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青山绿水间的浙西小城桐庐县。转眼四十载,如今桐庐电网坚强,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绿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让每一户人家都用上电
1918年,浙江省桐庐县钱熙春等筹资创办同仁豫正记电灯股份公司,这个始建于三国时代的古老郡县第一次亮起了电灯。
此后,因各种原因桐庐电网一直未有发展。1978年初,桐庐地区仅有7座35千伏变电站,电力供应无法跟上工农业生产的需求。“改革开放后,咱桐庐县各类厂矿和乡镇工业大量兴起,但电网容量就那么大,别说村镇了,连县城的基本用电需求都满足不了。为了保证工业生产,我们不得不频繁拉闸限电。”谈起当时的供电状况,在桐庐电力系统工作近半个世纪的陈德龙记忆犹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桐庐县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拉闸限电显然不是长久之计。1979年,桐庐县电力局集中人力物力,将35千伏桐庐变电站移建升压为110千伏变电站。
“当时移建变电站时,我们能用到的设备十分有限。”陈德龙回忆,没有起重机、挖掘机设备,他们就人抬肩扛,自己制造了一些设备。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奋战,桐庐电网成功升级到110千伏,基本满足了县城区域的供电。
但桐庐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及偏远城镇依然没有通电,农民过着依靠人力劳作、日落而息的无电生活。
“新合乡位于桐庐县东南,位置偏远,该乡的野丫村在大山深处。那个时候施工架设电杆、安装设备都十分艰难,到处都是山石树木。可即便只有几户人家,我们也要把电网架进去。”在持续3个月的勘查、输电线路规划过程中,陈德龙带领建设队伍吃住在山村里。
1987年5月5日,仅有7户人家的野丫村通电,全县实现村村通电。最初通电时只有十四五岁,如今已经抱上孙子的野丫村村民张建民说:“现在我们都享受着用电的便利,用上了空调、电冰箱,还能经常上网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这可都是电网人的功劳啊!”
偏僻山村富而美
“以前,我们只能在山里靠种地为生,山里土地太薄,养活不了一家人,我就只好外出打工,别说日子有多苦了!”回忆起之前的生活,桐庐县横村镇白云村民宿老板周军强说,“现在好了,有政策支持,我们全村都发展民宿旅游,每天都能接待不少游客。在家里就能赚钱,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呢!”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桐庐县供电公司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超前谋划电网建设。经过四十年建设发展,目前桐庐电网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座,全年供电量达18亿千瓦时。
如今的桐庐,在充足电力的支撑下,已从一个落后偏远的山区农业县一跃成为浙西第一经济强县。2017年,该县GDP达420亿元。近年来,桐庐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三大战略,绿色产业飞速发展,桐庐被称为“杭州的后花园”。
然而,迅速发展的旅游、民宿产业给桐庐带来人气、增加收入的同时,山区群众长期以煤炭、柴火为燃料所带来的污染也日渐严重。“以前没有机械设备,停电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影响,点根蜡烛凑合一下就过去了。现在可真是一刻都离不开电了。游客来住下后,吃住玩可是都离不开电呢。这一旦要停了电,我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周军强一边招呼着游客一边说。
桐庐县供电公司积极对接政府和景区、民宿发展,推动电能替代。“我算过一笔账,烧1立方米热水用煤气比用电要贵6到8元,如果用柴火烧不仅慢,冒出来的烟尘影响游客,还污染环境。进行电气化改造后,不仅降低了成本,游客们住着、玩着更舒适了。”说起电气化改造给自家民宿带来的好处,白云村民宿老板张琪竖起了大拇指。
在横村镇,桐庐县供电公司与当地民宿合作,打造了全县第一座“全电民宿”。古朴原始的村容村貌,全电气化的舒适生活,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新招牌。
桐庐的莪山畲族乡被称为“中国畲族第一乡”。改革开放前,莪山是个闭塞的乡镇,路不达、电不通,可以说是穷乡僻壤。
改革开放以来,莪山从封闭阻塞发展到今天的交通四通八达,经济社会发展从男耕女织到第三产业兴旺发达。谈起今天的幸福日子,年纪大的莪山人总会感慨:“小时候没有路、没有电,买卖东西都靠人翻山背进背出,一到晚上更是黑灯瞎火的。现在可好了,电灯亮了,公路通了,老房子还能改造成民宿赚钱,日子真是越来越幸福。”
