天用电高峰期提供20万千瓦时电能,满足10万居民生活用电。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储能电站的最大意义在于可在电网用电低谷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给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电池中;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将储存于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进行放电。“能有效解决霞浦大规模海上风电接入引起的电网波动、调峰困难等问题,发挥削峰填谷作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这一储能标杆工程的成功投用,标志着福建在探索储能规模化应用上先行一步。

  事实上,在福建,储能早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10月27日,福建时代华智齐安智检超充站在福州投入使用,这是全国最大储能装机量充检电站。

  站内,几个类似集装箱的白色柜子尤为显眼。“这都是储能柜,每个能存储1000千瓦时的电。我们有4兆瓦的储能装机量,全国最大。”福建时代华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海亭介绍说,充电站采用全直流微网技术,在光伏发电、储能补电、车辆充电过程中全部采用直流电进行,减少了传统充电站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转换过程,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能源损耗。

  省工信厅装备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储能实现“削峰填谷”,电动汽车快充所需的电力可直接从储能电池取电,避免对区域电网带来波动。同时,储能系统可将电网中低谷时段的电能转移到峰值时段使用,经济社会效益良好。

  今年3月,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出台《福建省“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试行)》,明确“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审批流程、安全规范、运营维护等方面内容。6月,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通知,从完善空间布局、严格主体准入、创新投资模式、加快标准制定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福建省已建成“光储充检”一体化示范站13座,在建13座,规划建设超过900座。

  施惠财介绍说,下一步,福建还将深化储能场景应用推广,围绕电网侧、用户侧、发电侧等应用场景,重点推进集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多种优势于一体的储能产品推广应用,探索发展大规模共享储能电站、“用户侧+虚拟电厂”等共享储能新模式,力促新型储能在各领域加快应用。(福建日报  记者 林侃)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