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行业百花齐放 新型储能如何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发布时间:2023-11-13 14:40:00  作者:陈维城

  11月8日-10日,2023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宁德举行,本届大会以“全球视野全新储能”为主题,邀请了相关主管部门,产学研代表探讨储能市场、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的新路径,共同推动全球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世界储能大会开幕式。主办方供图

  热度:新型储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中国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调节器,在改善新能源系统友好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重要责任。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提出,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新阶段,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对储能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发展新型储能对于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国务院参事室高级研究员、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央研究院碳中和首席协调官王一莉表示,储能作为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深刻改变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模式和电力格局。在能源革命中储能已经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对于打造国际能源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能源行业新发展格局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一体化构建的重要基础,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比重大幅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机理和平衡机制面临重大转变。电力系统调控运营模式由源随荷动逐步转向源网荷储智能互动,运行特征向源网荷储多元协同转变。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表示。

  “近年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型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升级,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型储能作为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颠覆性技术,在能源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正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的商用,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表示。

  思考:行业百花齐放,风险认知不足

  新型储能发展方兴未艾,不过入局者众多,乱象也随之而来。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介绍,这几年不单做消费电池和汽车电池的企业开始做储能电池,其他企业也纷纷跨界做储能。行业百花齐放是好事,但是也要看到一哄而上的风险。

  “储能已从研发示范转向快速商业化推广,储能既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又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是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试错成本极高。因此,不能走先追求速度再追求质量的老路,必须一开始就坚持高质量发展。”吴凯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法旺认为,能源发展有三大矛盾,一是当前能源需求还在持续增长,同时对能源清洁低碳提出要求。隐含着新能源的快速增加波动性和间歇性,可能对电网带来影响和冲击。二是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和技术路线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两者之间存在适配的问题。三是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或者矛盾。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副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陈永翀表示,储能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如新能源侧、电网侧储能市场基准和盈利机制还不建全,成本疏导存在困难。以电网侧共享储能为例,容量租赁和电力市场收益是主要的收益,但容量租赁率和租赁价格偏低。

  “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突出,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减产、大规模裁员等现象。资本市场储能失宠,储能企业市值普遍大幅缩小,部分上市公司利润下降,行业内卷有点儿严重,洗牌的危机已然若现,这需要我们加快技术创新,以及加快电力体制的改革步伐。”陈永翀认为。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提到,目前新型储能电站的利用率还是比较低,新型储能真实使用成本仍然偏高,市场对储能电站经营的风险认识不足。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表示,要警醒并预判行业存在的短板和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前做好前瞻布局。一是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吸取动力电池产业的风险教训,尤其是警惕资本过热造成低端产能盲目扩张;二是加强储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鼓励多元电化学储能技术攻关,加快长时储能技术突破,着力解决安全运行风险,降低产品成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要求;三是加快推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储能相关标准体系,推动建立产品制造、建设运维、运行监测等环节的安全标准及管理体系;四是探索开发新型储能产业商业模式,降低储能电站建设成本,维护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态势。

  献策: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储能行业发展仍需各界共同参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建议,突破核心材料、高端前沿材料、装备制造工艺整体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瓶颈难题,并实现产业化。搭建安全完备的标准体系,加快与国际标准接壤。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锚定新技术装备的验证,试错环节加大对试验基地产业孵化平台的支持力度。

  “聚焦储能+新模式,服务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推进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深度融合。系统研究破解制约能源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宋海良提出。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傅振邦建议,加大鼓励新型储能商业化运行的政策力度,建议国家进一步储能定位,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储能投资回报和成本疏导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元网协同推进新型储能建设的机制,深化新型储能技术务实合作,为世界储能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胡明建议,进一步加强新型储能发展的规定引领,编制中长期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新型储能不同阶段的发展规模,同时要优化布局。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加快新型储能标准建设步伐,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提炼,形成一批急需的标准规程规范,让新型储能技术真正做到敢用、能用、用好。

  “建议加快长寿命储能电池的研发量产,提高质保的标准。大力推进电网侧共享储能的发展。要明确给容量租赁盈利的空间,加快电力容量市场的建设。加快现货市场的建设,电力市场的改革要密切结合目前新型储能电池设备性能的情况进行开展。”鲁政委提到。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政策建议项目官员冯金磊则表示,首先简化和有效率地审批政策,同时为用户提供低成本融资机会和财政支持,包括出台政府技术和实施标准。在面向未来的储能支持政策框架中,也要关注如何更好地推动循环经济,回收项目也非常重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