主办单位: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苹果手机 网站运营:江南网页登录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青山绿水间的浙西小城桐庐县。转眼四十载,如今桐庐电网坚强,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绿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让每一户人家都用上电
1918年,浙江省桐庐县钱熙春等筹资创办同仁豫正记电灯股份公司,这个始建于三国时代的古老郡县第一次亮起了电灯。
此后,因各种原因桐庐电网一直未有发展。1978年初,桐庐地区仅有7座35千伏变电站,电力供应无法跟上工农业生产的需求。“改革开放后,咱桐庐县各类厂矿和乡镇工业大量兴起,但电网容量就那么大,别说村镇了,连县城的基本用电需求都满足不了。为了保证工业生产,我们不得不频繁拉闸限电。”谈起当时的供电状况,在桐庐电力系统工作近半个世纪的陈德龙记忆犹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桐庐县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拉闸限电显然不是长久之计。1979年,桐庐县电力局集中人力物力,将35千伏桐庐变电站移建升压为110千伏变电站。
“当时移建变电站时,我们能用到的设备十分有限。”陈德龙回忆,没有起重机、挖掘机设备,他们就人抬肩扛,自己制造了一些设备。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奋战,桐庐电网成功升级到110千伏,基本满足了县城区域的供电。
但桐庐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及偏远城镇依然没有通电,农民过着依靠人力劳作、日落而息的无电生活。
“新合乡位于桐庐县东南,位置偏远,该乡的野丫村在大山深处。那个时候施工架设电杆、安装设备都十分艰难,到处都是山石树木。可即便只有几户人家,我们也要把电网架进去。”在持续3个月的勘查、输电线路规划过程中,陈德龙带领建设队伍吃住在山村里。
1987年5月5日,仅有7户人家的野丫村通电,全县实现村村通电。最初通电时只有十四五岁,如今已经抱上孙子的野丫村村民张建民说:“现在我们都享受着用电的便利,用上了空调、电冰箱,还能经常上网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这可都是电网人的功劳啊!”
偏僻山村富而美
“以前,我们只能在山里靠种地为生,山里土地太薄,养活不了一家人,我就只好外出打工,别说日子有多苦了!”回忆起之前的生活,桐庐县横村镇白云村民宿老板周军强说,“现在好了,有政策支持,我们全村都发展民宿旅游,每天都能接待不少游客。在家里就能赚钱,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呢!”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桐庐县供电公司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超前谋划电网建设。经过四十年建设发展,目前桐庐电网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座,全年供电量达18亿千瓦时。
如今的桐庐,在充足电力的支撑下,已从一个落后偏远的山区农业县一跃成为浙西第一经济强县。2017年,该县GDP达420亿元。近年来,桐庐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三大战略,绿色产业飞速发展,桐庐被称为“杭州的后花园”。
然而,迅速发展的旅游、民宿产业给桐庐带来人气、增加收入的同时,山区群众长期以煤炭、柴火为燃料所带来的污染也日渐严重。“以前没有机械设备,停电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影响,点根蜡烛凑合一下就过去了。现在可真是一刻都离不开电了。游客来住下后,吃住玩可是都离不开电呢。这一旦要停了电,我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周军强一边招呼着游客一边说。
桐庐县供电公司积极对接政府和景区、民宿发展,推动电能替代。“我算过一笔账,烧1立方米热水用煤气比用电要贵6到8元,如果用柴火烧不仅慢,冒出来的烟尘影响游客,还污染环境。进行电气化改造后,不仅降低了成本,游客们住着、玩着更舒适了。”说起电气化改造给自家民宿带来的好处,白云村民宿老板张琪竖起了大拇指。
在横村镇,桐庐县供电公司与当地民宿合作,打造了全县第一座“全电民宿”。古朴原始的村容村貌,全电气化的舒适生活,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新招牌。
桐庐的莪山畲族乡被称为“中国畲族第一乡”。改革开放前,莪山是个闭塞的乡镇,路不达、电不通,可以说是穷乡僻壤。
改革开放以来,莪山从封闭阻塞发展到今天的交通四通八达,经济社会发展从男耕女织到第三产业兴旺发达。谈起今天的幸福日子,年纪大的莪山人总会感慨:“小时候没有路、没有电,买卖东西都靠人翻山背进背出,一到晚上更是黑灯瞎火的。现在可好了,电灯亮了,公路通了,老房子还能改造成民宿赚钱,日子真是越来越幸福。”